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保護好行業的老二老三,就是保護自己

刘强东:保护好行业的老二老三,就是保护自己

拼多多的崛起和上市,在電商行業內掀起了一場風暴。作為電商領域老牌巨頭的京東,如何看待同行之間的競爭?如何理解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劉強東在其《劉強東自述:我的經營模式》一書中,闡述了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理解,推薦給大家。

1、保護老二老三,就是保護自己

京東在經營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保護好老二老三。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管理競爭和合作的思想。

現在很多行業的創業者、很多公司,包括團購、O2O等,總是希望把行業內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滅掉,只留下它一家,然後拼命地打價格戰,打補貼戰,甚至通過公關戰等,總是試圖滅掉老二老三。

這是很危險的,也是很可怕的不正確的思想。為什麼呢?

第一,市場需要競爭。

儘管很多企業口號這麼喊,但骨子裡一直都希望市場上就它一家,不要有競爭對手,這樣它就能夠獲取豐厚的利潤。但其實,如果市場上沒有競爭的話,我相信企業的運營、流程、體系和創新都會缺失。

因為沒有競爭意識,沒有壓力,就不可能有創新。創新其實都是逼出來的,走投無路沒有辦法的時候,才能想到一種辦法去解決。所以市場需要競爭,競爭有利於自己的“強身健體”,就像一個人跑步一樣。

如果別人都不跑步,全天下就只有你一個人會走,我相信你走的路一定很難看。而且你奔跑的速度,也永遠別指望像百米衝刺般跑個幾秒鐘就到了,這樣快的速度就不會存在了。

第二,保護好老二老三也是保護好自己。

如果市場上沒有第二名第三名的話,實際上對你自己是很可怕的,你的市場地位時時刻刻可能都會出問題。為什麼?因為企業家都有本能的擴張心態,很多企業家都會尋找這個機會。

當他發現一個行業竟然只有一個玩家,沒有第二名第三名的時候,那麼無數新的進入者,這些手裡有錢的企業,都會在想:這個機會太好了,我進去之後哪怕成為不了第一,那第二第三也有價值啊。

因為任何一個行業,一般來講都能夠存在前三名。第一名可能生存空間很大,價值也很大,第二名第三名當然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

所以如果市場上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打死了,只有你一家,也就是你在引誘著周圍無數跟你不是同行的企業紛紛進入這個市場。

可能要不了幾年,市場由只有你一家,瞬間變成幾十家幾百家進來,很快它們就會把你的行業搞亂,然後你就會面臨非常殘酷的、非理性的過度競爭,這些反過來有可能給你造成致命的打擊。

而且市場上如果長期沒有競爭對手的話,你自身的運營能力也比較差。新進入者可能帶來更多錢,帶來更好的創新,在各方面的運營參數都會跟你形成競爭並迅速超過你,所以保護好老二老三也是保護自己。

第三,是京東自身的案例。

在2009年之前,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新蛋和易迅。那時京東是做IT數碼的,新蛋已經在美國做了20億美元的銷售額,2001年進入中國。京東2004年開始做,易迅2005年開始。2009年之前市場上新蛋是老大,京東是老二,易迅是老三。

大概到了2007年、2008年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就超過了新蛋,新蛋有一段時間甚至準備要退出中國市場了。當我們超過它的時候,有一天開早會,我大概花了半個小時給大家講解我們要保護好老二老三。

因為有老二老三在,那麼其他電商玩家就不會再輕易進入IT數碼這個領域了,因為京東、新蛋、易迅三家的品牌、價格、送貨速度,各方面都已經很強了。

在這個行業裡你找不到任何的立足之地,這樣反而給了京東一個機會,伴隨著我們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強,我們逐步擴展到了全品類,形成了現在的市場地位。

2008年,易迅在拿到第一輪融資之前出了點問題,在談什麼時候京東投它。我知道,易迅肯定是走投無路了,只有被逼到一定程度,你才能讓競爭對手投你。

當時很多股東說既然競爭對手出了問題,正是把它滅掉的最好時機,我們應該把價格壓得更低,讓它死的更快一些。否則一旦它拿到融資之後,等它緩過來就會對我們形成長時間的競爭,導致我們處於不利地位。

當時我就把這個理論詳細地講了一次。然後我要求營銷部門,所有的價格、營銷策略都不再針對易迅,一定要讓易迅活下來,一定不能讓它倒閉,老競爭對手其實不可怕。

我們當時大概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對易迅的競爭價格沒有對應,甚至故意給易迅留一個很好的空間。也正是因為這三四個月暗暗地保護易迅,後來易迅才得以活下來。

2、電子商務光燒錢是沒用的

直至今天,我依舊覺得電子商務領域機會很多。但實事求是地講,現如今想做一個綜合類的,像京東這樣龐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機會或許有,但是已經少得非常可憐。

有些模式,比如微博、微信、臉譜網等,都屬於技術和模式應用驅動型企業,一旦找到了路子,滿足了互聯網龐大的群體需求,那麼基本上最長一兩年就能判斷出是生是死。

兩年之內,一種模式起來了可能會做得很大,但是兩年時間如果起不來,基本上也就死掉了,因為它沒有實體,不需要特別長的時間。

但是電子商務公司不一樣。無論怎麼創新,它都繞不開物流,繞不開供貨量,繞不開供貨商,繞不開用戶體驗和售後服務,也繞不開支付。這些都是繞不過去的門檻,每一項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

