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 首次發現大禹治水始於癸亥年確切證據

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 首次發現大禹治水始於癸亥年確切證據

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 首次發現大禹治水始於癸亥年確切證據

2018年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銘文與2006年李學勤破譯“遂公盨”銘文對比圖

“燹公盨”始名“遂公盨”,是保利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盨名是根據李學勤苦心研究十幾年而得名的一件青銅重器。

自2002年遂公盨入藏保利藝術博物館李學勤最早鑑定,至2003年1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發表“李學勤:遂公盨與大禹治水傳說”,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2006年11月27日播出“李學勤:破譯遂公盨”專題片,2011年《國寶檔案》製作“遂公盨”專題。因為“遂公盨”銘文有關於大禹治水所以一直被學術各界關注和重視,尤其是李學勤十多年來在“遂公盨”研究上動足了腦筋費勁了心機,使遂公盨一度成為國寶級文物。

2018年5月初臥馬先生賞讀李學勤與學術各界關於“遂公盨”青銅銘文釋讀及相關研究後,發現“遂公盨”的很多釋讀與“遂公盨”銘文文字嚴重不符,連“遂公盨”器名中最關鍵的“遂”字都存在錯誤後大為震驚,繼而對遂公盨進行了全方位系統研究,首次發現大禹治水始於癸亥年確切證據,取得大禹治水及夏朝的誕生研究提供文字證據。

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 首次發現大禹治水始於癸亥年確切證據

《國寶檔案》遂公盨專題李學勤研究遂公盨截圖

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 首次發現大禹治水始於癸亥年確切證據

李學勤破譯遂公盨銘文譯文圖

2006年李學勤破譯的遂公盨銘文: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迺差地設徵,降民監德,迺自作配鄉民,成父毋。生我王作臣,厥沫唯德,民好明德,寡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於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經齊,好祀無,心好德,媾亦唯協。天釐用考,神複用祓祿,永御於寧。遂公曰:民唯克用茲德,亡誨。

臥馬先生研究發現,李學勤所釋讀的10行97字,實為每行10字共100字。其中第十行第一字後有一個筆畫模糊似圓圈內有點的“日”字外,第三字右下有一個明顯的圓點,應是重文符號。發現李學勤說是98字所破譯的只有97字且有23字與銘文文字不符錯誤。因李學勤所釋銘文文字存在錯誤,所以造成斷句也明顯與“遂公盨”銘文內容不符。

經過逐字逐句一筆一畫反覆核查甄別研究,2018年5月4日臥馬先生終於全文重新破譯“遂公盨”銘文,並據新破譯內容推敲重新斷句,使銘文內容細節詳實敘事條理清晰語句通暢與大禹治水歷史相符,獲得“遂公盨”面世十五年來重大進展。

臥馬先生破譯“遂公盨”銘文:天命禹,敷土隓山壑川。迺癸亥起徵,降民監德。迺自作配鄉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人既,唯德民好。明德,憂在天下用,人邵好益庚。懿德,康亡不懋,老友盓,明經齊好,祀無愧心。好德,婚媾亦唯,協天敵用老,神複用拯,祿永御於謐燹。公曰:民日唯,唯克用,茲德亡誨。

臥馬先生破譯的“遂公盨”銘文,均有與甲骨文金文篆書等漢字傳承的文字依據。

先說“遂公盨”器名是根據李學勤所釋銘文第九行第八字“遂(燧)”而命名的“遂”字。

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 首次發現大禹治水始於癸亥年確切證據

漢字燧 字源演變字例圖

煫鐩鐆仔細對比漢字的“遂”或“燧”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書及演變,均與“遂公盨”銘文筆畫差距非常大,沒有釋為“遂”或“燧”的確切文字依據。

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 首次發現大禹治水始於癸亥年確切證據

“燹”字金文篆書楷書宋體演變字例圖

研究多指兵亂中縱火焚燒兵燹烽燹的“燹xiǎn”字。發現“燹”字金文篆書筆畫結構完全與“遂公盨”銘文筆畫驚人吻合外“燹”字演變傳承證據鏈完整。從文字證據上說,銘文第九行第八字當釋為“燹”字無疑。

既然青銅盨“遂公盨”中沒有“遂”或“燧”的文字依據,那由李學勤所釋所命名的“遂公盨”自然不能叫“遂公盨”外,也與周武王封舜的後裔於遂,今山東省寧陽肥城一帶所建之國是魯國的附庸國,春秋時為齊所滅的“遂國”扯不上關係。至於此盨具體當叫什麼名字為好,有待進一步研究論定。

