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为什么拼命寻找出海口?出海口有那么重要吗?

追梦的少年54


类似这样涉及到国际关系的历史还是挺有趣的,结果也很耐人寻味。不得不说历史上沙皇俄国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很多欧洲人抱怨至今。他们不仅千方百计寻求西部海域的出海口,在东部也一直扩张势力。当然,这是与俄国地理条件有关,也与沙皇帝国时期俄罗斯当政者长期的进取心有关。

从地理条件来讲,俄罗斯发展不具备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是内陆国。

俄罗斯的统治者当然也意识到了这点,因为最初它们只是莫斯科大公国及其附近的区域。这篇地方人不多,更没有出海口。

后来随着蒙古入侵,俄罗斯还抵挡了一阵。几年前木叔到俄罗斯交流时,在一个叫苏兹达理的小城了解到当地人至今还津津乐道他们赶走蒙古侵略者的历史故事。可见战斗民族确实挺厉害。

正因为和蒙古较量之后,俄罗斯对攻城略地有了更深的认知,于是蒙古人的退却成就了俄罗斯在这片土地上的不断发展。或许这就是俄罗斯从成吉思汗那里学到的第一课。

(图为4个世纪的俄罗斯扩张地图)

沙皇的进取心

16-19世纪,这几百年里,俄罗斯一直不停的扩张。无论在西部还是东部,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出海口。16世纪才获得了一点点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当然北冰洋的出海口也有,但这对当时俄罗斯而言,意义不大。

在西部的出海口,俄罗斯人通过数次战争,比如与土耳其打仗,获得了黑海的出海控制权。即使在今天,这个地方也是俄罗斯军力部署的重中之重。比如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就停泊于此。

不久前的克里米亚危机,俄罗斯还用所谓的公投手段,把克里米亚据为己有。虽然现在俄罗斯不缺出海口了,但是本质上还是在争夺海权。这和历史上沙皇俄国的扩张异曲同工。

在东方,沙皇俄国也侵占了清朝很多地方,比如海参崴。这意味着清朝丧失了日本海的出海口。但清朝一直有出海权。所谓的出海权是指——因为图们江流入日本海,清朝船只可以从图们江口进出日本海。但当时的沙俄阻止,因此实际上受限了。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日本海出海口的权利得到了恢复。然而由于下游铁路大桥太低(7米高)以及河道淤塞的原因,仅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船。


木春山




俄罗斯从彼得大帝开始,就一味地向外扩张,扩着扩着,就扩成了世界上领土最大的一个国家了,头枕波罗的海,脚踩西伯利亚,横跨欧亚大陆,要不是当年俄罗斯目光短浅,以720万美元的白菜价卖掉了阿拉斯加,说不定这俄罗斯帝国后来就成了横跨欧亚美三个大洲的吓死人的大帝国啦。

话说沙皇们把国土扩展的那叫一个大,看着地图心里那叫一个美,可看着看着,就发现哪里似乎有点不对了。大家研究来研究去,这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这庞大的帝国美则美矣,可美中不足的是:这么大的地盘,怎么就没有一个像样的出海口啊?

人都是越没有的越想有,国家也是这样。也许在别的国家眼里,出个海就跟去邻居家串个门一样的简单,可俄罗斯要想出个海吹吹海风那可就难了老鼻子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特殊的一些问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比如日本,出海口倒是不缺,要多少有多少,可经常海啸也受不了哇。

要是这么来看,日本还想从俄罗斯要回北方四岛,那就相当于把俄罗斯的出海口重新堵得死死的,俄罗斯要是答应,那才是真的见了鬼了呢。


蛙眼看天下


俄罗斯是一个大陆国家,如果没有出海口,就容易被封锁在陆地上,生存空间就会被压缩,就会受制于人,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俄罗斯每一代领导人都是不遗余力地寻找出海口。

彼得大帝的全球扩张战略

俄罗斯从莫斯科公国开始就奉行对外扩张的战略,到彼得大帝时更是制定了全球扩张战略:西到波罗的海、地中海沿岸,西南到黑海、地中海,南到波斯湾、印度洋,东到太平洋沿岸。这一扩张战略被历来的俄罗斯帝国、苏联、俄罗斯政权所沿袭和执行,通过这一战略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领土大国。

