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讓基層有「飢餓感」、中層有「危機感」、高層有「使命感」!

任正非: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

CFIC導讀:

讓基層有“飢餓感”就是要讓員工有企圖心;讓中層有“危機感”就是要讓中層有責任心;讓高層有“使命感”就是要讓高層幹部有事業心。

讓基層有“飢餓感”

讓基層有“飢餓感”就是要讓員工有企圖心

什麼是企圖心?就是讓基層員工有對獎金的渴望、對股票的渴望、對晉級的渴望、對成功的渴望——任正非

華為公司在招聘新員工的時候,特別關注員工的成長背景,尤其鍾愛出生寒門的學生。任正非曾明確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多招聘經濟不發達省份的學生,他認為家庭困難的學生對改善自己的生存現狀有強烈的渴望,這種渴望將會激發基層員工艱苦奮鬥的精神。

華為公司很少招聘在大城市長大,家境富裕,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畢業生,他們往往個性自由、散漫、富於幻想,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頂不住壓力,他們即使加入了華為,也並不一定能深刻理解、接受和踐行華為艱苦奮鬥的文化。

華為從不掩飾、毫不諱言“飢餓感”的氛圍導向,任正非本人就曾在華為員工大會上問大家“2000年後華為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告訴大家“是錢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們家買房子的時候,客廳可以小一點、臥室可以小一點,但是陽臺一定要大一點,還要買一個大耙子,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經常在陽臺上曬錢,否則你的錢就全發黴了。”

反觀國內一些企業,老闆經常對員工大講特講企業願景、使命、情懷、夢想,先富起來的老闆們用所謂的價值觀來俯視和要求員工“存天理,滅人慾”,罔顧基層員工現實的利益訴求,蔑視基層員工合理的人性關懷,滿嘴的仁義道德,不過是自己斂財愚民的說辭而已。

深諳人性的任正非卻認為,對於組織的金字塔底部大量基層員工來說,“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是最現實的工作動機。“存天理,順人慾”,華為的價值設計充分遵循了這一規律。“飢餓感”構成了基層員工中每個個體的“狼性”精神,舍此,任何的高調宣傳都是虛妄的。

讓中層有“危機感”

任正非: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

讓中層有“危機感”就是要讓中層有責任心

什麼是責任心?就是以實現公司目標為中心為導向,對工作高度投入,追求不懈改進,去向周邊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任正非語

在華為公司,作為中層管理者,凝聚不了隊伍,完不成任務,鬥志衰退,或自私自利,對不起,你將很快被挪窩、被降職;但經過一段時間你改變了,工作激情提升了,經過各方面考察合格了,你也可能重新得到提拔。

任正非從歷史發展規律中深刻認識到,一個組織太平時間越長,危機意識越弱,生存能力就越差,最後一定走向寂滅、死亡。因此才會有華為1997年的“市場部集體大辭職”事件,以及2007年“7000名幹部集體大辭職”事件。雖然外界對於“華為大辭職”褒貶不一,但任正非向中層幹部的太平意識宣戰,營造“危機感”的決心從沒有改變過。

華為對管理者實行嚴格的強制比例淘汰機制,每年至少有10%的管理者要下課,轉為普通員工。掉隊的管理者將進入公司幹部後備隊學習營,脫產進行再學習和改造。三個月後,如果考試不合格,或者沒有部門錄用,工資將降低20%,並繼續脫產學習,如果仍然不合格,工資將再次降低。華為管理幹部的平均年齡每年必須下降,大批優秀的年輕人得到提拔,本以為可以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的管理幹部絲毫不敢懈怠,否則,就會被後浪打到沙灘上,淘汰出局。

華為公司還通過述職、業績排名、崗位輪換、榮譽獎勵、關鍵黑事件就地免職等機制傳遞壓力給中層管理者。始終讓小富即安的中間層覺得危機四伏,誠惶誠恐,唯有如此,才能克服人的惰性,驅動中間層持續奮鬥。

讓高層有“使命感”

任正非: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

讓高層有“使命感”就是要讓高層幹部有事業心。

什麼是使命感?任正非用非常樸素的語言描述為:“有錢也幹,沒錢也幹,我就是愛幹這活。

在華為公司,高層幹部薪水相對要高,每年分紅也要多一些,財富對他們來說僅具有符號意義。這批人是少數,他們不能以物質利益為驅動力,而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使命感,這是一群已經完成了物質“原始積累”的精英團隊,推動他們每日奮鬥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源自本能的對事業的熱愛和激情,非此別無其他。

