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美元营销目标,Dynatrace如何快速实现?

在过去的2017年,Dynatrace营收突破了5亿美元。7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Dynatrace Perform上海 2018活动上,Dynatrace大中华区总经理琚伟宣布,公司的近期目标是突破10亿美元,而且这些目标将会很快实现。

专程前来的Dynatrace全球销售高级副总裁Stephen Pace表示,“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以及在往云上迁移的环境,所有人更加看重软件市场,因为,不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台式电脑,对软件整体要求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在智能平台上耕耘了6年的Dynatrace具备了应对软件的复杂性提出更高要求的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美的软件交互。”

10亿美元营销目标,Dynatrace如何快速实现?

Dynatrace全球销售高级副总裁Stephen Pace

营收目标突破10亿美元,Dynatrace如何做到?

信心之一:来自客户市场反馈、不断革新的解决方案

琚伟的信心来源之一是,Dynatrace推出的人工智能全栈式监控运营平台。

10亿美元营销目标,Dynatrace如何快速实现?

Dynatrace大中华区总经理琚伟

调查显示,70%的CIO认为眼下的IT环境过于复杂、难于管理。而Dynatrace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比传统的APM,Dynatrace人工智能全栈式监控运维平台在四个方面有全新的突破。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给用户带来可解决性能问题的答案,而不只是性能数据;二是以单一代理方式,涵盖全栈式应用,并提供实时依赖关系模型;三是面向整个生态系统的应用编程接口,可推动和激发企业自动化IT管理;四是通过真实用户体验与回放技术,让用户可以洞察并掌控全程。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应用的监控程度从过去的5%到6%,达到了如今的10%~20%。在应用增多到成百上千以后,监控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Dynatrace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将应用监控平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云计算带来更多的新机遇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上云,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用微服务、容器去交付,还有不少企业自c成立的第一天,机房就没有在自己的办公区,这种企业将来会越来越多,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和以前是一样的,有延时、交易无法成功的问题。

很多企业虽然上了云,但是管理理念以及实际操作的理念还是原来的那套。比如,有人负责基础架构的监控,有人负责操作系统的监控,还有人负责VM的监控,实际上管到的其实只是机器设备,机器输出的结果如何,还是管理不到的。

Dynatrace人工智能全栈式监控运营平台,能够巨长的交易链路中很快找到故障所在,是云里的问题还是云外的问题,或者是边界的问题等等。

人工智能全栈式监控运营平台在国内的应用仅仅比国外晚半年,但对于国内用户而言,“市场不是在接受,而是等了很久了,有点久旱逢甘雨的感觉。“琚伟说。

琚玮相信,一个变革始于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这些信息化应用起步较早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压力、产生了迫切的需求。

(2)传统APM将逐渐退出市场?

针对传统APM行将退出市场舞台的说法,琚伟认为,传统APM将逐渐退出市场,但不能说这个市场从此消失,只不过不再成为主流了。目前传统APM所占的市场份额在公司总份额中也就10%,而他认为,未来能维持这个数字就不错了。

原因在于,第二代传统的监控环境下,更多的企业核心是链路式的交易,还存在很多局限。Dynatrace在第三代的监控工具中提供了很多整合,比如基础架构的监控,人工智能引擎的引入,打造了一个整体的统一的监控平台,给用户提供的更多的是商业智能的分析。

不过,Stephen Pace表示,Dynatrace并没有放弃APM,而是将其融入到了整体平台当中,成为新平台的一部分。

可以说,Dynatrace从APM起家,现在延伸到整体的软件智能化的平台层面,并且还在不断延伸。也就是说,Dynatrace不再是一个APM工具,而是一个智能运维的平台。Dynatrace核心的竞争优势体现在AI引擎,以及如何定义故障、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方面。目前尚无任何同类厂商实现了这一目标。