民族危机感迫使俄罗斯对外扩张寻找出海口

由于莫斯科公国处在东欧平原的中央地带,所处的地缘环境特殊。周边是广袤平坦的平原地区,既无高山大川可凭,也无雄关险隘可守,河流虽然众多,但是流量小,流速缓。无论是山川还是河流,都是可以跨越的,几乎没有出海口与外部相连。

再加上周边都是一些强国,北边的瑞典、西部的立陶宛、南面的克里米亚汗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东部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汗国,这些国家经常袭扰莫斯科公国,因此毫无安全感可言。

所以,在这种特殊的地缘环境中,俄罗斯常常把对外扩张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对外扩张,一方面可以增加国土面积,增大战略纵深,建立与周边国家的缓冲区,避免受强敌的直接冲击。另一方面,随着控制的国土面积和势力范围的扩大,通过抢占出海口和沿海战略要地,把本国边界濒临大海,那么俄罗斯的安全和发展会更加有保障。

海上贸易巨大的经济利益促使俄罗斯寻找出海口

15世纪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和海洋贸易的兴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欧洲近海国家逐步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通过对外扩张更是成为全球第一大国——“日不落帝国”。

俄罗斯帝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他的扩张步伐一点都不慢。在这个海上贸易繁荣的时代,为了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俄罗斯需要寻找优良的港口作为自己的出海口,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贸易船只就可以自由进出,保障贸易和国家安全的舰队也可以进入大海自由航行。

但是,靠近海边的港口和战略要地都已被其他国家占据,那怎么办?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通过扩张抢其他国家的港口和地盘。

经过40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形成了以下4大出海口: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波罗的海沿岸的加里宁格勒和圣彼得堡、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港口塞瓦斯托波尔、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可见,为了贯彻彼得大帝的扩张战略,取得更好的出海口,不管是俄罗斯帝国,还是后来的苏联、俄罗斯联邦都是不遗余力。但是俄罗斯的扩张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要么你足够强大,要么你就被吃掉。


铭苏先生


个人以为:对任何国家而言生存与发展是永恒不变的目标,而俄罗斯地处高寒纬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俄罗斯的工农业生产天然受制于严寒的气候。虽然俄罗斯拥有全世界最辽阔的疆域,但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几乎寸草不生,天然不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所以中原农耕民族历史上虽也曾一度推进到西伯利亚地区,但最终放弃了这块土地。当然在俄罗斯的广袤国土之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受制于严寒的气候和当地稀少的人口开发难度极大。而俄罗斯的应对之策是大力扩张,攫取更多的土地,即使单位面积的工农业产值有限,但完全可以质量不够数量凑,通过国土面积的扩张带来规模效应。

于是我们看到俄罗斯刚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就走上了扩张之路,从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国一跃发展成为全球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俄罗斯的迅速扩张无疑对其邻国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俄罗斯广袤的国土意味着边疆地区同中央的地缘关系极端疏离,天然具有离心倾向,同时俄罗斯与周边邻国的地缘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局面下俄罗斯也希望像西方国家一样和全世界进行广泛的贸易以获取财富并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张到全世界,这点在世界已经是平的这样一种全球化态势下尤为重要。而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列强纷纷通过海洋走向全球,掌握全球制海权的西方列强控制了世界主要航道,他们完全可以将俄罗斯牢牢封锁在欧亚大陆,而这对俄罗斯的发展而言将会是致命的打击,整个俄罗斯国家的经济命脉都会受制于人。

早期的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内陆国,虽然有广袤的海岸线,可几乎都位于常年封冻的高寒纬度。这意味着俄罗斯无法从全球贸易中分得一杯羹,而只能依靠对本国国土的开发积攒财富,而高寒纬度使俄罗斯的工农业生产始终受到严重的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及其渴望获得常年不冻的出海口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事实上出海口不仅对俄罗斯很重要,对所有国家都相当重要(像蒙古这样的内陆国都打算通过和中、俄定约借道出海),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700多年前,当时的俄罗斯统帅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220年—1263年)为了打开进入波罗的海的通道,先后与瑞典人展开涅瓦河之战,与日尔曼骑士团展开楚德湖冰上之战。其后的伊凡雷帝(伊凡·瓦西里耶维奇,1530年-1584年)更是认为“波罗的海的海水是值得用黄金来衡量的”,并发动立窝尼亚战争展开对波罗的海的争夺。

