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8歲,工資要求1000, 擅長逆來順受

我78歲,工資要求1000, 擅長逆來順受

最近,一個78歲老奶奶的求職火了:

丁玉瓊,女,78歲,原國營三臺絲廠下崗職工,現為維持生計和養老,不給政府添麻煩不讓領導煩心,決定自救。

特長:懂管理,熟悉絲廠所有工種,繅絲、抽線等。

性格:逆來順受,善於忍氣吞聲,委屈求全,從不惹事生非。

待遇要求:一千元以上,管吃管住。

備註:因本人年老體弱患有心臟病,腦血管堵塞的原因造成安全後果的,由本人自負責任,與用人單位無關。

短短100字,奶奶的卑微姿態讓人心生憐惜。

78歲,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還要出來找工作、寫簡歷,工資要求還要明擺著是隻求個飯吃。

我78歲,工資要求1000, 擅長逆來順受

其實我倒是挺佩服老奶奶的勇氣的,不但因為她完全沒有大部分老人家那種“家醜不宜外揚”的傳統味兒,還因為她求職信後的備註裡,有一種絕不推卸責任的擔待感。

但是,奶奶為了求職所形容的16個字,讓人讀起來有一種不忍: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委屈求全。

講真,老奶奶出於求職劣勢說出這些話無可厚非,但有一個概念必須澄清的是:在職場能做到這極度卑微的16個字,真的是優勢嗎?

忍氣吞聲,結果可能是被一腳踢走

論能忍,前同事曉琳認第二也沒有人認第一了。

她最近應聘了一家新公司做市場部總監,說是直接老闆是總經理,說是下面還有一個市場部團隊。事實上,原來的市場部經理背地裡還是繞過她直接跟總經理彙報。

這種事情,說到底就是一種

架空。說再直白點,就是“民兵”欺負“空降兵”。

有點手腕的人,二話不說就會把它扼殺在搖籃裡。

但她屬於溫和型領導,初來乍到,本著多交朋友少得罪人的“真經”,當做什麼都沒看見,一個字:忍了。

可是,一個月過去,三個月過去了,她漸漸發現總經理有什麼交代都不跟她說了,直接讓市場部經理來通知她。

這事兒已經變成,她這個總監成為了經理的技術參謀了。要權沒權,要勢沒勢,要找個下屬幫忙,都要經過經理同意,否則團隊徹底不敢做。

這事兒就不對頭了,她這時候才意識到要找了總經理談話:老大,這彙報線必須弄清楚啊。

總經理這時候語重心長地跟她說:曉琳啊,你最好反省一下自己,否則怎麼市場部經理會不願意跟著你呢……

曉琳心裡冷笑:特麼你願意給她跨級彙報,誰願意跟著我呢?

結果她還沒笑完,總經理又發話了:我們管理層覺得,你這管理方面還有待提升,還不夠資格擔任這個市場部總監。

這話啥意思呢?很簡單,她在試用期被老民兵用跨級彙報的方式給幹掉了唄。

戲還沒完。

她離職之後的第二天,市場經理就被晉升為總監,然後三個月之後又落馬了。

可見,如果曉琳當初如果不是一味的忍讓,那個能力根本沒達標的市場經理,根本不可能扶搖直升。

你看嘛,有時候我們為了避免踩雷,總是小心翼翼走著每一步。殊不知,尊重永遠都不靠退縮來達成。

你為不合理的事情及時發聲並不是耍個性,那叫“有效溝通”

