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郑州市第一中学学生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一事?

用户64589163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考是目前我们社会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为保持高考公平性的需要,针对这个事,教育部门应该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下。囿于目前我们的认知水平,一般来说中学生想要写出报道出来的论文深度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为避免进一步是问题发酵,需要教育部门进行公正的调查并发布调查结果,澄清事实。

一、如果调查结果证明论文确实是中学生所写,那么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好,新一代的学生知识水平,对科学的探索精神都比前一代要进步,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越来越有希望。也为这些真正的人才打call,希望他们在之后的人生中,能够继续努力,一直精彩,为国家社会,也为自己开创新的一片天地。

二、如果调查结果不那么理想,那么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1、需要调查清楚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怎么发生的,哪些人参与了,对这些事怎么定性,对参与的人怎么处理,为了将来不再发生这些事准备做哪些安排。2、这些事发生的时间也不短了,那么监督管理部门在哪里,有没有落实自己的责任,所以事件本身需要调查处理以外,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也需要自查自查,避免再次有人作假、或打擦边球等等,影响教育的公平。


时光之意


高考舞弊除了考试舞弊、评分舞弊之外,还有个「合法优先」。我本来也是完全不知道的,但是在中国知网搜索了「郑州市第一中学」在2018年发表的24片文章,老师发表了1篇,学生发表了23篇,其中基因组分析一篇、粉末冶金一篇、X射线探矿一篇、高分子材料一篇、土木工程一篇,IT(人工智能、大数据、编程开发、数据库)十篇,其他六篇。

清单如下:

  • 最好的是周哲某的两篇文章,分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但是遣词造句符合高中生的水平,而且体现出对概念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在同龄人中非常出色(我就是搞IT的),如果是原创,没准是个好苗子。

  • 最坑的是方某的那篇《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里面有个原型设计,小朋友抄成了原形设计,连段落标题都写错了;
  •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明显是某个实验室发的原创文章,带上学生的名字;

  • 粉末冶金材料这种,是高中生能学得会的?
  • 高分子材料这种,高中生能接触到?
  • 大数据在图书馆应用,其实啥也没说;
  • 土木工程、矿物鉴定,这高中生能接触到?

大宋开封府学的学生见多识广,跨越各行各业,实在让人佩服。然后,为什么大宋开封府学的这些17、8岁的高中生要发文章呢?因为可以获得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自主招生资格有什么用呢?北师大自主招生是考生超过一本线后,本校降低35分录取;南京理工自主招生是考生超过一本线后即可录取;你说有没有用


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参加自主招生条件呢?有学科浓厚兴趣、特长基础、发展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那么如何定义学生具有上述条件呢?奥赛门槛太高,灌水发文章多容易?发两篇文章,挂孩子的名,然后运作一下,通过自主招生选拔,这样高考之后保底降35分乃至过一本线就能录取,直接PK掉十万名竞争对手,岂不美哉?


是不是这样呢?我扫了一遍这些孩子们的文章,又上阳光高考上查了一下发文章孩子们的自主招生情况,

触目惊心。为什么学生不能在高考上公平竞争?少数民族加分、边疆地区加分是有助于民族融合的,自主招生减分有助于什么


我统计了一下,2018年发过文章的17个大宋开封府学的学生里,有8个人拿到了自主招生降分录取资格,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作为群众,我想请问自主招生的各位高校招生办老师,我今年35岁,扫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文章的好坏,有没有深刻理解和创新潜质,各位老师看不出来么?明显的新闻水平的论文,各位老师看不出来么?文章内容只配用呵呵二字,各位老师看不出来么?各位老师是•看不出来么?


我们这些群众会因为高考舞弊而义愤填膺,因为我们要的就是公平,就是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公平。就算生下来家境不同,有贤愚美丑的分别,但是最后在竞争时还是考场上真刀真枪比一比;但是这种程序上一切合法、经不起有心人推敲的自主招生,对那些每天头悬梁锥刺股学习十四个小时的孩子们公平么?


