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西施究竟下落何处

千古之谜,西施究竟下落何处

吴国灭亡后,西施下落何处,始终是个不解之谜。据东汉衰康的《越绝书》,,西施与范蠡早就相熟,并有旧情;吴亡后,她完成了历史任务,便随范蠡而去,泛舟普五潮,乐哉悠哉。唐代诗人杜牧和宋代的苏轼,在他们的诗作中都肯定了这种说法,明人胡应麟在他的《少室山房笔记》中也说:"蠡亡吴之后,成名畏祸,而载丽冶以适他邦。”有的论者却认为这种见解靠不住,《史记·越世家》对范蠡退隐的情况所记甚详,但没有一字提到西施之事。

千古之谜,西施究竟下落何处

也有久认为,西施因其貌美,被越国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兔死狗",吴亡后她被越王装在皮袋内沉江而死,成为“女色亡国论”的牺牲品。有《墨子·亲士》的记载为证,“是故比干之殖,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墨子》的成书年代与西施生活年代相去不远,所提及的比干、孟贾、吴起等事,均与史实吻合,似属可信。《吴越春秋·逸篇》也有相似的记载:"吴亡后,越沉西施于江,今随鸥夷而终。”唐代李商隐在其诗作中三处提到西施被沉江的事,“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否认此说者道,西施被王沉江是停于事理的,她有功于越,出色地完成了勾践交给的使命,何罪之有?况西施为一弱女子,对勾践的地位并不形成任何威胁,断无加害之理。

千古之谜,西施究竟下落何处

还有人认为,西施在吴亡后回到故乡,有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江溺死。此说的主要依据是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浣纱篇》:“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事,色沉畏荷花。”惜乎不慎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