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打車竟比安卓貴?這些「殺熟」現象就在你身邊!

蘋果打車竟比安卓貴?這些“殺熟”現象就在你身邊!

01.

最近跟一個做自媒體的朋友聊天,他說自己是某專車app的忠實用戶,每天上下班為了不要擠地鐵,都會坐專車。

但是,不久後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以前自己從家到公司同樣路線是16元,自從成為那個專車軟件的黑金會員之後,每天一模一樣的路程居然變成21元了。

而且更為神奇的是,自媒體人身上都有n部手機,他用蘋果手機打車的錢,居然比安卓要貴。這不明顯是覺得用蘋果的都是土豪嗎?

顯而易見,這個打車軟件的背後,一定精明地計算了大數據。

他們都知道,這個自媒體朋友對價格不敏感,對於這種用戶就該多收一點。

除了這個事情,微博網友“廖師傅廖師傅”也曾經提及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他經常通過某旅行服務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機會,他直接通過酒店的前臺瞭解到,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

於是,他很氣憤,用朋友的賬號登陸那個旅行服務網站查詢後發現,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賬號去查,還是380元。

傳說中的“殺熟”,就是這種利用信任的壓榨。

買電影票,發現自己變了高級賬戶後付費竟然比普通賬戶時還多;買視頻會員,蘋果手機買的時候比安卓手機要貴。

這種“因為了解你,所以更宰你”的現象,本質上就是一種經濟學角度的“價格歧視”——對更信任你、更需要你的人,收取更高的費用

蘋果打車竟比安卓貴?這些“殺熟”現象就在你身邊!

我不禁想起了最近聽到的兩個故事。“殺熟”何止存在於各種軟件的大數據當中,在職場中,簡直也是無處不在。

02.

我的一個粉絲,是在杭州工作的IT工程師,給我講了一個讓人聽著就心疼的被“殺熟”故事。

對於我這種對著電腦“控制面板”就開始發怵的人來說,這種會用代碼敲出一個App的人,簡直跟我就不是一個物種,他是神。

我們就暫且叫他大神吧。

大四的時候,大神和兩個合夥人一起創業搞了一個自助打印機項目,當時項目開發好了,就差推廣了。

本來嘛,既然產品都做好了,直接把項目技術賣了也能賺點錢。

但是,他們都是一腔熱血的年輕人,把產品當自家孩子看,特別想把它推廣到宇宙星辰(嗯嗯,我承認,當媽的都這心情)。

當時,他們所在的一個產業園,有一個特別相熟的領導,把他們的項目推薦給一個專門找投資者的中介,就是那種拉皮條的投資顧問吧。

那位他們仨特別信任的領導說,

那個人(中介)很多資源的,他能找到老闆願意投100萬,你們就去陪他聊聊吧。

三個小帥哥,才念大四,剛出茅廬,聽到這樣的好消息,拿了中介的電話就興高采烈地打車過去,還做好了材料準備路演。

要知道,他們平時都是騎共享單車的。

還差一段路就到約見的辦公樓,大神收到了中介的電話,他說拉回來的老闆很滿意你們的項目,我現在正在請他們吃飯,要不,你總得,哈……買個單吧!

三個帥哥埋頭合計了一下,感覺這項目有戲了!自己就要成為明日之星,說不定馬雲也能親自接見我們了呢,真好!

蘋果打車竟比安卓貴?這些“殺熟”現象就在你身邊!

為了表示對這個中介方的感謝,他們把身上所有能找到的錢聚在一起,湊了3萬,給對方支付寶轉了過去。

他們一路興致高昂地想著,今天是不是回去吃一頓好的慶祝下,吃小龍蝦好還是吃大閘蟹好,要是以後見馬雲吃胖了可不好啊……

他們到了約見的那個辦公樓,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個門牌號,結果推門進去,一臉懵逼。

裡面的人也一臉懵逼,問他們,找誰?

