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今日故事

围绕黄家驹的一场“撕逼”

已保存

1

1962年6月10日,在香港九龙的一个不到三十平米的房子里,迎来这个家庭的第四个孩子。

他叫黄家驹。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儿童时期的黄家驹,萌萌哒

12天之后,也是九龙的一户穷人家里,诞生一个男孩,

他叫周星驰。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儿童时期的周星驰,酷酷哒

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大概还不知道,等到这两个孩子成年之后,他们将经历香港影视文娱行业最发达的时代。

更幸运的是,他们会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踏上那个群星闪耀时代的节拍。

今天先来说说黄家驹——一个纯粹的音乐人。

黄家驹,并不是一开始就天赋异禀,他对音乐的真正接触来的很晚,甚至到了17岁才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把乐器——邻居搬家时不要的木吉他,

从此对音乐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说之前的黄家驹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那1983年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那一年,beyond乐队成立,21岁的黄家驹担任乐队主唱,成为了一名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音乐人。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Beyond乐队:左起 黄家驹、叶世荣、黄贯中、黄家强(最初组建时:主唱兼节奏吉他手黄家驹、主音吉他

但这并不是一件多么轻松惬意的事。

刚成立的乐队,没有任何知名度,也意味着没有任何收入,而且还要承担房租、水电费等支出。费劲心血出的唱片卖不出去,大家生活得很是艰难,甚至做过销售员,在酒吧当过驻唱,上街发过传单,最辛苦的时候,黄家驹一个人一天打五份工。

的确,要想出人头地,在人才济济的香港音乐圈是多么艰难。

直到1988年,已经沉默了五年的的beyond乐队终于爆发了——凭借黄家驹作曲并演唱的一首《大地》,一炮走红,获得了1988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奖与十大中文金曲奖。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大地》唱片

此后,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也如潮涌般创作出来——1989年的《真的爱你》、1990年的《光辉岁月》等等。

1993年刚刚创作出歌曲《海阔天空》的黄家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6月24日,在日本参加综艺节目的黄家驹不慎从舞台跌落,头部着地,昏迷6天后,黄家驹逝世,终年31岁。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1993年6月30日,黄家驹逝世

2

时至今日,黄家驹逝世已经25年,但围绕黄家驹的话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如果说有哪个奖项是颁给“已故最具争议的演艺人员”的话,黄家驹应该会力压国内张国荣、李小龙、梅艳芳,国外迈克尔.杰克逊、约翰.列侬等等,高票当选。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经常用来与黄家驹作比较的张国荣

你大概会纳闷,就这个英年早逝的著名音乐人怎么就成了最具争议了?哪里有争议了?谁跟谁争议了?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知乎上的截图

这就不得不说说经常唇枪舌战的两派人物——一派是家驹粉(死忠粉叫“b斗士”,寓意beyond乐队的斗士),一派是家驹黑(这个比较杂,一般是其他的明星的粉丝)。

就像很多键盘侠一样,网络上的骂战不涉及真实身份,所以观点的碰撞尤其尖锐。

但问题还没得到回答,

为什么其他已故的明星没有这么大的争议呢?

因为黄家驹在世时,没那么出名啊!

因为黄家驹死了之后,非常出名啊!

正是生前死后的知名度对比太过悬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世时,已经说了,生命的最后5年beyond才开始展露头角,但即使是在这5年内,无论是演唱会的场次、唱片的销量、获得金曲奖的数量,beyond乐队甚至都不如同时代港台其他乐队和艺人(草蜢、达明一派、小虎队、四大天王等等)。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类似的以数据说话的证明材料在网上还有很多

黄家驹去世后,他获得了很多荣誉,他的歌曲至今不断被人们传唱,他的《海阔天空》仍是ktv里点播最多的歌曲。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邓紫棋在《我是歌手》节目中翻唱黄家驹的《喜欢你》

他的“b斗士”说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别人都是在“唱歌”,只有黄家驹“歌唱”,为时代和社会“呐喊”。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采自知乎用户:夏威夷小吉他

别的粉丝看不过去了,立马怼回去,冷冷的抛出一句:“你也不看看黄家驹在世时什么水平,不就靠着‘死者为大’么,真是脑残粉!”

到这里,你大概能看出点端倪了吧?

黄家驹的“b斗士”排他性、贬损性言论终于引发了一场场网络骂战。

从黄家驹的唱功到香港金针奖(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为什么不颁给黄家驹,从生前奖项的多少、影响力的大小到身后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为什么没有放黄家驹的蜡像等等,

所有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黄家驹有那么牛逼吗?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3

今天的这篇文章,写到这里,该要表露一下自己的写作初衷了:就事论事,谈谈这样的撕逼真的好吗?

其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偶像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是自己的参照坐标。

黄家驹出身贫寒,为了音乐梦想,历经崎岖与坎坷,并且他还是香港少有的曲、词、弹、唱样样精通的唱作人,他的歌中总有着追求和平、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主旋律,加上他独特的沙哑嗓音,给人以雄浑激昂的力量,所以黄家驹理应可以作为了一个偶像来崇拜。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1991年beyond乐队的非洲之行

但作为黄家驹的粉丝,冒出“五十年出一个陈奕迅,一百年出一个林夕,千年难遇张国荣,世间再无黄家驹”这样的话,张国荣的死忠肯定也是要跟你死磕一下的。

由此引发的粉丝之间的撕逼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说,黄家驹的“争议”,并不是他本人有何不妥,最该反思的应该是他的各位粉丝们!

咳,聊了这么久,都快忘了用历史的角度来说说这个事了。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黄家驹之所以让别人有口实上来吧!

其实像黄家驹一样,甚至生前还不如黄家驹,死后却被人无限追捧的还大有人在。

当一生穷困潦倒、怀才不遇的杜甫哭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早就供奉翰林的李白却豪爽的喊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但这些生前的境遇却不影响他们俩“李杜诗篇万口传”。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这对基友好特别

还有37岁就去世的荷兰画家梵高,穷苦至极,一生只卖出去一副画作,大概也就400法郎,但死后每幅作品价值数千万美元,获得了生前不敢想象的赞美和荣誉。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梵高的后印象主义代表作《星空》,有点晕

与梵高相反,毕加索的一生却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享受极高的待遇。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毕加索的《斗牛士》,特别晕

梵高曾说:

“生命只是个播种的季节,收获不在这里。”

人终究会死去,而作品却会永生。

作为诗人、画家、音乐家,在有生之年,不断的思索,不断的创作,人们自然会给他的作品以分量,再去讨论谁厉害与不厉害又有什么意义?

懂梵高画的人愿意出几千万收藏瞻仰,但也不能说我出了几千万,所以他就是NO.1,其他画家都不行。

不懂梵高画的人(比如说我),也没有必要通过贬低梵高来证明上面买画的人是傻X。

对于黄家驹,难道不也应该是回归到他作品本身吗?因为那里满满的都是回忆,有你的,有我的,也有他的。

可以喜欢那些振奋人心的歌曲的旋律,也可以喜欢黄家驹独特的嗓音,可以喜欢乐队背后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还可以是一些不可与外人道的感动故事。

就像《小王子》里的那朵玫瑰花一样,

正是你花费在玫瑰上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贵无比”。

喜欢黄家驹,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更不是要证明些什么,

只因为那是你的黄家驹!

就这么简单!

一个颇具“争议”的已故明星——不黑不粉,聊聊黄家驹


感谢关注致力于让历史里的故事更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

犀牛说说xiniushuoshuo, 感谢大家捧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