俄罗斯人在数百年来对波罗的海的争夺,直到彼得大帝时代(彼得一世,1672年-1725年)对瑞典战争的胜利,才最终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当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已经由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对于俄罗斯来说,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由波罗的海进入北海,再经英吉利海峡进入大西洋,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整个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的300年历史中,俄罗斯为了争夺波罗的海、北海、黑海和里海之路,先后与土耳其、英国、法国、瑞典展开十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针对海路权益签订的条约达到数十个。

俄罗斯不缺少陆地面积,但正如彼得所言:俄国需要的是水域。

读完这段简短的俄罗斯争夺出海口的战争史,可能有一个不容易理解的问题,俄罗斯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拥有超过30000千米的漫长海岸线,为什么还要与欧洲国家争夺几个内海的出海口?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因此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了王朝灭亡的代价。

一方面,理想的出海口,优良的海港,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不淤、深水和不冻,俄罗斯的海岸线虽然漫长,但恰恰难以找到优良的不冻港,特别是其北部沿岸属于极地气候,冰封期过长。因此,俄罗斯拼命寻找的实际是暖洋出海口。2014年,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俄罗斯领地,克里米亚半岛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有塞瓦斯托波尔、刻赤、叶夫帕托里等众多的暖洋深水不冻港。

另一方面,除了前面已经提及的贸易问题,在冷战和后冷战时代出于争夺战略通道的需要,特别是应对北约威胁的现实战略需要,俄罗斯越来越重视维护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出海口的畅通与安全,尤为重视不断增强黑海舰队的实力,保障其在黑海、地中海和黑海海峡的出海通道和安全利益。


读历见闻


出海口对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对俄罗斯这种不甘人下的国家,更是无比重要。出海口在国家经济和对外战略两方面都意义重大。并且,俄罗斯对出海口的重视,经历了以经济诉求为中心,到以战略诉求为中心的转变。

一、以经济诉求为中心阶段

俄罗斯勃兴的年代,正值大航海方兴未艾,经营殖民地、到海外寻找财富,是最时髦的兴国之策。而要参与海外殖民争夺,出海口是少不了的。但是,俄罗斯的可悲之处在于,虽然在地图上看来,俄罗斯几乎包围了半个北冰洋,但是,在16-18世纪,北冰洋沿岸真正可用好用的港口几乎没有。所以,俄罗斯必须获得能够全年通行的暖水港。为此,俄罗斯跟瑞典大战十几年,终于获得了今日的圣彼得堡。狂喜的彼得大帝,还将首都迁到了这个城市,可见俄罗斯多么渴望一个通向海洋的窗口。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不断挑衅奥斯曼土耳其,希望向南方扩张,获得通往地中海的港口。最终,俄罗斯只是获得了黑海的控制权,而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土耳其海峡则一直未被俄罗斯掌握。当然,即使能够进入地中海,其要进入大西洋也要在直布罗陀海峡面对英国皇家海军的钳制。

总体而言,在殖民争夺的时代,俄罗斯缺乏直面大西洋的港口,从而在新大陆开发中失去了先机。

二、以战略诉求为中心的阶段

19世纪以后,殖民收益下降,殖民帝国的成本上升,铁路技术更加成熟,赋予大陆国家更强的机动能力。出海口不再是参与大国争夺的必需品。但是,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区强国,而是成为在整个欧亚大陆和大英帝国开展“大博弈”的全球强国。因此,俄罗斯亟需获得一个暖水港,作为海军的驻泊地。

俄罗斯先是在英法联军侵华的时候,获得太平洋沿岸的季节性不冻港“海参崴”,从而让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获得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基地(之前俄罗斯在外东北的海军基地,由于纬度过高、经济承载力太低,能够支持的军事规模非常弱小),俄罗斯开始获得了影响东亚局势的军事能力。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采取联俄抗日的策略,沙俄趁机要求获得渤海湾海军基地。1898年,沙俄租借旅顺和大连湾,获得了真正的全年不冻港,大大加强了沙俄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沙俄海军的强势存在引发日本担忧。1904年的日俄战争就以日本海军突袭俄国旅顺海军基地为开端。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不得已放弃了旅顺海军基地。

