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矛盾|人才政策引起房價波動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閱讀本文大約需要3分鐘

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已經過去了半年,城市年輕人才的補充,給了城市新的活力和生機。當然,充滿活力和生機的不僅如此,還有人們最關心的房價問題。出臺人才新政,旨在能夠填補城市漏洞,用更好的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參與城市建設。然而,剛剛“穩”住的房價,或多或少因人才新政產生了熱度,這不得不讓人產生懷疑,究竟是吸引人才,還是“拯救”樓市呢

鬧矛盾|人才政策引起房價波動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目前,大約35城發佈了人才新政,縱觀這些政策,共性是鼓勵落戶,落戶之後有驚喜,驚喜則是能買房。部分城市的人才新政中,購房補貼成為了最大吸引點,而且優惠十足

比如

石家莊:新引進的人才或團隊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來石創新創業,被評為“市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的,在市區內購買首套自用商品住房,按人才層次分別給予100萬元、80萬元、60萬元購房補貼,分5年撥付

鄭州: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鼓勵先落戶後就業,落戶後暫未就業或創業的,按上述標準發放6個月的生活補貼。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

長沙:對新落戶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及本科畢業生(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數以萬計的購房補貼,著實吸引到了不少想要換換環境的人才。但是看看標準,不難發現,想要獲得購房補貼,“雙一流”本科學歷是最低門檻,而“雙一流”、碩士、博士他們的流動性相比是最低的。也就是說,事實上,各城市通過人才吸引來的,多是普通大學的本科生。於是,真正能夠享有補貼的人才不來,沒有購房補貼的人才只能自食其力買房

值得肯定的是,人才新政使城市逐漸充滿活力了。大批的人才從全國各地湧入城市,帶來了新鮮的充滿活力的勞動力,有效緩解了城市即將面對的老齡化,為城市建設注入一針強心劑

但隨之而來的是樓市的活躍。放開落戶,相當於在限購令中插了一個小尖刀,新落戶的人才不受限購影響,可以很好的盤活已經調控如此嚴格的樓市。而且,在大部分購房人才中,能夠享有補貼的寥寥無幾

一方面保證了城市接下來十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基礎,另一方面也能盤活房地產不至於在限購調控下影響樓市引發不穩定狀況。看似雙贏的結果卻很難達到實際的雙贏

當然,如果要人才落戶,必然是要給其一個購房資格的,不然很難留住人才。但真正吸引人才的,還應該是城市的基礎建設、文化氛圍、工作環境,不能一股腦的把“可以買房”作為人才新政的最大優惠。在城市規劃方面,文化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應該排在前列。想要“雙一流”大學的人才能夠留下來,恐怕先得從城市的各方面吸引進來。先吸引,後留住,或許才更符合邏輯

在最近熱議的“大鄭州刷屏抖音”事件中,不少網友評論,“連抖音都抖不火的城市”,如此評價,僅僅靠可以買房,如何吸引人才呢

人才新政的實施必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前期規劃、發佈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更謹小慎微一些。工作崗位的豐富、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優越,讓人才更想來,而不是為房子來。這樣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他們才更有幹勁,新政才更有效果。房子是在城市生活的必需品,但吸引人才的,不應該只是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