機會從來不會砸在委曲求全的人頭上

估值已經過10億的蜜芽老大劉楠曾經說,她在一次考試裡面,被老師評了個低分。

一般學生嘛,被老師評價低分就好好學習,好好補考唄。

她卻為了找到這個高冷的老師,從網上扒了那個老師的論壇ID,然後用馬甲不停回覆老師的帖子,只要老師一發言就鼓掌,還經常發私信給她。

老師終於被打動了,怎麼我在這世界上有這麼死忠的粉絲啊,於是決定約她出來吃頓飯。

一看見老師,劉楠就翻出課本試卷說:老師,我是你的學生,我想請教一下你這門課一些問題……

聽說老師當時就要瘋了。這樣一個不依不饒的學生也算是給她跪了。

別看這種“較真”好像挺來事兒,劉楠一路在創業的過程中升級打怪也是靠這股倔勁。

有一次,還是小平臺boss的她想和一個紙尿褲的大品牌方合作。

但是,你懂的,以弱對強,對方總是把她排在優先級最後,一直推脫很忙,沒時間……

劉楠爭取的那股勁又來了,她在第N次被拒絕後,跟對方說:

“明天我開車來載你上班怎樣?我在路上跟你談一談,如果你覺得我行就和我合作,不行你也要上班的,沒有損失,可以嗎?”

對方聽了之後非常震驚,這麼執著的平臺方真的少見。

因為積極爭取,在蜜芽還是一個弱小的平臺時,就簽下了這個知名的品牌。

想想,要是劉楠一次次地“逆來順受”、“委屈求全”,你說啥就是啥,那根本不會有蜜芽商業帝國的今天。

“爭取”在這個年代早就不是什麼貶義詞。

在職場,會爭取的人反而代表ta有底氣,有實力,有強烈的意願,最後就看你爭取時的溝通技巧了。

“會來事兒”是混職場的技術活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說了,老是“來事兒”,老闆二話不說就炒掉你了,還輪到你能上戰場殺敵人嗎?

這個問題提對了。事情,永遠有一個“度”的問題。

如果總是來事兒,但是都是不符合公司戰略的事兒,公司希望去東你要求去西,這當然是無謂的“來事兒”。但是在符合公司要求下敢於提出新見解,還能破除萬難去為公司爭取的人,那一定是老闆的寶貝。

所謂“逆來順受”和“惹事生非”,都是兩個極端,都不是職場的最佳姿勢。

只有把握中間那個平衡點才高級。

一個人,要贏,但是不是事事都要出頭贏;要有稜角,但是也要保持著冷靜的情緒。但凡過了度,極其可能就會被人當槍使。

被人當做“槍”的意思,就是你不小心成了一群人的最激動那個代言人。哪怕整件事,是一群人慫恿你說的,也好像只有你那把“槍”在使勁。

我認識一個老闆,三年前曾經做了一次股份激勵,大張旗鼓把期權派到每個人的手上,還簽訂了一張又一張滿是中國字但員工也看不太懂的協議。

半年後,老闆意願變了,把所有期權都要收回來,說是要做重新分配。

當時大家心裡真的是翻江倒海啊,紛紛在小群裡咒罵一百遍,什麼“出爾反爾”、“朝三暮四”、“百變天王”,簡直是天天刷屏。

然後,有一個不怕死的男生,站出來替大家情緒激昂地表示了一下不滿。

結果……

沒有,他沒有被炒掉,但是再也沒有進過核心項目組。

說真的,這種事情沒有誰對誰錯。每一個boss,都不希望底下有個刺頭兒。

其實,職場就是個縮小了的社會。

貪婪、嫉妒、欺弱、怕強等等人性,隨時隨地,表露無遺。

這裡,會欺負過度的隱忍,也不歡迎過於尖銳的二百五。如果你想做一個思維透明的傻瓜,那等著你的結果只能是吃虧。

講真,知世故而不世故,歷世事仍存天真,才是最讓人信服的一種成熟。

-END-

維小維,做投資的爽朗女子,有料的職場媽媽,她是:

○曾任四大、網易、寶潔等知名企業管理層

○ 10+年名企CFO及投資高管經驗,掌管2億資產

○財稅投資領域行家,職場和管理領域達人

○成長類百萬閱讀文章作者

○寫接地氣的文字,專注職場、財商和個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