二战结束前夕,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随后在旅顺接受日军投降,接管旅顺海军基地,重新获得旅大暖水港。朝鲜战争爆发后,远东局势紧张,苏联军队撤出旅大海军基地的计划被迫延后,直至1955年,苏联军事人员全数撤走,大连和旅顺重归中国怀抱。

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获得越南金兰湾的使用权,从而将海军基地向南推进到北回归线以南。到80年代,金兰湾成为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也成为美苏对抗的桥头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付不起金兰湾租借费用,被迫放弃。

2000年之后,俄罗斯国力有所恢复,开始加强海外军事基地建设,俄罗斯参与叙利亚反恐战争,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保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而俄罗斯控制这个港口的主要动机,并非经济利益,而是作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抓手而已。


布莱克怀特


出海口当然很重要。

虽然海洋有巨大的风险,但是水体可以承载巨大的重量,而且没有地形阻碍。陆运不可避免地能耗更大,还需要跨越复杂的地形,效率相对较低。我们今天的的高速陆运系统,都是建立在庞大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海洋还有一个隐蔽的优点,没有居民。这样就可以避免复杂的社会、文化冲突,成本自然要低很多。这点在全球海洋秩序形成后直到现在是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俄罗斯寻找出海口是有原因的,开拓与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廉价商路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不需要依赖其他随时可能变卦的国家或政权,这点不必多说,其他都讲到了。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有出海口的存在也让俄罗斯多了一个进攻方向,即权力投射的通道,俄国能向近东扩张,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黑海的制海权。此外,海洋也可以构成陆地战线的侧翼。在俄国向西推进时,以黑海和波罗的海构成的水体可以形成侧翼,为俄军侧击对手战线后方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当然,这个不是那么重要,最基础的还是接入全球体系的问题。


怪蜀黍老囧曾


不过我在这里想要补充的是,俄国争夺出海口的一个重要动因是向西看,向欧洲学习,让原处于内陆的俄国通过海洋和欧洲建立起密切联系,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在争夺出海口战争中,如果忽略向欧洲学习这个因素,很多事情都变得不好理解。

其实俄国不是没有出海口,1478年伊凡三世通过征服诺夫哥罗德大公国,就获得了白海沿岸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作为出海口。

当时俄国的国名还是莫斯科大公国。这个港口虽然每年有好几个月因为结冰不能通航。但俄国和苏格兰,英格兰以及荷兰建立起了海上贸易关系。甚至英国还建立起一个特许公司,名为莫斯科公国公司,和东印度公司和哈得孙湾公司一样,专门处理对俄贸易事务。

但是,这种特许公司经营模式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位置偏僻且不能开放的事实,让俄国在对欧贸易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境地,基本成了英国等国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向地,俄国也很难通过这种模式引进欧洲先进技术和杰出人才发展自己。

总而言之,俄国的对外交往对外交易的主动权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17世纪末,彼得一世继位,他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和行动力的君主,曾多次到西欧游历,假装普通人在荷兰船厂打工,学习西方的新技术。

他认为莫斯科公国因为长期被蒙古统治,已经落后于欧洲,加上地处内陆,封闭闭塞,和西欧差距不断加大,因为俄国没有机会了解和接触西欧的新思想和新技术。

彼得一世认为俄国走向进步的关键就是向欧洲学习,而学习的关键就是获得和欧洲交往便利的渠道——不冻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俄国发动了北方战争,夺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英格利亚(今天圣彼得堡所在地)土地,就是为了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波罗的海-北海欧洲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为此不惜迁都圣彼得堡。彼得一世的真正目的是让俄国整个精英阶层能够通过接近海洋的方式,养成开放学习的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彼得一世不仅通过北方战争获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还获得了南方的亚速海出海口,亚速海在今天克里米亚半岛的东方,俄国北高加索地区以西。在此基础上,叶卡特琳娜二世发动多次俄土战争,消灭克里米亚汗国,占领克里米亚半岛,打开地中海出海口。

