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茶的乾隆,你知道嗎?

小夥伴們參觀故宮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展室裡都有茶具類文物,包括茶碗、茶杯、茶壺、茶匙等。這些茶具有瓷質、玉質、紫砂、鎏金的,甚至還有象牙、犀角、竹木的,材質可謂多樣。清代皇宮中恰恰有這麼一位嗜茶的天子,他就是乾隆皇帝。

嗜茶的乾隆,你知道嗎?

乾隆朝服像

一、乾隆的“茶葉罐”

乾隆皇帝喜好飲茶 ,宮中各類貢茶數量眾多,種類也甚為齊全。據記載,清宮內設有專門的茶庫。每年內務府都會根據皇帝的喜好,收存進貢名茶几十種,多者能達百瓶。據檔案記載:乾隆時,地方官員例進各類名茶,碧螺春、銀針茶、梅片茶、珠蘭茶、蓮心茶、花香茶、鄭宅芽茶、仙茶、片茶、觀音茶、菱角茶、名山茶、茶磚、鍋焙茶……種類繁多。宮中既有茶庫,也設有御茶膳房、皇后茶房等。貢茶除供皇帝與后妃自己飲用外,還常常賜予皇室子孫、重臣。

嗜茶的乾隆,你知道嗎?

乾隆藤編網罩式(多寶閣)茶籯

嗜茶的乾隆,你知道嗎?

乾隆竹木紫檀手提式茶籯

二、乾隆的茶葉“DIY”

乾隆御題《三清茶》青玉蓋碗

乾隆對茶的要求極高,對泡茶之水也是非名泉水不飲。他在評定水品方面DIY了獨特的方法:“輕重測定法”——將天下奇水注入銀製量鬥,以輕者為佳,重者為次,這種方法可以輕而易舉地評定各地之水的名爾座次。根據名次,乾隆皇帝賜北京玉泉為“天下第一泉”、鎮江的冷泉為“天下第二泉”,無錫的惠泉為“天下第三泉”。此種測水法令人驚歎,也足以證明乾隆皇帝對茶每一個細節的專注。

嗜茶的乾隆,你知道嗎?

乾隆御提《三清茶》青玉蓋碗

乾隆對茶的要求極高,對泡茶之水也是非名泉水不飲。他在評定水品方面DIY了獨特的方法:“輕重測定法”——將天下奇水注入銀製量鬥,以輕者為佳,重者為次,這種方法可以輕而易舉地評定各地之水的名爾座次。根據名次,乾隆皇帝賜北京玉泉為“天下第一泉”、鎮江的冷泉為“天下第二泉”,無錫的惠泉為“天下第三泉”。此種測水法令人驚歎,也足以證明乾隆皇帝對茶每一個細節的專注。

三、以茶代酒的文宴

此外,在乾隆的時代,還將流行於康、雍兩朝的“文宴”也被改良成了“茶宴”。

嗜茶的乾隆,你知道嗎?

康熙、雍正起居注

所謂文宴,是宮廷飲酒作詩的一種娛樂活動。但飲酒作詩有一個問題:不是所有的文人雅士都與詩仙李白一樣,有酒便有詩,不少與會雅士會因不勝酒力而中途離席,許多時候無法完成皇帝交代的賦詩、聯句等“任務”。據《康熙起居注》記載,群臣奉詔“暢飲”,結果“有沾醉者”由“內官扶掖而出”。又據《雍正朝起居注冊》,內侍傳諭:“諸臣毋得過拘禮節,能飲者不必限以三爵”。可見,康雍兩朝文宴之醉者或不可勝數也。乾隆皇帝發現此前文宴的“弊病”後,為抒詩興、撫忠良、定國是、尊斯文,遂決定於乾隆八年(1743年),將酒宴改為茶宴,以茶代酒,對律詩、聯絕句,暢聊國之大事小情。乾隆十年(1745年)以後,新正“茶宴”的提法頻繁出現,可知正式成為定製。

四、茶宴詩與詠茶詩

乾隆皇帝首倡在重華宮舉行的茶宴,豪華隆重,極為講究。茶宴從不賜酒肉飯食,而以飲他DIY的“三清茶”、賦詩聯句為主,稱之為“茶宴聯句”。所以說要想討得乾隆的一杯茶喝,必須得有深厚的文學造詣!茶宴所做聯句詩, 小從時令,大到政治事件, 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譬如:乾隆十年(1745年)立春後一日召大學士內廷翰林重華宮賜宴聯句:

重華予舊邸,嘉宴此同堂,應律三陽泰。(御製句)

迎年百福穰,詞臣鹹珥筆,聖主正垂裳,六出霏花早(臣張廷玉)。

千畦宿麥芳,土牛徵令典,綵燕試新裝,仙木雕楹麗(臣汪由敦)。

華幡繡帶颺,流澌分綺谷,積素耀珪璋,梅萼猶含綠(臣劉統勳)。

……

此外,乾隆皇帝自己的詠茶詩也是不勝枚舉。這些詠茶詩內容生動,聯繫實際,對於反映當時茶農生活、農業發展概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詩中可見乾隆皇帝注重民生,鼓勵發展農桑,保護耕地,重視茶葉種植業、茶學的發展。譬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他在南巡途中曾雲: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

今日採茶我愛觀,關民生計勤自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

無事迴避去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

雨前價貴雨後賤,民間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我老幼赴時意。

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第二次南巡

嗜茶的乾隆,你知道嗎?

徐楊畫弘曆南巡圖

乾隆皇帝飲茶,愛茶,以茶會友,以茶宴領眾臣,從而促進文治武功,安邦定國。乾隆皇帝愛茶還極大地帶動了各類與茶有關的行業的發展,景德鎮的制瓷業、宜興的紫砂業、南方的種茶業、製茶業……茶不僅是一種飲品,它亦是這位盛世帝王的杯中常客,倒映著他的內心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