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基斯坦是怎么跟巴基斯坦散伙,变成孟加拉的?

简单的知足

一、“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英国留下隐患

二战后的英国再也无法维持庞大的殖民地,殖民体系崩溃。1947年,英国同意英属印度独立,但是由于宗教和民族矛盾,主持印度独立的英国人蒙巴顿采取了分治的方案,将英属印度一分为二。人民主要信仰印度教的地区,成立印度;人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成立巴基斯坦。一分为二,本来为将来留下隐患,巴基斯坦竟然继续一分为二,即今天的巴基斯坦,当时称为西巴基斯坦。今天的孟加拉国,当时称为东巴基斯坦。

二、巴基斯坦独立后,东巴人不满西巴人当权,独立呼声日益高涨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首都设在西巴的伊斯兰堡。因此,巴基斯坦军政、经济大权都掌握在了西巴人手里,东巴人担任政府高官者寥寥无几。东巴人日益不满西把人把持国家大权。独立之初,东巴的人口是西巴的两倍,经济也比西巴发达,尤其是农业。仅仅出于相同的宗教信仰就要一直听命于西巴,东巴人民显然不会答应。东巴人的不满继续到一定程度,由和平争取转变到了武力抗争,最终爆发孟加拉独立战争。

三、东巴发力,印度帮忙,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1971年4月,孟加拉临时政府在孟加拉西部的梅黑尔布尔县成立,以被巴基斯坦囚禁的谢赫·穆吉布·拉赫曼为总统。自此,从1971年4月到11月,西巴军队与孟加拉解放军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孟加拉解放军以变节的西巴军官与士兵为主,战斗力虽然不弱,但是终归无法抵挡西巴正规军。此时,一直与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看准机会,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分东西两面进攻巴基斯坦,战争进行到了12月份,巴基斯坦无奈之下签订协,同意东巴独立,孟加拉国正式独立。

从此,南亚多了一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与印度从领土矛盾又升级到了民族仇恨,更加无法化解!


美国观察室

孟加拉国原名为东巴基斯坦,曾经是巴基斯坦在印度东面的一块飞地。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离,各自独立为国家。印度的东面保留了一块属于巴基斯坦的领土,但是这里并不与巴基斯坦本土接壤,也就是所谓的“飞地”,被国际上称为“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英国殖民者当初采取“印巴分治”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宗教矛盾,让他们相互牵制,以备重新殖民这两个国家。虽然英国殖民者撤离以后,再也没有统治这里。但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成为国际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的位置)

两次印巴战争期间,东巴基斯坦的民族主义者就开始蠢蠢欲动。上世纪80年代初,东巴基斯坦的民族主义者在国内进行示威游行,多次要求独立。东巴基斯坦的人口是巴基斯坦本土的两倍,但拥有的土地面积却十分狭小,自然不会满足于被巴基斯坦统治。


东巴基斯坦的的民族主义者领袖拉赫曼希望印度牵制巴基斯坦本土,帮助东巴基斯坦独立,结果遭到巴基斯坦当局的逮捕。1971年,印度国内通过法案全力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并部署了重兵坐观动向

。巴基斯坦的总统叶海亚为了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被迫对东巴基斯坦施加血腥镇压,造成百万人丧生,千万人流离失所。此举被印度指责为违反国际人道主义,反而成为印度出兵的借口,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凭借苏联的支持,毫不在意联合国的干涉,凭借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攻占了东巴基斯坦地区,俘虏了巴基斯坦的军队。眼见印度的霸权坐大,美国总统签发了对印度进行核威胁的命令。美国海军抽调华盛顿级航母与驱逐舰组成了第76特混舰队,并进入印度洋,扬言攻击印度沿海。在国际社会的各方干预下,印度最终决定停火,但是东巴基斯坦的独立已经不可逆转。



1972年,巴基斯坦当局释放了拉赫曼。拉赫曼回到东巴基斯坦后,宣布将东巴基斯坦改名为孟加拉国,于1975年成为孟加拉国的首任领导。孟加拉国的独立对于巴基斯坦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也拉大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实力对比。不过脱离了巴基斯坦以后,孟加拉国并没有迎来发展。1975年八月,拉赫曼无力处理混乱的局面,被军队所杀。直到90年代末,孟加拉国才稍微安定下来。孟加拉国的人口超过一亿,但是土地狭小,资源匮乏,一直是南亚的贫穷国家之一。
(孟加拉国首任总统拉赫曼)


中外历史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情况较为复杂。东巴基斯坦(原称孟加拉邦)的居民多半是印度教徒。1947年英国人让印、巴独立时,把孟加拉邦一分为二,东孟加拉归巴基斯坦,西孟加拉属印度。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因为政治上、军事上的不平等,引起东巴基斯坦人的不满。1970年东巴基斯坦的穆吉布·拉赫曼坚持东巴基斯坦自治独立。

于是,印度从西孟加拉邦出兵,在苏联的支持下进攻东巴。到了1971年年初,东巴基斯坦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东巴人民联盟,提出了东巴基斯坦自治的“六点纲领”,3月7日,东巴爆发了内乱,宣布改东巴基斯坦为独立、自主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并成立了“孟加拉解放军”。巴基斯坦出动军队进行了镇压。“孟加拉解放军”无力抵抗,大多数逃往印度,还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东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难。自古道,内乱必生外患。东巴局势的恶化,给蓄谋已久、早就想肢解东巴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 按照“蒙巴顿方案”分治后的东、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对印度构成夹击之势,这使印度一直耿耿于怀。在第一、第二次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中,印度一直顾及东巴在其后院放火而不敢全力与巴作战。多少年来,“东巴之忧”一直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块心病。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却表现得异常的冷静,没有马上采取军事行动,因为她的父亲尼赫鲁由于1962年对华战争的惨败,而从总理宝座上掉下来的事实,犹如一面镜子,使她无法对此事掉以轻心。她深知,这次印巴战争,对印度来说具有决战性质,胜利,印度则可把东巴从巴基斯坦彻底肢解出去,使“叫板”多年的宿敌巴基斯坦大伤元气,从此称霸南亚不再是梦想;失败,自己丢官事小,印度不但会丢尽大国的颜面,而且还有可能长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捣乱”之中。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认为,不但要抓住这次机会,而且要一战必胜!同时,甘地夫人还清楚地知道,这场战争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准备,方能稳操胜券。

