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2010年的寒假,9岁的孟凡森身穿深色运动棉衣裤,戴着棒球帽,穿梭于草鱼、花鲢、鲈鱼等水槽间,帮顾客挑鱼、杀鱼、算账,动作熟练迅速。一位熟客“叶先生”觉得有趣,拍摄了一段视频,上传到网络。

画面中,蹬大眼睛,皱着眉头的孟凡森坐在溅满污水、鱼鳞和血浆的环境里,他一言不发,从顾客手里接过一条十厘米长的鱼,反手摔在地上,再捡起放在水泥案台上,一脸冷淡。他下刀娴熟有力,十几秒刮完两面鱼鳞,开膛破肚,再用黑色塑料袋一装,“7块1毛”语气干脆利索。因此被成为“杀鱼弟”,成为网红,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和采访。

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但从孩子那犀利得眼神种看出,孩子不喜欢这个工作,因为他缺少了这个年龄该有的快乐,这是个没有童年的孩子。他对这个世界很陌生,很冷淡,很敌对。

当时的视频就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人夸孩子懂事、能干,多数人持反对意见,“这么小孩子不用上学么?”、“他双手冻得红肿,会受伤吧?”,微博上更是发起“不要让‘杀鱼弟’成为赚钱工具”的话题讨论。

时隔八年(2018年,杀鱼弟17岁),等杀鱼弟再回到公众视野的时候,却是喝了三四十毫升得百草枯!杀鱼弟这回不是因杀鱼闻名,而是因为自杀又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这八年里杀鱼弟经历了什么,又为何自杀?

杀鱼弟兄妹六个,他是老大,从小就帮父母打理生意,照顾弟妹,断断续续上学,到了六年级干脆完全辍学了。父母把鱼店改名为“杀鱼弟水产店”,利用杀鱼弟网红的身份,用来招揽更多的顾客。

辍学后,杀鱼的活基本上落到了杀鱼弟身上。杀鱼弟这几年的日常生活就是杀鱼、杀鱼、杀鱼。从早到晚机械单调的重复着杀鱼的工作,这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

更可怕的父亲的脾气特暴躁,父母天天吵架,动不动就暴打杀鱼弟,父子俩经常动手。你想,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心里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没有精神寄托,只有杀鱼和被打。虽然是亲生父母,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是黑暗的、痛苦的,心里满是怨气和愤怒,心里就埋下了自杀和报复的祸根。

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所以早在一个月前,杀鱼弟就买了百草枯,当前几天和父亲争吵后,杀鱼弟愤怒的喝下了早准备好的毒药,一饮而尽。他要拿自己的生命报复父亲!报复父亲对自己得漠不关心,只知道赚钱!

百草枯对肺的伤害最大,会引起肺纤维化。也就是说肺最后就干巴成两团丝瓜囊,完全没法呼吸。在服毒的激情消散之后,在死亡的钟声敲响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品尝后悔的滋味。

现在杀鱼弟在济南齐鲁医院就医,虽然病情暂时控制,但尚未脱离病危状态,肾、肺功能的衰竭将继续拉扯着他。对他来说,意外与生机仍是未知数。

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在病床前日夜陪护的父母处于迷茫混沌中,“只是下意识察觉,这几年恐怕没能真正关注他内心的变化。”

这个悲剧给父母们怎样的教训?

活着,是很幸福的事。对有的人来说,死,可能才是解脱吧。杀鱼弟就是这么想的,活着没意思。父母只关心自己,父母的眼里只有钱和鱼。他们从不考虑杀鱼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怎样才能让孩子过得快乐。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杀鱼弟的父母只知道无休止的生孩子,却不知道生孩子为什么,该怎样教育扶养孩子。他们把孩子带到世间,只是谋生的手段。他们从不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愿望。

杀鱼弟眼里看到的只是杀鱼,心里想到的也是杀鱼,他的世界也只是杀鱼,因为他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他没机会和时间看别人做事,父母没有告诉他还可以做什么,学校里又没学多少东西,他也不会思考自己的将来还可以做什么,所以他感到无聊,他的情绪无处发泄,只能闷在心里,没人和他交流。

青春期的杀鱼弟心里自然而然有一种想发泄内心郁闷的愿望,但没有朋友,父母不懂。当和父亲的冲突加剧时,以往所有的压抑一下子全部爆发。而父母至此也不理解孩子,不明白为何几句冲突的语言,就会令孩子自杀。

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我们所有的父母都应该引以为戒,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已经不属于你,他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有自己的思维观点,即使你是以爱的名义。你必须给予他充分自由生长的时间,你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把他带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发展,而不是任由你摆布。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请不要让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到世上。他只是一张白纸,父母不负责任的涂写,会给他带来终生的痛苦。兽犹哺乳,人何以堪?

我无意针对什么,我只希望,我的读者能从中得到警示,能够明白:一个好的原生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护城河。一对好的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关键的防护墙!

杀鱼弟,带给父母怎样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