信心来源之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强大市场潜力

琚伟的第二大信心来源是,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并赢得客户信赖。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数据的消费者和产生者,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市场需求。自从Dynatrace One Agent 平台问世以后,公司的Pipeline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中国市场为全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Stephen Pace也表示,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以及在往云上迁移的目前全球的变化非常大,数字化应用比以往更加广泛。他相信,Dynatrace的市场空间巨大,通过加大在全球以及中国的投入未来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相应地,公司的用户数也在迅速增长。

以快钱为例。

快钱是一个线上线下的支付工具,除了支付这项核心业务,快钱还提供理财、信用权益和增值等服务。不论是业务创新,还是研发模式以及服务,快钱在行业里都处于领先地位。快钱资深架构师陈大辉介绍说,为了应对将来的变化和需求,快钱必须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所以公司就开始接触APM厂商,选择功能更加强大的Dynatrace进行了POC测试并在商务、技术包括兼容性方面进行持续交流,在完善和改进了公司系统之后,2017年底将Dynatrace应用于生产环境。

10亿美元营销目标,Dynatrace如何快速实现?

快钱资深架构师陈大辉

陈大辉表示,Dynatrace最大的优势是对应用没有侵入,也就是无需更改业务代码,底层框架也不必任何植入,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部署,这也意味着降低了成本;其二是PurePath 调用链的展示,应用链路再长,之间的调用依然实现了可视化,瞬时定位运维问题的效果,相对传统需要借助日志文件花一两天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其三是Dynatrace提供的扩展功能,支持必要的二次开发与定制,可以监测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任何信息。

可以说,快钱在监控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方面已经进行了可喜的尝试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快钱目前采用是Dynatrace的第一代产品,在获悉新推出的第二代产品包含有AI功能后,陈大辉表示将尽快了解、尝试和运用。

针对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维人员如何应对,陈大辉的观点值得肯定:“技术发展实在太快了。几年前谁也想不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会发展到如今的程度,包括不断变革的新的业务模式。我们首先要做好目前的工作,同时要不断学习。明天发生什么,我们坦然面对就行了。“

Stephen Pace指出,软件的发展对于市场化的更新非常重要,每一家供应商都应该确保软件完美地交付给最终的用户。拥有从业35年IT专业管理经验,他建议供应商跟紧新的技术,例如,云化的市场以及万物互联将会带来更大的商业机会。

信心来源之三: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琚玮的信心来源之三是Dynatrace拥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不论是在PaaS层,或者专门的服务提供商,还是云计算领域。在中国,Dynatrace还有很大的合作伙伴空间,帮助Dynatrace将产品进行集成,做好服务,提供完美的客户服务体验。

在公有云领域,除了AWS、谷歌、微软有很强的合作,Dynatrace从去年就开始在跟阿里探讨相关的合作。这些顶级厂商虽然有着自己的洞察,但实际上他们在深度的分析层次还有些不足,而且缺乏AI的人工智能的引擎以帮助到客户。阿里云作为国内半边天的公有云解决方案供应商,如果跟他们合作,势必促进Dynatrace的业务扩展,这无疑也是一项双赢的合作。此外,Dynatrace跟华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保持密切的接触。这些合作,将帮助客户提高使用体验。

赢在数字化转型时代

数字化转型时代,Dynatrace也在勇敢面对这一转型的挑战。琚伟表示,公司自身做转型已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以研发业务为例,上一代产品需要一到两年才会出一个更新的版本,但新的Dynatrace平台基本上保持每两周就会推出一个小版本的更新,每个月都会推出一个大版本的更新,从很传统原始的软件迭代的过程发展到了现在DevOps这样的发布过程。

10亿美元营销目标,Dynatrace如何快速实现?

Dynatrace亚太区市场总监Harris Loefti

Dynatrace亚太区市场总监Harris Loefti表示,“我们最早做APM,现在又重新定义了监测,将在云环境下推出领先的监控平台。我们在定义整个行业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