为俄国开启海洋时代的彼得大帝

相比面向欧洲的海洋战略,俄国对太平洋明显不太热心。

比如俄国殖民者曾经在美国加州旧金山附近建立起罗斯堡,但不太重视后来卖给了墨西哥。阿拉斯加也卖给了美国。就连从中国手里割让的海参崴也不是特别重视,看看帝俄时期日俄战争时代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差距就知道了,最后还是在日俄战争后放弃了旅顺和大连。要知道,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损失那么惨重,也没放弃克里米亚,今天更是如此,为了克里米亚和整个西方为敌。而旅顺和大连则在1945年重新获得后又在1956年还给中国,可见欧洲和亚洲在俄战略的轻重地位。


昭杨


俄罗斯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不缺出海口的。题主说的“出海口”,应该是指一年12个月全能通航的不冻港”。俄罗斯对“不冻港”的渴望始于彼得大帝,这种热情两百多年来从未消减,并成为俄罗斯对外扩张的主要动机之一。

没有不冻港,意味着无法利用全球贸易来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从古至今,海运都是最常用、最廉价的长距离大宗商品运输方式。在多数历史时期,海上贸易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不仅能够催生繁华的港口城市,还能以港口城市为中心,带动内陆经济腹地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富国无不以贸易立国,再以贸易带动工业。

俄罗斯的多数海岸线位于北极圈附近,封冻期长,根本无法建立安全的海运航线。因此俄罗斯没有堪比纽约、香港、上海那样的繁华港口城市和城市经济带。

没有不冻港,也意味着海军的活动自由受限,无法有效地进入大洋,争夺制海权。俄罗斯进入公海的航路都是封闭的——无论是波罗的海、黑海,还是日本海,都要出海峡才能进入大洋。这不利于建立俄罗斯强大的海军。反过来,当这些海峡掌握在敌对势力手里的时候,不仅能掐住俄罗斯的脖子,也能以此对俄罗斯发动入侵。

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在塞瓦斯托波尔登陆

正因为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双重原因,从彼得大帝到尼古拉二世,从斯大林到普京,俄罗斯都在不断的试图夺取“不冻港”。但讽刺的是,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俄罗斯为此付出的代价,恐怕要大于其所得。日俄战争恐怕就是俄罗斯为了“不冻港”而输的最惨的一次。


莱茵的黄金


俄罗斯从彼得大帝开始,就一直坚定不移的,为寻找出海口做出种种努力,最终打下了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

在人类历史的农耕时代,领土的庞大带来了统治成本的成倍增加。开辟和维护必须的道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达区域都集中在沿海,因为海洋是天然的高速公路,提供了各国经济交流最方便也是最经济的交通手段。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是一个纯内陆型国家,生产相对落后交通不便,无法与较远地区国家发展经贸往来,直接导致当时的沙皇俄国迫切想要获得出海口。

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采用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能够支撑起更广泛区域内的经济交流活动,这也使海洋型国家经济能够得到快速发展。英法德西等国充分利用海洋优势获得大量殖民地,通过获取殖民地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一时期的俄国获得了圣彼得堡在内的出海口,但是由于世界已经瓜分殆尽,俄国经济发展的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可以说,没有出海口直接导致俄国没有搭上西方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也导致了俄国教育经济金融等方面,一直落后于西方世界。

从国防安全角虑考虑,一个国家的国防维护的成本,是根据其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的。如果能够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拒敌于远洋,甚至消灭敌人于敌国境内,是经济耗费比最为合适的。如果敌人进入本国境内,在本国的主要经济政治区域决战,将是经济耗费比中最坏的。

现代军舰虽然每一艘都耗费数亿至上百亿美金,但其使用年限可以高达50年左右,而且在数量上也相对有限。陆军的装备虽然相对便宜,从几百美元到上千万美元不等,但庞大的装备数量和相对较频繁的更换时间,造成维护成本相对于海军要高的多。也就是说要保卫国家安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要比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要经济得多,同时海军还可以作为向其他大陆投放兵力开展武力威慑的必备手段。现在的世界经济还是以海洋为中心的经济圈儿,谁控制的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的话语权。直到今天俄罗斯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更加合适的不冻港,今天的西方世界也一直在试图把北极熊堵在西伯利亚。关于海洋话语权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相对于俄罗斯庞大的钢铁洪流,英美等国更在意的是俄罗斯四大主力舰队的威慑能力。所以请努力吧,中国海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