抱歉,有些事情,需要揭穿

郑州一中2018年发表的二十四篇文章,下载地址如下,有心人自取:

https://pan.baidu.com/s/1iUaIc6jOX3rm8gyB7Fg-jg


任易


河南高考“调包”事件的调查结论虽然尚未出炉,但是公众却发掘出考生苏某通过发表论文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既往历史。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中学习优异获得参加自主招生资格的唯一前提,正因如此对于那些撇开高考通过自招而成功步入高校大门的学子们大家觉得是那么的理所应当,根本不会去产生丝毫的怀疑。然而如今,人们突然之间发现了原来想要参加自主招生居然可以走发表论文这样一条捷径,成绩优秀与否其实并不是获得资格的唯一敲门砖。

不可否认,考生苏某身处的郑州一中是当地知名的一所重点学校。根据学校官网介绍该校本部每年应届毕业生800余人,其中25--30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400多名学生被“985”高校录取,700多名学生升入重点大学。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像郑州一中这样的学校所培养的学子能够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很明显公众对于这种可能是存在质疑的。

单以目前身处于舆论漩涡的考生苏某而言,从她参加自主招考的申请单中我们便不难发现她的学习水平其实并没有其父所称的那么高,会考成绩仅为1A、7B和1C。

但凡读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要写成一篇学术论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深入分析,在形成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还要做到有理有据,完成这一切工作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不是一点半点。

与学习环境宽松且时间充裕的大学生相比,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平心静气地完成论文其难度不言而喻。

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我看来真正有时间有能力去认真完成一篇论文的高中生毕竟只是少数,剩余的多数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论文要么耽误学习。然而,郑州一中的考生们不仅没有耽误学习而且还顺利发表了论文。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论文又有多少价值?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学术还是单纯为了参加自招加分答案恐怕就只有学校的老师与考生们自己清楚了。

自主招生原本应当与高考一样做到公平二字,但是论文捷径让这种公平明显出现了倾斜。真正的公平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期待今后的自招制度能够多一分透明少一分浑浊!



通城丹妹


此刻,我想郑州一中的师生和家长应该恨死了掀起“答题卡调包”事件的家长,因为他们,那些因为论文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可能会遭遇不测。

“答题卡调包”事件,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关于高考的妖魔鬼怪都开始跳了出来,原来只是聚焦四名考生答题卡是否调包的问题,现在又把火苗又引向了郑州一中的论文抄袭事件。盖子已经掀开,校方就不能视而不见了,他们必须要面对社会的质疑。

从曝光的情况来看,郑州一中的论文抄袭事件不是个例孤案,而是群体性舞弊,学生们通过论文抄袭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学生抄袭论文成为潜规则,而学校方面也选择默认,一个为了考上好学校,一个为了取得好的录取率,各取所需,两者之间久而久之就达成了某种默契。

如果说郑州一中的论文抄袭是一种普遍现象的话,那么无疑是对其它学生的严重不公,现在问题已经被摆到大家目前,必须要给社会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它会和调换答题卡一样,同样会伤害到高考的公平公正。


元芳有看法


方舟子那么“强力”的论文打假“名将”,都没能把大众视线引导至“高中生学术论文领域”。如果没有“答题卡调包事件”,郑州一中的学生论文也不会浮出水面。我想前些年方舟子“叱咤风云”的时候,也可能没想到今天在高中教育界,会出现学生论文“涉嫌抄袭”的事件。

我在网上看过网友对于苏小妹论文“涉嫌抄袭”的质疑,没有权威机构的鉴定,我不敢妄下结论。中国少年有天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中国有的大学开办了少年班,写出天才研究论文的少年不在少数,这是让人十分欣慰的事情。

但是这一次受到热议的苏小妹论文,应该与“获取某自主招生名额加分”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先不说苏小妹有没有获得招生名额,先说这种论文形式,要求高中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中,抽出时间做科学实验或者相关研究,试问有多少高中生能保证这种研究的持续性和研究质量?

