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宋开国功臣,这件事做的不地道,背负骂名到现在!

公元986年,雁门关外,李陵碑前,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一代名将杨继业被契丹人围困,兵败不降,头撞李陵碑,壮烈殉国。

这是我们熟知的《杨家将》中有关杨继业老英雄的悲壮片段,小时候看的,至今记忆犹新。

幼时虽然不懂那么多,但还是被这种悲剧的氛围深深的感染了,巨大的惋惜和同情贯穿全剧,越是这样,对潘仁美这货的切齿痛恨就越加厉害。

他是大宋开国功臣,这件事做的不地道,背负骂名到现在!

小时候的我不知道杨继业是谁,就是单纯的觉得他是一个很厉害的好人,事实上,杨继业的确是一个很厉害的好人。

杨继业真名杨业,是北宋初年镇守北部边关的"无敌将军",在对辽国的战役中他真的是战无不胜,当之无愧的抗辽英雄。

深受辽国侵扰的北部边民,当然对我们这位英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有他在,边关安宁。

正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汉朝名将李广,那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986年,宋太宗组织三路大军讨伐辽国,准备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战时初期相对顺利,成功夺取了四州。

但是由北宋第一名将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居然全军覆没了,不得已,由北宋第二名将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将率领的西路军被迫进行战略后撤。

他是大宋开国功臣,这件事做的不地道,背负骂名到现在!

后退过程中,杨业提出了谨慎的诱敌深入策略未被采纳,监军王侁讥讽杨业领数万精兵居然畏战,逼迫进军,不得已杨业只得孤军深入。

但是结果杨业兵败被围,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作为主帅的潘美和监军王侁都没能去救援,于是,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后来,潘美被连降三级,王侁直接被免职发配。北宋官方对此次失败的责任划分还是比较公正的,只是斯人已去,其余徒劳矣。

宋太宗给予了杨业非常高的评价,对他的后人也是非常的优待,这说明,当朝统治者并没有小说演绎的那么昏庸和糊涂,一味的听信谗言。

他是大宋开国功臣,这件事做的不地道,背负骂名到现在!

杨业虽然以身殉国,但是他忠勇报国的精神并没有因此散去,相反他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

汉朝时,卫青以李广部为诱饵,诱使匈奴主力出击,结果李广全军覆没,兵败自杀,而卫青得以全歼匈奴主力。

胜是胜了,但是人们非常爱戴的李广将军此役身亡,所以当时人们对卫青也是颇有微词。

同样的道理,深受爱戴的杨业壮烈牺牲,而主将潘美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时以及后世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年代,潘美背了一个奸臣的黑锅也是在所难免的。

《杨家将》相关的小说、戏曲将潘美的名字改为潘仁美,进行了丑化,成为一代权奸,处处与杨家作对,并且勾结辽人,图谋夺取宋朝江山。

这是传统文艺对潘美关于杨业之死的责任,无限的艺术夸张、扩大化的结果。

因为,潘美不够完美,有一点点污,所以,他就变成潘仁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