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從鄉村手藝人到「國大師」之路|牛塘人說牛塘40年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人物檔案

蕭劍波,1958年生,江蘇武進牛塘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象牙雕刻專委會委員,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協會副理事長,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常州市工藝美術家協會主席,常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常州市文聯副主席。曾就讀於上海中國畫院、清華美院高級研修班。

在30多個春秋裡,蕭劍波練就了過人的雕刻功底,他大膽嘗試,改良了沿用千餘年的傳統刻刀,把勾刀與平刀的特點融合在一把刀上,以刀代筆,遊刃有餘,人稱“劍波刀”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改革照亮藝術路 文化繁榮新牛塘

常州劍波雅刻藝術品有限公司

蕭劍波

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我思緒萬千、感慨萬分。四十年崢嶸歲月、滄海桑田。從百廢待興到拔亂反正,從春天的故事到青山綠水新時代,我們國家走過了偉大的征程,正走在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我是50後,從事傳統雕刻藝術四十多年。我是牛塘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的溫度和牛塘的滄桑鉅變。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我上小學正是一九六六年,十年文革悄然而啟,“破四舊立四新”如火如荼。“紅衛兵”損毀了我的泥阿福,砸碎了我的青花瓷,燒燬了我的古書畫,剷平了我的床頭花,砸壞了我的法琅瓶。失去的哪兒是“四舊”,這分明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精神食糧啊。這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啊。

1976年我高中畢業進入了鄉辦的工藝雕刻廠學藝,從廠裡僅有的一本破舊的《芥子園畫譜》進行描線、臨摹、雕刻。那些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題材一概不許涉足,更不談佛教、道教及仙神等題材了。左的思潮依然侵蝕著文藝創作,傳統文化的傳承仍然岌岌可危。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一轉眼,改革開放的元年1978年到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衝破了左傾路線和“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的指引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祖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從此牛塘工藝美術和文化事業建設迎來了明媚的春天。

那年我21歲,揹著空空的行囊,帶著十年浩劫的創傷,渴望去創造美好的明天,去觸摸改革開放的溫度。那一代、那一群人就像久旱遇甘雨,如飢似渴地在各自崗位上努力學習、奮力拼博,找回失去的過往,追逐心中的夢想。我在工作之餘參加各種工藝美術培訓班。曾經堅持走幾十里路去市裡工人文化宮上美術夜校。邊學習邊設計邊製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廠裡生產的雕刻工藝品琳琅滿目、精緻典雅,遠銷歐美以及日本市場,武進工藝雕刻廠成為了出口創匯的明星企業。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我的創作也漸入佳境,雕刻技藝和設計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我的牙刻作品在1980、1982年榮獲江蘇省、以及國家旅遊紀念品優秀獎。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蕭劍波作品《清照詩意》

1984年我的作品入選德國萊比錫世界博物會。這些用汗水澆灌出來的成績,樂壞了一個來自鄉村的工匠青年,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激勵我加倍努力,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好成績。四十年來,我從一個鄉村的手藝人,茁壯成長,獲得了由國家命名頒發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四十年改革開放成就了我精彩人生,也成就了牛塘工美事業的大發展。從普普通通的小工匠,蛻變成受社會尊重、承擔歷史使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大國工匠。我的成長經歷也是整個武進牛塘工美人、非遺傳承人的一個縮影。牙刻藝術在牛塘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出絢爛之花。如今牙刻已經成為牛塘乃至常州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名片,也為牛塘贏得了“牙刻之鄉”的美名。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2016蘇州工藝美術國際博覽會 蕭劍波作品《千巖萬壑銘餘心》

唯有改革開放,開闊胸襟,才有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四十年來,牛塘的能工巧匠們苦心鑽研,磨練技藝,把牙刻藝術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精品力作不斷呈現。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在牛塘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牛塘的文化事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牛塘湧現出一批大師,象牙淺刻行業及書畫文化活動,自八十年代開始,在我鎮興起。以白清淵、周克進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書畫藝術家創作的書畫作品,引人注目。《牛塘書畫集》、淹城書畫展等在常武地區大放異彩。以陳正華老師、丁敏老師為代表的麵塑,剪紙這些傳統民間藝術,同樣在為牛塘大地增光添色。

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今天的人民又如此幸福,今天的牛塘讓我們如此驕傲。別忘了四十年前的那些事,不走回頭路。讓改革開放的溫度繼續伴我們努力前行,且行且珍惜,更加輝煌的明天就在前方!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牛牛點評

蕭劍波的作品以淺刻表現中國畫的濃、淡、幹、溼之墨彩神韻,凸現勾、刮、雕、刻之刀味,融淺刻與微雕於一體。摒匠氣、得大雅,形成了清新飄逸的藝術風格,創造了蕭氏風雅的淺刻流派。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風雨中,他也以這樣一種淡然卻挺拔的姿態從一個小工匠成長為一位工藝美術巨匠,他守護的不僅是自己的初心,更是對牛塘文化事業的一片赤誠。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如今的牛塘,清蓮園與青雲園兩大公園人潮湧動,每年都有無數人從別處趕來看花海,品夏景;丫河村史文化廣場於年初落成,丫河村的村史館與鄉賢館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牛塘鎮工藝美術協會即將成立,牛塘歷史文化讀本也進入到修編階段……今年,牛塘鎮還在中心公園清蓮園青雲閣內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在這樣一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牛塘的文化藝術活力被充分地釋放出來,文化如春雨播撒在牛塘人民的心裡。

文化牛塘,

藝術牛塘,

大美牛塘,

牛塘正以越來越豐富的色彩與姿態面向世人,

讓我們拭目以待!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徵稿啟事

“牛塘人說牛塘四十年”專欄持續面向社會徵稿,歡迎廣大群眾踴躍投稿,談談改革開放以來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牛塘人、牛塘事、牛塘情,我們將擇優錄用,並在牛塘橋微信、雜誌上刊登。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若是手寫稿,歡迎交至牛塘鎮政府1號樓三樓宣傳辦辦公室。諮詢電話:69870973。

四十年,从乡村手艺人到“国大师”之路|牛塘人说牛塘4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