但是说话不能太绝对,不能把所有的人和事都一概而论,我也相信部分高中生的学术论文有一定的含金量。郑州一中的学生论文一旦发表出来,就应当能经受的住全社会的检验。郑州一中高中生论文的质量和原创度到底怎么样,相信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心里应该都有数。

如果某些高中生论文被权威机构依法鉴定为“抄袭”,那么显而易见,这种“抄袭的歪风”影响了高考体制的公平性。设立自主招生名额加分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与此制度伴生的也可能有“枪手”的商业性介入,可能会对高中教育“净土”造成一种侵犯。

几篇涉嫌“抄袭”的论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的“三观”对高中生的长期影响。少年强而国强!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此加强监督和引导,不要让中国的某些少年走上“歪路”!


红色雄起


其实郑州这位苏同学,只是因为高考答题卡事件调包,而被挖出来的一个学术不端而已。而事实上,这种“学术不端”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成为了某个学术等级的潜规则。


先来聊聊论文,很多朋友即使写完了论文,也不知道论文到底是什么

论文这种东西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可能是管理方面,也可能是技术方面,总之论文将会对时代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

以另一个角度来看,论文其实也是对学生长久学习的一种考核,要确认学生在学习大量知识之后,是否能够通过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可事实上,如今的论文只是一个“毕业”凭证罢了。

大学毕业要论文,研究生要发期刊,研究生毕业还要发论文,而职称也需要论文。

而论文其实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毕业论文,也可以叫毕业设计,另一种是学术刊物论文,有普刊、学报、C刊等等。

而且,只有发表的论文,才能顺利毕业,或者是顺利获得职称。

所以,从现实状况来看,论文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

可以这样来说:

为了发表而发表,忽略了论文的客观意义。

而且,既然也没人管这事儿,或者可以说,也根本无法从论文的客观价值做出评定。那么,写论文的人只要符合发表论文的规则就好了,根本不需要考虑自身的论文对社会到底有没有价值。

由此,延伸出了“洗论文”这个现状。

题目中所指的苏同学的学术不端,其实就是哪了一篇论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来,只要通过了知网的重复率检测,那就可以发表了。

当然,也不可以说这篇论文对于社会一点意义没有,毕竟原文作者还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和研究,才得出的结论。

其中,苏同学疑似洗了一篇王绶琯院士的《天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这篇文章本身是对于国内天文学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

因为王绶琯院士是中国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于天文学的总体论述,代表着我们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只要记忆一段然后复述下来,那对于社会还是有好处的。

不过,笔者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洗大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呢?被抓包的几率实在太高了,说明苏同学还是年轻啊。

这时候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明明对社会有贡献,还是不能洗呢?

因为洗就是抄啊,一个人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努力,然后就拿着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标榜自己,首先是侵权的,其次是违反道德准则的,最后自己也光彩啊。

论文离大家有点远,咱们举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就是如果有一个人领了你的功劳,那这个人是什么人呢?

论文到底是怎么洗出来的?

其实方法非常之简单,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不去做研究,而选择直接抄袭了。

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替换关键词,咱们现在论文检测最权威的当然就是知网,而知网检测重复率也是有规则的,只要保证七个字以上不连接就可以了。

而且,还有很多套话,这些表述方法是不算重复率的,毕竟很多文章都要有。

考虑到还可能出现重复率的话,还能用标注的方法,意思是这部分内容为引用。

除此外,还有一个号称更简单的方法,不过想通过的难度很大。那就是把抄来的论文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然后再把那个语言翻译成中文,反正大体能看到什么意思,但是句子很不连贯。

再者就是复述,复述下来的文章连贯性比较高,个中高手甚至能让你看不出来是抄的。

其实,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些论文来看看,立题相同的论文中,研究结构和结论方面,很多都有着相似之处,甚至直接换换关键词和语序就扔上去了。

当然了,博士论文,C刊论文极少出现抄袭的,因为很多都是一个课题研究好多年,论文里面都有真材实料的。再一个,到达这么高的级别,想抄也没地方抄去,除非直接翻译国外的同级别论文。

大家这时候可能比较担心,如果都造假的话,未来不就完了吗?

