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第一完人”为何要屡次自杀

说到“古今第一完人”有人会想到王阳明,有人会想到周恩来。其实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都有自己心中的那一个“完人”。而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人,在立德、立功、立言方便都颇有建树,甚至被称位“古今第一完人”,他就是被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

“古今第一完人”为何要屡次自杀

曾国藩像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这么一位位高权重,功成名就的重臣为何会屡次自杀?这要从曾国藩带领湘军和太平天国作战说起。

清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发动金田起义,很快太平天国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 1854年初,曾国藩以团练为基础,加上兵勇、夫役工匠等编成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共一万七千人,人称湘勇或湘军,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古今第一完人”为何要屡次自杀

《讨粤匪檄》

1854年,曾国藩兵败靖港。

曾国藩原先根据情报,以为靖港太平军石祥桢部只有几百将士,而且未作戒备,可以一举成功,就仅带了战船40号、兵丁800名前往,向靖港驶进。当他们接近西征军营地时,望楼上的哨兵就发现了,守军立刻开炮轰击。这时正好风高浪急,湘军水师逆风行船,速度缓慢。曾国藩求胜心切,派遣勇丁上岸牵纤。石祥桢遣将士杀尽牵纤者,又命200多只小划子顺风而上,攻击敌船,乘风纵火,火顺风势,风助火威,敌船纷纷起火。

湘军陆师闻讯水师失利,会同团丁前来援救。石祥桢引军反击,团丁不战逃命,牵动陆师溃退,争渡浮桥,结果桥塌,溺死100余人。曾国藩见危急状,亲自仗剑督阵,命立令旗于岸上:“过旗者斩。”但团丁不听,都绕过令旗奔逃。

曾国藩自领的湘军水陆师全败,辎重、船艘尽毁。他顿足捶胸,羞愤之至,逃到靖港对岸铜官渚投水自尽;投了水被救起来后,又投了水。也有说,当时曾国藩先后共投了三次水。在救回到长沙妙高峰时,他想起兵败之惨,又想寻死,连夜写了遗疏和遗嘱2000言。正在他痛苦绝望的时候,忽然从湘潭前线传来塔齐布、彭玉麟等人大捷的喜讯,方才取消寻死的念头。

1855年,曾国藩兵败湖口。

1855年,太平军湖口大捷,在湖口大捷的同一天,江北秦日纲、韦俊、陈玉成所部太平军自安徽宿松西进,击败清军参将刘富成部,占领黄梅。2月2日,罗大纲派部进占九江对岸之小池口。曾国藩命令胡林翼、罗泽南二部由湖口回攻九江,驻于南岸官牌夹。为了给湘军水师以进一步的打击,罗大纲乘势于2月11日率大队渡江前往小池口。当夜三更,林启容自九江、罗大纲自小池口以轻舟百余只,再次袭击泊于江中的湘军水师,用火药喷筒集中施放,焚毁大量敌船,并缴获曾国藩的坐船。曾国藩事先乘小船逃走,后入罗泽南陆营,愤愧万分,准备自杀,被罗泽南等劝止。

1860-1861年曾国藩被困于祁门。

1860-1861年,曾国藩把总督府定在祁门,祁门四周山势陡峭,与外界相连的仅一条官马大道,倘若大道被堵,与外面的联系一断,县城则陷于绝境,果然曾国藩在此遭遇三次被围困。

第一次被围:1860年12月1日,带2万人“突由羊栈岭窜入,图解休宁之围,断鲍、张两军粮路”,但是被湘军悍将、张运兰击败,被迫退出羊栈岭。其实是一心想打开苏常战场,对第二次西征解安庆之围不感兴趣,作战不力。

第二次被围:1860年12月中旬,太平军兵分三路再次向祁门地区发动进攻,襄王刘官芳军在北面进攻,定南主将在西面进攻,侍王在东面进攻,曾国藩四面楚歌,又一次陷入惊恐之中。后来再次救援,击败了太平军。

第三次被围:1861年3月起,太平军连续对祁门大营发起进攻,多次击败湘军,进至离祁门仅仅二十余里的地方,又使得曾国藩文报不通,饷道中断,陷入绝境。

几次被围,曾国藩心有余悸,“无日不在惊涛骇浪之中,无日不战,无战不梗”。他给皇上写一封遗折,将自己所经手的几件大事,逐一做了安排。

曾国藩驻扎在祁门期间,太平军全力打击他的祁门老营。咸丰十九年二十六日,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一举攻克宁国。十月十九日又攻入徽州府,威胁祁门。十二月李王秀成亲率大军奇袭羊栈岭,陷黟县,前峰打到祁东乡赤桥附近,距曾国藩老巢仅六十里。曾国藩惊魂落魄,写下了遗书,准备自杀。因李秀成误以为祁城有重兵守御,绕道江西进行战略转移,才使他侥幸脱逃灭亡命运。

“古今第一完人”为何要屡次自杀

《曾国藩庆贺太平宴》,清末年画

曾国藩三次自杀,三次不死,最终成为晚清一代重臣,他的历史地位暂且不谈,剿灭太平天国,帮助清政府“中兴”也不去讨论,单看其兵败自杀,屡败屡战,也是值得看客们细细玩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