破譯的“遂公盨”第二行前四字為“癸亥起徵”,“癸亥”二字銘文筆畫清晰準確與“癸亥”金文篆書相符。銘文“癸亥”無疑是天干紀年的“癸亥年”。“起徵”二字一目瞭然字意也清楚明白,與癸亥組合記載了大禹從癸亥年開始的治水征程。

因為歷史上並沒有關於“大禹治水”始於何年的確切歷史記載。“癸亥起徵”的“癸亥”,不僅為“大禹治水”起始之年提供了確鑿的文字證據,也是論定大禹建立夏王朝的關鍵性的文字證據,取得大禹治水研究的重大新突破。

關於“癸亥”,《尚書 • 益稷》載“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記載了大禹在若水初創為王時,在塗山娶塗山氏第四年的辛、壬、癸、甲年時,夏啟呱呱墜地,大禹為了治水沒有回家看兒子,怕荒廢耽誤,敷土治水工程。

“遂公盨”銘文的“癸亥起徵”的“癸亥”明確了大禹治水起於癸亥年。“遂公盨”的癸亥年年份與《尚書 • 益稷》記載的辛、壬、癸、甲年份吻合。

“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成果將夏朝的開始年代推到約公元前2070年左右。公元前2070年,歲次辛卯是兔年。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一個循環第28年稱的“辛卯年”順次中無亥,與《尚書 • 益稷》記載的辛、壬、癸、甲的亥年不合?

按照“遂公盨”的“癸亥年”大禹治水向前推是辛酉、壬戌、癸亥、甲子,癸亥前兩年是“辛酉年”與《書 • 益稷》“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年份對應的是“辛酉年”。按天干紀年60年一甲子推算,辛卯年與辛酉年錯了三十年。如果“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夏朝開始年代推到約公元前2070年左右有一定的歷史依據。按照“遂公盨”的“癸亥年”記載當向前推一甲子是公元前2100年,向後推一甲子是公元前2040年則更為準確。夏朝建立年份有待進一步考證。

臥馬先生破譯“遂公盨”銘文大意是:把帝位禪讓給大禹的天帝虞舜,命大禹合理劃分天下的疆土,隓山壑川劈開阻擋洪水的山疏通溝壑山川,治理長年氾濫的水患。大禹得令從癸亥年開始,率領民眾開啟了與自然災害鬥爭的治水征程。為了使治水工程順利進行,大禹降旨令下黎民百姓共同監督大禹治國治水的道德行為。為解決治水時燒水做飯等必須的生活問題,大禹下令製作了大量帶有道德規範銘文的青銅盨,配發給參與治水的鄉民,青銅盨成為治水大軍中父母大眾煮熟食物主要生活用具。

大禹王作好盨後,無論大臣還是貧民軍民人等人人都能享用,這樣的美德為民眾稱讚。明君之德,在於憂天下人之憂之需之用,人們獲得器物後也更加珍愛。懿德使人安康,沒有人不為之鼓舞和勉勵。作為盂的老朋友,光明正大的經營治理整齊美好,用於祭祀無愧於心。好德,婚姻嫁娶婚媾之事亦唯她是用,協助人們征服自然災害等天敵可以一直用到老。於神,也是常用它來溝通天地神靈拯救大眾。於俸祿,它能一直默默的永遠聽從主人的御用,任憑焚燒火燹。公曰:人們日復一日的燒火做飯唯它是用,一直使用到治水大軍征服自然治水勝利的之時,這樣的美德,不能忘了教誨後人世代傳揚。

關於“公曰”某公之外,“公”字當然也可以“公眾”之意可以理解為“大家都說”?需要深入探究。

釋讀完“遂公盨”,臥馬先生不禁聯想起于謙“石灰吟”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和唐代李紳的《憫農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憫農詩句。

認真研究仔細品讀“遂公盨”銘文,臥馬先生髮現“遂公盨”銘文頌揚“大禹治水”治國憂民治水之功和美德之外,還是一篇讚頌“青銅之盨”的“盨頌”佳作。發現“遂公盨”,當是“大禹治水”時專門鑄造配發給治水大軍的青銅盨,是保障大禹治水取得最終勝利的治水利器,值得史學家認真研究和好好珍藏。

您認為李學勤破譯的“遂公盨”與臥馬先生破譯“燹公盨”哪個更靠譜,哪個更符合大禹治水歷史?

2018.8.10 文字考古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