对此,笔者特意咨询了几个做教师的朋友,其实相关领域已经找到方式解决问题了。

那就是尽可能用实证研究,纯文献研究得出的结论,目前想通过的难度非常之高。

而实证研究必然涉及数据,数据是没办法洗的,如果胡编很容易被看出来,抄就会被检测出来。

更重要的是,实证研究可以做回访,既然你有研究对象,就可以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沟通来确定是否造假或者抄袭。

所以,虽然有问题产生,但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嘛,未来还是一片光明的。


小言詹詹



本文无倾向性观点,仅为主观臆断和假设性探讨,缺乏实据,仅作探讨。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教育部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

在这近3000所高校中,2015年-2017年,只有90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其中有77所院校针对全国进行招生,13所院校只针对本省进行招生。2018年具有高考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仅为95所,基本为原211高校。

作为高考第一大省,2018年河南省有98.3万人参加高考,几乎是其他高考大省人数的一倍甚至数倍。2017年数据显示,河南省一本录取率仅为7.8%,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在这人数众多、高手如云的高考独木桥之战中脱颖而出呢?答主了解到,在极少数地方,极少数人群中,疑似有中介一条龙服务“帮助”考生发论文、买专利、外观设计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我相信,著名高校的高中生,必然有出类拔萃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发表论文,成为发明者,专利持有者(专利申请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但是在繁重的高考课业压力之下,如何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业、参加各类竞赛,或进行发明创造,还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发表论文、取得专利认证?其中很多环节,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才能完成。起码是考生家长要协助才能完成。如果这种现象,在一定地区,特定中学频繁出现,似乎有某种“文脉”绵延和历史“传承”,这就似乎非常巧合,而且让大家“莫名惊诧”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少数人,疑似在一些利欲熏心的中介的帮助下,取得了自主招生考试的复试资格,后面仍有重重关卡考验。高校对以上这些疑似情形和重点高中的情况,并非毫无防备。对于一些有论文发表、持有各类证书、专利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在复试环节设置了审核、知识考核等各类壁垒和检验环节,防止作假和舞弊。据答主了解和工作经历,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环节非常严苛,设有笔试、面试、专家面谈考核等多个环节。考生随机抽号,考官现场排场次,省级考试部门派员巡视,教育部会随机巡视,各个环节录像,全程确保公开公平。最大可能地杜绝了各类舞弊和作假行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作假者也终将现出原形。

因此,答主友情提醒各位高考朋友、家长及培训机构,论文造假属于学术不端和诚信问题。轻则,会列入诚信档案,取消考生自主招生资格;重则,组织者将入刑。


“东篱书院”专注高等教育,欢迎关注交流!


东篱书院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郑州市第一中学是相当牛逼的学校。195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首批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5年中国高中排行榜中,郑州市第一中学在河南省排名第2,全国排名77。

近段时间,闹得全国沸沸扬扬的,质疑“高考答题卡掉包”的4名学生中,有一位就是该校的学生。目前该事件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该生的学术论文被好事网友扒拉出来了。

有人网络搜索,发现她那两篇论文涉嫌抄袭,和某教授的论文相似度达35%,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老实说,郑州市一中的实力不容小觑。

根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每年有20--3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200--300名学生被全国前15位重点大学录取。

有一部分学生是凭自主招生,获得名校入场券的。

自主招生都有一定要求的硬件。

有的学生没有竞赛奖项,学科特长也不突出,那么怎么选拔人才呢?

