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人物档案

萧剑波,1958年生,江苏武进牛塘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象牙雕刻专委会委员,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常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常州市文联副主席。曾就读于上海中国画院、清华美院高级研修班。

在30多个春秋里,萧剑波练就了过人的雕刻功底,他大胆尝试,改良了沿用千余年的传统刻刀,把勾刀与平刀的特点融合在一把刀上,以刀代笔,游刃有余,人称“剑波刀”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改革照亮艺术路 文化繁荣新牛塘

常州剑波雅刻艺术品有限公司

萧剑波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四十年峥嵘岁月、沧海桑田。从百废待兴到拔乱反正,从春天的故事到青山绿水新时代,我们国家走过了伟大的征程,正走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我是50后,从事传统雕刻艺术四十多年。我是牛塘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的温度和牛塘的沧桑巨变。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我上小学正是一九六六年,十年文革悄然而启,“破四旧立四新”如火如荼。“红卫兵”损毁了我的泥阿福,砸碎了我的青花瓷,烧毁了我的古书画,铲平了我的床头花,砸坏了我的法琅瓶。失去的哪儿是“四旧”,这分明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精神食粮啊。这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啊。

1976年我高中毕业进入了乡办的工艺雕刻厂学艺,从厂里仅有的一本破旧的《芥子园画谱》进行描线、临摹、雕刻。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题材一概不许涉足,更不谈佛教、道教及仙神等题材了。左的思潮依然侵蚀着文艺创作,传统文化的传承仍然岌岌可危。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一转眼,改革开放的元年1978年到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左倾路线和“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祖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从此牛塘工艺美术和文化事业建设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那年我21岁,背着空空的行囊,带着十年浩劫的创伤,渴望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去触摸改革开放的温度。那一代、那一群人就像久旱遇甘雨,如饥似渴地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学习、奋力拼博,找回失去的过往,追逐心中的梦想。我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工艺美术培训班。曾经坚持走几十里路去市里工人文化宫上美术夜校。边学习边设计边制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厂里生产的雕刻工艺品琳琅满目、精致典雅,远销欧美以及日本市场,武进工艺雕刻厂成为了出口创汇的明星企业。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我的创作也渐入佳境,雕刻技艺和设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的牙刻作品在1980、1982年荣获江苏省、以及国家旅游纪念品优秀奖。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萧剑波作品《清照诗意》

1984年我的作品入选德国莱比锡世界博物会。这些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成绩,乐坏了一个来自乡村的工匠青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激励我加倍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四十年来,我从一个乡村的手艺人,茁壮成长,获得了由国家命名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四十年改革开放成就了我精彩人生,也成就了牛塘工美事业的大发展。从普普通通的小工匠,蜕变成受社会尊重、承担历史使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大国工匠。我的成长经历也是整个武进牛塘工美人、非遗传承人的一个缩影。牙刻艺术在牛塘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绚烂之花。如今牙刻已经成为牛塘乃至常州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也为牛塘赢得了“牙刻之乡”的美名。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2016苏州工艺美术国际博览会 萧剑波作品《千岩万壑铭余心》

唯有改革开放,开阔胸襟,才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四十年来,牛塘的能工巧匠们苦心钻研,磨练技艺,把牙刻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品力作不断呈现。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在牛塘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牛塘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牛塘涌现出一批大师,象牙浅刻行业及书画文化活动,自八十年代开始,在我镇兴起。以白清渊、周克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书画艺术家创作的书画作品,引人注目。《牛塘书画集》、淹城书画展等在常武地区大放异彩。以陈正华老师、丁敏老师为代表的面塑,剪纸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同样在为牛塘大地增光添色。

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今天的人民又如此幸福,今天的牛塘让我们如此骄傲。别忘了四十年前的那些事,不走回头路。让改革开放的温度继续伴我们努力前行,且行且珍惜,更加辉煌的明天就在前方!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牛牛点评

萧剑波的作品以浅刻表现中国画的浓、淡、干、湿之墨彩神韵,凸现勾、刮、雕、刻之刀味,融浅刻与微雕于一体。摒匠气、得大雅,形成了清新飘逸的艺术风格,创造了萧氏风雅的浅刻流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风雨中,他也以这样一种淡然却挺拔的姿态从一个小工匠成长为一位工艺美术巨匠,他守护的不仅是自己的初心,更是对牛塘文化事业的一片赤诚。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如今的牛塘,清莲园与青云园两大公园人潮涌动,每年都有无数人从别处赶来看花海,品夏景;丫河村史文化广场于年初落成,丫河村的村史馆与乡贤馆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牛塘镇工艺美术协会即将成立,牛塘历史文化读本也进入到修编阶段……今年,牛塘镇还在中心公园清莲园青云阁内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这样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牛塘的文化艺术活力被充分地释放出来,文化如春雨播撒在牛塘人民的心里。

文化牛塘,

艺术牛塘,

大美牛塘,

牛塘正以越来越丰富的色彩与姿态面向世人,

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征稿启事

“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专栏持续面向社会征稿,欢迎广大群众踊跃投稿,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牛塘人、牛塘事、牛塘情,我们将择优录用,并在牛塘桥微信、杂志上刊登。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若是手写稿,欢迎交至牛塘镇政府1号楼三楼宣传办办公室。咨询电话:69870973。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