華為公司通過輪值CEO制度來強化高層的使命感。

通過評定公司“藍血十傑”來追認有歷史貢獻有使命感的幹部,通過評定“明日之星”來牽引未來湧現更多有使命感的幹部。國內多數企業的做法恰恰與華為相反,他們總是利誘高層,機關算盡地設計各種金手銬,金飯碗,金降落傘來捆綁高層,最後也往往因為分髒不均而對薄公堂。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基於企業特有的人、組織、分工的原理,預見未來企業規模持續擴大的趨勢,提出有別於傳統管理學的三大任務之一

“確保工作富有生產力,並且使員工有所成就,產生效益”,將是未來企業組織運作時面臨的最大挑戰。

華為管理如此龐大的商業組織,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還能讓大象也跳舞,在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如何破解中國企業一大就失去活力、僵化、官僚的宿命?華為基於人性的、現實的、簡單的管理實踐,無疑為眾多中國企業樹立了可借鑑的成功典範。

世界上最難走的路,就是捷徑

如果你不努力,再多的捷徑也無法讓你走得更快更遠

任正非: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

朋友圈裡從來不缺各種轉發和分享,我每天一打開微信,幾乎都被朋友圈裡來勢洶洶的文章鏈接給刷了屏洗了眼,感覺一陣狂轟濫炸。

涉及到健康類,心理學,管理學,高效工作,治療拖延症,英語學習,讀書清單……各類文章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一大堆標題醒目,噱頭十足的乾貨以瘋狂的速度蔓延了我的朋友圈,讓我感覺奇怪和不解。我雖然從不屏蔽它們,卻也沒有真正點擊閱讀過。

我認識一個朋友阿潘,他就經常轉發這樣看似豐富精彩、非常有用的乾貨文章。

《十分鐘搞定英語口語》《畢業一年,工資如何從兩千變成兩萬》《自我管理必備的思維導圖》《那些你不得不學的職場技巧》……一篇篇,一句句,晃著我的眼,同時也擾亂我的心。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總是對這些乾貨情有獨鍾?你又為什麼整天都收集轉發這些文章?我曾這樣問阿潘。

他笑著回答說,因為它們實用,有效,方便,快捷啊,別人的經驗都整理好給你了,為什麼不拿來分享,和別人一起進步,一起提高?

或許這個回答也是大多數人的所思所想吧,有現成的知識歸納、總結和整理擺在眼前,恐怕只有傻子才會錯過它們吧。

任正非: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任正非: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

可是,你確定這些看似實用有效的乾貨真的有幫助到你,讓你有所提高嗎?

阿潘的英語一直不好,有一段時間他總是在網上找高效、快速提高英語水平的乾貨文章,還發動我們幫他在各大平臺尋找,希望以此為徑讓自己的英語水平在短期內得到迅速地提高。

十分鐘快速背英語單詞、高速地進行英語閱讀、利用美劇巧妙地學習英語、看英語原著高效提高英語水平……

阿潘曾經給我分享過他收藏的那些“實用”乾貨,篇篇標題醒目,有理有據,乍一看真是有用精彩的經驗總結,讓人忍不住順著他們的思維進行自我提高。

你看,這個人原來英語四級都考不過,後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了一套學習方法,現在她成功了,英語專業八級都不在話下!

你看,這個人就是靠這些方法和經驗才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的,既然他可以,那我也一定行……

阿潘起初也是信心滿滿,看著那些有如打了雞血的文章覺得自己慘不忍睹的英語總算有了希望,並堅信只要自己掌握了那些秘訣和竅門,自己也能成為勵志學霸。

任正非: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任正非: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

可惜的是,現在阿潘依舊沒有通過英語六級。

我問他,你不是看了好幾十篇高效實用的英語乾貨嗎,那為什麼你的英語還是沒有得到提高?

他搖了搖頭,表示不解。

其實,我認為他的英語之所以沒有得到更好的提高,是因為他太過相信和依賴別人的那些經驗分享和知識總結。

我從來不懷疑那些乾貨的價值本身,我甚至願意相信那些所謂的乾貨都是別人真心實意用自己的經驗來和大家分享。

這樣的分享無可厚非。

而關鍵的是,你能否利用這些乾貨助自己一臂之力。

阿潘學英語總是想找捷徑,想快速地記單詞,高效地進行英語閱讀,卻從來不付出與此相匹配的努力,總是三天曬網,兩天釣魚,這樣不認真假積極、胡亂而盲目地學習又怎能帶給他提高?