其中一项就是“高中阶段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相关刊物上发表作品、论文。”

全国的自主招生,至少有45所高校把学术论文发表,作为报名条件。

为了争取自主招生的初审和复审的机会,有些高中生会努力发表学术论文,争取多一个入学渠道。

郑州市一中师资强大,并有优质生源,学生能大量发表学术论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学术论文不是随随便便的写作文,高中生的水平肯定良莠不齐。

如果学生一窝蜂地写学术论文,就属于盲目跟风了,是不宜提倡的。

而个别有天赋的学生,在某个领域发表“原创性”论文,“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好事。

有人担心论文造假或抄袭,其实,省级和国家级的期刊审查特别严格,很难发表。

更重要的是,高校在自主招生面试时,都要严格审核,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质询答辩。如果抄袭或代笔的学生,在答辩时都很难过关。

一旦发现造假,未入学的,将取消报名、预录资格,并通报依规处理;已入学的,取消入学资格。

总之,郑州市第一中学学生发表大量学术论文,说明该校研究之风和校风学风良好。

当然,有些滥竽充数的学生,迟早会露馅,很难蒙混过关的。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评、点赞!


小李滔滔


随着名校招生将越来越多的份额用于自招,千军万马凭高考一役获得名校一纸录取通知越来越难,可是自招却是黑幕重重充斥造假,富贵权力家庭用用权钱手段买专利买论文买奖项,为自己的孩子某得自招通行证,动辄获得几十分甚至更多的降分,要知道高考成绩一分就可能决定命运!学校为了升学率配合改成绩,高校为了利益同样达成权钱交易下的默契,由此生成了“自招产业一条龙”简直触目惊心,更加将寒门子弟挤的无容身之处!所谓的高等教育选拔机制的改革成了一场笑话,成了不公平选拔的最大推手!





云落204849964


无需讳言,像郑州市第一中学这样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二高三阶段发表大量学术论文的中学,特别是一流甚至是超一流的中学,几乎是普遍现象。有兴趣者可以搜一搜。

这个现象产生的根源,就是“自主招生”。

中国的各大名校“自主招生”已经成了高考之外的另一个“角斗场”——名校入场券的角斗场。

如果仅仅从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验手段,数据采集能力等等方面综合考量,除非是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有天赋的“特殊”学生,那些整天围着“卷山题海”从早累到晚的“高考独木桥上的竞争者”,应该是没有什么宽裕的时间来“立项,选题,查阅资料,形成观点,采集数据,实验试验,分析判断,形成结论”。

一篇论文,谈何容易。博士生硕士生都是三五年针对某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写出一篇可以称得上“论文”的科研结果。

中学生写论文(或者说制造论文),绝大多数论文的作者的目的肯定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然,不能排除确有专业特长的有希望的人才。事实上,真正的人才,论文只是衡量标准之一。

于是,中学生的论文,其真实程度和含金量实在是令人质疑的。我认真的看了那么一两篇,毫无疑问,其水平绝对不是一个中学生能够达到的。因为有这种论文水平的人,在那个专业肯定是有建树的,但我没看到。

抄袭或部分抄袭或组装制造应该是普遍现象——恕我小看当今中学生。

当名校的自主招生成为又一个“选材标准”,并且这个标准与高考相比主观性和自由裁量权大的多的时候,针对这样的“可裁量”的机会,最终拼的就不是学生本人的能力,而是“拼爹和拼钱”了?

如果自主招生最终真的被推向另一个靠资源和财富竞争的位置。自主招生真的必要吗?真的能公平的对待那些靠实力竞争的学生吗?

名校的自主招生,大多有三四十分的“优惠”。这三四十分,到底是优惠给那些“顶尖的特殊人才”,还是优惠给那些有“丰厚资源和金钱”的“二代”们呢?

这次的“掉包”风波,假如能让这种已经快成气候的“不正当竞争”公诸天下,也算是一个有意义的成果。

实际上,如果一些有希望的学生,因为自主招生,从中学就学会了“学术造假”,其危害性远远要大于自主招生的不完善和不公正。

这是在坑害有可能成为栋梁的下一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