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记述的《杨家将》是编的,这部书里记的都是历史真实人物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杨家将故事发生在人杰地灵的晋阳大地。故事以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为原型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喋血沙场、舍身报国的感人事迹。他们须眉巾帼、满门豪气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广为称颂。 这些故事中有些是有史可查的,康熙版《保德州志》中就记述了杨门虎将的一些史实:

折 太 君

小说里记述的《杨家将》是编的,这部书里记的都是历史真实人物

《保德州志》中记载:杨业的妻子是府州折德扆之女,人称太君。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上疏替丈夫鸣冤,死葬折窝村。

折氏家族的远祖是鲜卑族的一支,唐武德初迁居今陕西省府谷县,经五代至宋末历500 余年。这个家族是武职之家,子弟们大多弓马娴熟,为抵御外族进攻、保卫封建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迁入府谷的老始祖叫折华,二世祖折宗本,曾任振武军(今内蒙和林格尔县)所隶五镇都知兵马使,是折家事业奠基者。三世祖折嗣伦,为晋王李克用部下,封上柱国任麟州刺史。四世祖折从阮,为府州刺史。折从阮之子折德扆,官至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长子折御勋,权知府州事并领本州团练使,后为泰宁军节度使。次子折御卿,先后任知府州,永安军节度使、麟州兵马都总管、银、夏、府、绥都巡检使。

折太君是折德扆的女儿,杨业的妻子。太君是一种称呼,不是本名,折太君叫什么名字,不见史载。民间故事、演义和戏剧中称为折赛花,1994年出版的《府谷县志》延用了这一说法。

《保德州志》说折太君是府州折氏,又说是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扆女。二者并不矛盾,籍贯所指都是今府谷县。

折太君性警敏是说她天资聪明,看问题敏锐,办事敏捷。她帮助杨业立了许多战功,甚至亲自上阵。杨业牺牲后,她又上疏皇帝为丈夫鸣冤,使其冤情得以诏雪,陷害者也受到制裁。折太君死后,埋葬在城南距保德20公里的折窝村。

因为村名变迁,现在保德没有折窝村,只有个石塘村符合方向、里程这两个条件。我就是石塘村人,这事倒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石塘村对面的山谷中段有一块小窊地叫柏壝湾,这里确实有个大墓葬。清末民初发洪水,冲走了大墓中的许多陪葬品。1944年大生产运动中这块墓地被开垦,又有人拣到了铜筷子。2009年盗墓贼还在那里挖掘出一些宝贝。可见这个墓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墓。那么墓主人是谁呢?有村民说墓主人是桃花女,但桃花女是《大明奇侠传》中的故事人物,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柏壝湾的墓主人不可能是桃花女。但传递了一个信息:墓主人是个女性。是否为折太君,也无从考证。如果墓主人确实是折太君,那么“石塘”这个村名,很可能是由“折堂”转音而来。而她埋葬在这里的原因,我推测有以下几点:

杨业被契丹俘虏,绝食而死,尸骨未回,难以合葬,所以只好择地单葬。从地理位置看,保德是个州,政治地位比较高,距离她的娘家府谷、婆家河曲都不远,是个理想的地方;而石塘村地处保德腹地,是保德南北、东西大路的结合部,交通便利。从风水角度讲,柏壝塄是条龙脉,坐南向北属于坤方,埋葬一个女性,是最佳选择。

小说里记述的《杨家将》是编的,这部书里记的都是历史真实人物

杨 延 昭

小说里记述的《杨家将》是编的,这部书里记的都是历史真实人物

杨延昭原名杨延郎,宋真宗时避赵延郎讳改名延昭。人称六郎。为什么称作六郎?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兄弟中排行居“老六”;二是将延昭比喻为“南斗六星”, 南斗六星俗称“南斗六郎”。

关于延昭在兄弟中的排行有多种说法:一说为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郎、延兴、延玉(见张云平著《杨家将史画》)。这里延郎位居“老六”;一说为延郎、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见《府谷县志》)。这里延郎位居“老大”。从以上两说法看出,杨业的儿子们虽然名字有别,但延郎却是一致的。

杨延昭是杨家将的第二代名将,年轻时代,随父把守晋北三关,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到自己独挡一面的时候,威镇河北三关,即瓦桥头、溢津关、高阳关。曾任景州知州、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缘边都巡检使。一生打了许多胜仗,多次被宋真宗召见,民间尊他为神,关于他的故事早已编成戏曲家喻户晓。

杨文广和慕容氏

小说里记述的《杨家将》是编的,这部书里记的都是历史真实人物

在小说和戏剧中,杨文广是杨宗保(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和穆桂英的儿子。但《保德州志》说,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宋史》中也有印证: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子,他一生征战30多年,先是南下广西,又赴西北甘肃,最后镇守河北前线,战功不及乃祖乃父,但官职却高于前辈,最高官职为步军都虞侯。他的妻子是保德慕塔村(今牧塔)的慕容氏。学者卫聚贤认为穆桂英是慕容的转音。那么穆桂英就是杨文广的妻子,而不是母亲。

《保德州志》对慕容氏着墨不多,仅仅是“雄勇善战”,一派女将军性格。她挂帅出征,战场杀敌,被后世演绎出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