有些人可能覺得沒那麼難吧,有錢還砸不出來嗎?的確,電子商務公司很燒錢,我們已經投資上百億元了,但這些還遠遠不夠,你要花得更多。

老實說,世界上真沒幾個人願意花上千億元去做一件不能馬上看到結果利潤還這麼低的事情。更何況,即使有人真有能力也真有意願這麼幹,電子商務公司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拿錢砸出來的。

甭管什麼模式,電視購物也好,團購也好,或者其他任何形式也好,無論形式怎麼換,消費者關心的都是產品、價格和服務這三個要素。

但要想滿足消費者這三大訴求,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非常龐大的體系去支撐。這絕不是一個有錢的企業或者有錢的投資人在短時間內就能建立起來的。

第一,它需要很多錢,這是前提;

第二,它需要非常多的時間,京東如今已有十幾年的深耕,其他電子商務公司基本也是需要10年才能看出生死;

第三, 它需要特別強的管理能力,10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軸,必須有足夠強的管理能力才能撐下來。

可以講,對於電子商務公司來講,錢非常重要,但是它的重要性連一半都不到。如果我是其他模式,可能我有錢,我願意,那麼我瘋狂地燒1000億元的廣告費,把所有的廣告都買了,流量都佔了,說不定也能把新浪微博幹掉。但電子商務光有流量沒有用,它需要做得太多了。

以物流為例。即便給你1000億,錢足夠多,你想建成一個覆蓋全國500個城市的物流體系,也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因為即便你有1萬億,你也得一個一個地招人,然後進行系統的培訓,保證你的服務質量,還得建立相應的管理團隊。然後不斷淘汰、選人,再淘汰、再選人,最終從中留下優秀的員工和管理者。

同時你還得搭建信息系統。這個過程也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你要研發信息系統,要招聘大量懂電子商務的員工,還需要大量的運營實踐。這一切都不是有錢就可以做到的。

當然,做電子商務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一旦你的根基體系建立起來了,即便有新的電子商務形式出現,也死不了,像沃爾瑪,再過100年都死不了,除非它自己發生非常嚴重的內部問題。

國內的電商國美、蘇寧也是一樣,雖然競爭依舊激烈,但它們絕對不可能三五年就退出這個市場,甚至十幾二十年也不會。

所以包括京東在內,這幾家公司會有一個長期的競爭。這也是我說機會不多的另外一個原因,因為市場根本沒有給後進者留下太多的空間。

3、做企業不能心存畏懼

創業也需要一種孤勇,這可能更類似於我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

1998年,我獨自去了一趟中關村,然後進入了這個領域。現在回想一下,當時其實不知道可以做多大,更沒想到還有這麼龐大的工作需要去做。但實際上我應該為此感到慶幸。

任何一個行業,除非你真能壟斷它,否則一旦它是那種充分競爭的行業,你要是先知先覺,什麼都能想到,什麼都能看得清楚,那你根本不敢進。

2006年的時候,投資公司找我談,要投資問我需要多少錢。我想了半天,告訴對方需要200萬美元。對方不敢相信:“你上市之前就需要200萬美元?”“嗯,上市之前200萬美元足夠了。”

當時心裡很篤定,因為去見對方之前,京東商城是盈利的,每年都在賺錢,只是需要更多的品類,更快的增長速度。因此,需要有現金流進來作為補充。當然,那時我根本想不到虧損,也想不到要自建物流,更沒想到需要建立這麼複雜、龐大的信息系統。

到了2006年年底,外部的錢真正進來之後,我們開始籌建市場部,擴充品類。在這個過程中,擴充品類很容易,樹立好的口碑也不難,但漸漸地,我們發現有些東西不對勁了。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我們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體系,這裡麵包括物流、包括信息、也包括財務等等。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無論是物流體系、信息體系,還是財務體系的建立和打造都需要花很多錢,遠遠不是200萬美元能做到的。

因為你一旦深入進去,特別是你每天看用戶投訴,你天天看,連續看7年,那麼用戶體驗就會對你產生最為急迫、最為直接、最為強烈的衝擊,這種感覺和信念,會促使你不斷往這方面使勁投錢。

這些東西,其實當時剛創業的時候都是想不到的,也正因為如此,京東才能無所畏懼地進入。

此外,進入之後,我們更不能心存畏懼。1998年,我帶著12000元錢進入中關村。那個時候我們沒有資金,沒有技術,也沒有經驗,除了30多個兄弟之外,什麼都沒有。

那個時候中關村什麼樣呢?中關村有聯想、有四通、有方正、有清華同方,有無數的巨人。

但今天,我們有成熟的團隊,有成熟的物流和信息系統,我們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我們的增速在行業內有目共睹,可以講,我們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自營電商。

所以,作為創業者,面對競爭對手的時候,我們心裡永遠都不要有畏懼,否則你不可能創業成功。

有人問過我,創業之後,你真的沒怕過嗎?是的,我也害怕過,畏懼過。我畏懼的是我們內部團隊管理不好,畏懼企業文化斷層,畏懼企業價值觀缺失,畏懼我們給消費者的用戶體驗不好。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1998年進入中關村的時候我沒有畏懼過對手,2004年京東進入電商的時候我沒有畏懼對手,後來每一年面對競爭對手的時候我都沒有畏懼過。

而今天,我更不可能因為哪個競爭者而產生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