因此,在她的领导下,印度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战争准备: 第一,制造攻巴舆论,争取广泛的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经过印度一系列的宣传和领导人的出访,成功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第二,签订“条约”,取得了苏联的支持。1971年8月9日与苏联签订了“印苏友好合作条约”,从苏联手中轻易获得了250辆坦克、100辆装甲输送车和萨姆—3地空导弹等大批新式武器装备。这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三,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印巴处于“紧急状态”后,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卓越指挥才能的印军总参谋长马内克肖就察觉到印巴之间有一场大仗要打,因此,他为印度赢得这场战争进行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储备;秘密举办新兵速成班,征召陆、海、空三军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对作战伤亡人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特殊照顾政策,使部队的士气为之大振;成立了联合兵种组织和联合情报委员会,解决了三军联合作战问题。他下达了“紧急状态”动员令:取消军队所有人员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征用民用车辆,以紧急运送弹药及各种军用物资;迁移印与西巴接壤的边境居民;加强城市民防措施等。马内克肖雷厉风行的做法,使印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士气和战斗力大增。第四,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马内克肖亲自领导并制定了作战计划。按照计划,发起进攻的时间选择在冬季,因为可利用大雪封住喜马拉雅山口的机会,阻止中国军队进攻印度。印军计划战役在东、西两个战线上同时展开,在西巴方向,印军投入的兵力主要用于牵制巴军,并以优势的空中力量打击西巴腹地和克什米尔内的军事目标。而在东巴方向上,印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计划在三个星期内迅速拿下东巴。印军计划在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陆军部队从西面、西北、北面、东面四个方向同时对东巴实施合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切断东巴的内部联系。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东巴首府达卡。 截至11月下旬,印军参战的兵力基本到位。就这样,战争弩弓悄悄地张满,大战一触即发。

是役,印军伤亡1.1万人,损失飞机41架、坦克81辆、舰艇1艘。而巴军约有9万人被俘,损失飞机86架、坦克226辆、舰艇22艘。印度通过这场战争,将东巴永远从巴基斯坦的版图上分离出去,“催生”了今天的孟加拉国,一举解除了困扰印度多年的“东巴之忧”。 印度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从作战方面讲主要原因有:一是周密计划,精心准备,在某些方向上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二是集中了优势兵力,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分割围歼,使巴军首尾难顾,相互不能策应;三是快速机动,加快进攻进程。尤其是在战争后期,印军还使用了直升机和伞兵部队,快速越过江河障碍,断敌退路,使巴军来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御,加快了战役进程;四是各种攻势行动互相配合,展开强大的心理战,以强大的心理震撼使达卡守军不战而降。在战果“非常满意”后,印度立即见好就收,于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战争遂告结束。


紫糯黑米

印巴分治以后,巴基斯坦国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这两部分民族并不相同,东巴主要是孟加拉人,两个相距遥远的地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全是因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但是两个地区之所以后来散火了,既有内部的矛盾因素,又有外来的力量干预。铭苏先生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巴基斯坦(西部)主导国内政治,东巴没有地位。

巴基斯坦独立以后,西部地区掌控者巴基斯坦的财政收支,在国内资源分配上明显倾向于西部地区,这引起了东巴人民的不满。而东巴这种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被忽视,也为日后散火埋下了隐患。

第二、民族不同,硬拉到一起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东巴地区主要由孟加拉民族组成,该民族历史上长期生活在孟加拉地区。而西部地区主要由旁遮普族、信德族、帕坦族、俾路支族等民族组成,孟加拉人跟这些民族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把这两部分人放在一起,由于没有民族认同感,不能团结在一起,分裂是早晚的事。

第三、印度的武力干预,致使东巴独立。

印巴由于克什米尔问题发生多次战争,而巴基斯坦领土分为东西两部分,形成对印度的东西夹击之势,印度为了解除巴基斯坦对自己的包围,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派兵占领了东巴基斯坦,致使东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国。

总上,既有内部的民族矛盾,也有外部的印度干预,多种因素使东巴从巴基斯坦独立建立孟加拉国。


铭苏先生

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穆斯林成了东巴基斯坦,但主要经济重心在西巴,由西巴人把持,引起东巴人不满,70年底,一场飓风东巴损失惨重,死亡人数官方称30万,民间称过百万,是有史以来死亡最多的风灾,叶海亚汗总统被指质救灾不利,东巴领导人拉赫曼鼓吹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内战开始印度出兵,西巴军队战败投降,东巴独立,直至75年才被国际社会承认。


太阳125933863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在结束殖民时,总要想出坏主意让那个地方得不到安生,比如:印巴的克什米尔问题,中印边界的麦克马洪线,中日的钓鱼岛,近东的以巴、以阿(阿拉伯)问题,非洲也存在这样那样的边界问题和种族问题,如乌干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样即使那些地方独立了,也会不断地出现边界冲突或民族冲突,这是西方国家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