他們說,找黃老闆。裡面的人更加二臉懵逼,三臉懵逼,沒有這個人哦……

欲。哭。無。淚。

三個人立馬打電話給那個中介方,早就已經關機,打開微信發信息,變成了一個紅色的驚歎號。

他們給了這個騙子身上所有的錢,連支撐到找到融資的錢也沒有了。

說到這裡,大神略微有點停頓。

我問,你們哭了嗎?他說,沒有,不過我們當天沒有吃飯,沒有睡覺。

我隔著屏幕,都能聽見他心碎的聲音。

這世界所有的騙局結局都一樣,甚至連開頭都一樣——都是因為相信,對熟人、對殷勤天真的相信。

03.

再講一個同樣因為“相熟”而被出賣的故事。也許不再因為“天真”,但是卻依然輸給了“相熟”兩個字。

許靜,是我前同事的朋友,她是一個財務,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都會來找我幫忙給點意見。

有一次我跟她聊天,她說自己最近要辭職了,小維姐你招不招我。

我就奇怪了,這個女孩子之前對公司的事情盡心盡力,哪怕利用自己的人脈刷臉,也要把問題解決到最徹底,這樣的人居然要離開自己那麼拼搏盡力的崗位?

蘋果打車竟比安卓貴?這些“殺熟”現象就在你身邊!

細問之下,原來小靜有一個特別熟悉的同事馬虹,已經熟悉到什麼程度呢?

下了班兩個人一起逛街,一起看電影,一起擼串,工資當然彼此已經不再是秘密了,甚至有時討論起上司,因為大家夠熟悉,言辭也是有點放肆。

當然,這些在背後的一些話,許靜是徹底沒想到被第三個人聽見的。她本質上也是個安心工作,盡責努力的姑娘,對上司偶爾牢騷幾句,也只是打打嘴炮。

不知道為何,從今年開始領導就頻繁把她的工作轉移給她的好朋友,不停地表揚她,把冷板凳妥妥扔給了許靜。

許靜納悶了,到底自己哪裡得罪了老大,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有一天晚上,趁著老大加班,她特地到樓下買了一杯老大最愛喝的拿鐵拿到老大房間,怯怯地問,我最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您為什麼都不分配工作給我了呢?

許靜的上司什麼也沒說,就冷冷地問了一句:

你是不是在別人面前罵過我“有病”?既然你這麼不認可我,還是少點合作吧。

許靜蒙了,是,她是隨口這麼一說,而她說的對象也不是誰,正是她認為最熟悉的馬虹。

這樣被最好的同事穿小鞋的事情,她就算做100個夢,也想不到。

事後,許靜問馬虹,你為什麼要這樣坑我?馬虹說,因為你工資比我高,你一個月比我多200,憑什麼啊?

與其說,這是一個兩百塊錢引起的慘案,不如說,過分模糊的人際邊界把信任宰割殆盡。

蘋果打車竟比安卓貴?這些“殺熟”現象就在你身邊!

“殺熟”這件事,其實說到底可以用一句話概況:真正的無知,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想避免被“殺熟”,我有幾個掏心掏肺的建議:

01. 和同事之間保持合理的邊界

工資這件事,討論起來味道就變了,你不知道誰會默默在身旁嫉妒你。更加不要隨意用最肆意的話討論任何人,除了自嘲。

02. 所有和錢有關的交易都要慎重

熟人看上的不是你的錢,就是你的顏。所以,付出之前做盡職調查,這是對自己的負責。

03. 所有和熟人的都走正規流程

有的人因為和熟人做生意,想著是自己人不會坑自己,這就大錯特錯了。就算他真的是不會坑,也要走正規流程,多人審閱,避免一切可能存在的嫌疑。

這個世界很大,人心很複雜,大數據很神奇,希望你早日知道:自己還是有一些“不知道”。

-END-

維小維,做投資的爽朗女子,有料的職場媽媽,她是:

○曾任四大、網易、寶潔等知名企業管理層

○ 10+年名企CFO及投資高管經驗,掌管2億資產

○財稅投資領域行家,職場和管理領域達人

○成長類百萬閱讀文章作者

○寫接地氣的文字,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