學習的方法可能有無數多種,你知道的同時,還要善於歸納總結,學以致用,並付出足夠多的努力。

否則,再多的實用有效的乾貨也拯救不了不努力還老做白日夢的你。

乾貨之所以盛行,一來是因為人們日漸浮躁,一味地追求“高效”“快速”和“實用”,卻忘了自己的努力才是關鍵。

二來,人們總是對所謂的“權威”和“成功”有著深度的依賴和信任,換言之就是,人們相信別人運用怎樣的方法取得成功,對我們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倘若我們也能學會並運用這些經驗方法,那麼自己也一定會走在成功的路上。

但是這些人卻不知道,經驗之談是有其價值的,別人的成功可以借鑑,但卻不能一味地模仿和複製。

天底下最難走的路就是捷徑,如果你不努力,再多的捷徑也無法讓你走得更快更遠。

方法是重要的,但努力是關鍵,沒有努力,你就算身懷數萬本通關秘籍,卻還是會在原地失敗,這才是最實用的經驗。

希望你下次收藏乾貨的時候,別忘了提醒自己一句,哪怕方法再高效再有用,也不要忘了自己必須付出足夠多的汗水和努力。

本文來源:夏與至 ID:xiayuzhi1、新華社

高手是持續性自律,你是間歇式自虐

曾經以為做人就要及時行樂,享受當下,可當懶散成了習慣,不自律成了生活的常態,我們卻越來越痛苦,越來越討厭這樣的自己。當懶惰慢慢吞噬內心,最後只會變得空虛、麻木、自卑和敏感。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

111

一位寫作圈的年輕朋友,常和我交流,他文筆不錯,才華滿溢。

但從筆兩年,仍粉絲了了,爆款平平,來向我求教。

我說寫作這東西太個性化,沒什麼好建議,但有一點,就是尋找一個榜樣。

小夥問我的榜樣是誰,我說了一個自媒體作家的名字。

對方很驚訝:

“徐老師,你仰慕他啊?他的文章都是陽春掛麵,沒啥看頭,每次就寫千把來字,回答一些讀者的問題而已......”

我說:“可你知道嗎?人家每天都會寫一篇,堅持了15年,有幾個人能做到?這就是我佩服的地方。”

那作家,是我MBA教授的朋友,5年前,在深圳聚過幾次,情況比較瞭解。

他不僅要寫作,還要管理生意。

十幾年來,每天6:00準時起床,跑步,寫作,閱讀,工作,直到晚上10:00,喝杯小酒,睡覺覺。

正是這種機械的,枯燥的日常,支撐了他在自媒體領域,成為一個別人唯他馬首是瞻的人物。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有次我問他,這種極致的自律是如何修煉的?

他很詫異的回我:這不是什麼自律,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我當時就被雷到了,我們無法忍受的人間煉獄,竟是別人的茅廁一角,如此日常,不需要動員。

其實想想,見過諸多優秀之人,貌似都是如此,:

團建之後,仍趕回公司伏案做報告;

節假日仍然無休止的寫作;

無論多晚,必須敲完最後一封回覆,才能安然睡去。

這些高手的勤奮和自律,不需要額外的補貼,不需要意志力的調動,不需要去曬朋友圈,不需要自我感動,更不需要自我說服和強迫。

他們的自律,完全是一種巡航狀態,持續、穩定、沒有磕絆,自然而然......

想必,這就是高手和庸者的分水嶺。

話說那位請教我的年輕人,兩年內總計文章也就40多篇,雖有質量不錯的,但還撐不起他想要的名分。

那些文章,如同一個個散點,極不規則的分佈在時間橫軸兩側。有時兩個月發不出一篇,有時又一週連發5篇。

這種落差極大的節奏,想必也對應他的心境,有時雲中漫步,悠然南山,有時又雞血滿格,躊躇滿懷。

這應該也是大多數人的常態吧?總是遊走於熱血沸騰和得過且過之間。

鏡中的小肚腩,讓你懊惱似火,發了毒誓,下了KEEP,朋友圈曬了3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狹窄的知識面,讓你自慚形穢,花了重金,購書一堆,半年過去,摺頁永遠停留在序言......

老闆的惡嘴臉,讓你覺得夠了,你要主宰命運,於是報了一打線上課程,20分鐘的學習,感到身心俱疲,好吧,吃兩把雞,補償一下......

多少人不都這樣嗎?挫折之後,狂虐自己兩把,只消風聲剛過,便雲淡山青。

這種場景,一味上演,猶如推巨石的西西弗斯,嘿咻嘿咻的推上去,嘩啦嘩啦的滾下來,無限循環,永無止境。

而很多人,卻又脹滿了野心,想靠這點激情澎湃,就去兌換人生頂點,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4

這世界上有兩種力量,一種如璀璨煙花,一種如流深靜水,前者短絢彌散,後者涓涓不息。

就像前文那位作家說過的一段話:

“寫作這東西,貌似拼的是才華,其實拼的是穩定,如果這是你的職業,你就不能靠靈感來維持,就像一個麵包店的師傅,客人都在櫃檯等了,你卻說,不好意思,我今天沒靈感,做不出來......”

有點寫作經驗的人,應該明白這話的深意。

靈感這東西,誰都會有,誰沒點特殊的經歷,或者獨到的觀點?某次天作之合,一篇美文即可應運而生。

可最難的是穩定的輸出。那意味著,無論心情好壞,颳風下雨,頭疼腦熱,姨媽串門,小孩早戀......樣樣你都得丟下,一頭扎入字海,物我兩忘,天天如此。

所以,任何事只要一加上“天天”倆字,就老厲害了。

就像村上春樹,天天早上4:00起床,跑10公里,然後寫4000字的文章,幾十年來,雷打不動。

很多人說村上寫作有天賦,唉,人家根本不用拼天賦好嗎?就憑這種自律和穩定,足以碾壓大多數人。

反觀大眾寫手,開始寫字前,莫不是先調試一下心情,選個舒適的環境,來幾次深呼吸,再泡上一杯咖啡,然後不停自我建設:

“我要開始寫了,我現在就要開始寫了,今天我一定要寫篇爆文!!”

剛剛矯情沒一會,微信頻頻閃爍,吃雞戰友呼喚,淘寶到貨通知。

好吧,今天先到這裡,再選良辰吉日,繼續奮鬥......

你看,這就是高手與庸者的區別,有句話說得好:

作家也不能有了靈感才寫作,這才叫職業精神吶。

5

不僅是寫作圈,在商界更是如此,這種持續性自律簡直就是標配。

看看李嘉誠,無論幾點睡覺,清晨5點59分必起;然後讀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去辦公室工作,一氣呵成,延綿一生;

喬布斯,更不用說,年輕時就開始每天凌晨四點起床,九點前把一天工作做完,自律的像個瑞士鐘錶;

中國企業家明星,雷軍,更是持續性勞模,但他還總是一山望著那山高。

一次,他去訪問韓國三星集團,談及首爾高峰期堵車,三星幾個副總裁都很木然,表示無感。

追問後才得知,這幾個副總裁幾十年來,都是早上六點到公司,晚上十點回家,經常見識首爾的夜景,卻罕見首爾的熙熙攘攘。

雷軍也被雷了,感慨到:真是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所以,這個世界可怕的是什麼?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勤奮更自律。

那麼,這個世界最可怕又是什麼?

這些優秀而勤奮的人,還總覺得對自己下手太輕,自己勤奮的級別太低。

這讓我想起電影《阿飛正傳》中的臺詞:

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6

也許你會質疑,說那些大人物,之所以勤奮,是因為在那位置上,是不得已的事。

我覺得應該反過來看:正是因為他們自覺而持續的勤奮,才能將他們送到那個位置上。

所以,如果你身在職場,人微言輕,家境平平,那麼持續性的自律和勤奮,就是你不多的出路之一。

我在500強時的一位領導,和我年紀相仿,所以他剛到任時,我頗有點不服。

可他那股勤奮勁,卻又讓我膽寒。早上最早來,晚上10點才走,老闆的交待不離手。

最難忘的是,一次年終總結會,全公司去外地召開,大家喝得呼風喚雨,汙穢滿地。

宴會結束,各種敘舊相約,要麼地攤擼串,要麼酒吧幹吼。

可那位領導,一人回到酒店整材料,老半夜還電話問我數據。

當時我就服了,我要是500強老闆,不讓他當領導,讓誰當啊?

所以,我們經常抓著自己的頭髮,一遍又一遍的問:我也曾經很努力啊,為啥晉升的總不是我?

其實,區別就在這兒,你的勤奮總是過去完成時,人家的勤奮是現在進行時,永遠的現在進行時。

7

我知道你想說啥:“什麼過勞死,什麼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我只想回答兩點:

一是就多數人的勤奮程度而言,根本還配不上“過勞死”這麼光榮的稱號;

二是人生就是一場選擇,你選擇了安逸,就別去逼逼自己的平庸。

想起電影《霸王別姬》一個橋段:

小癩子帶著小豆子看名角兒唱戲,他滿眼仰慕地問:

“我什麼時候才能成個角兒啊?”

師傅說:“人吶,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2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