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愛說的這5句話「有毒」,千萬別再說了!

家有一老,勝有一寶。很多父母工作忙碌,根本沒辦法顧到小家庭,孩子只能全權託給老人帶。

不過,一些老人因一直用幾十年前的育兒經驗帶孩子,導致父母跟老人的矛盾不斷。比如,老人不經意說出口的一些話,在父母看來是不恰當、影響孩子心理發展的。如何阻止老人,不讓他們說呢?

老人帶孩子愛說的這5句話“有毒”,千萬別再說了!

“打死你”

【案例】

2歲的果果走路不注意,經常撞到桌子,哇哇大哭。

跟很多老人一樣,果果奶奶也是每次都生氣地拍打桌子,並罵桌子:“誰叫你擋住我們果果的路了,打死你,打死你!”而果果呢,也學著奶奶的樣兒,邊打桌子邊喊:“打死你!”

逐漸地,果果變得霸道起來。如果走路時,正好有小朋友站在他前面,他就直接揚起手打人,並大喊:“別擋我的路,走開!打死你!”別的小朋友都不敢跟他玩了。

【分析】

用打桌子來釋放自己的情緒,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奶奶教會了果果錯誤的歸因,把受傷的責任都歸到無辜的桌子身上,而且教會了果果打人這個不友好的社交方式——容易讓孩子陷入自我中心,養成自私、霸道的性格。

【媽媽怎麼做】

告訴老人正確的教養方法:

  • 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寶寶剛才撞到餐桌了,一定很疼,所以哭得很傷心。”
  • 正確歸因:“不過你看,餐桌一直在那裡,它不會動,也沒有故意撞寶寶。是寶寶自己走路撞了餐桌,才會疼的。”
  • 跟孩子討論更好的處理方法:“我們以後走路的時候,如果前面被桌子擋住了,要怎麼做呢?”“是不是繞過它就不會撞疼了?”

如果婆婆說不通,可以讓老公出馬;同時,找一個時機跟孩子聊天,和孩子一起討論被撞的事兒,幫助孩子正確歸因。

如果媽媽剛好撞見這件事情,可以把孩子抱到一邊,跟他說:“對於這件事,媽媽和奶奶有不一樣的看法……”

老人帶孩子愛說的這5句話“有毒”,千萬別再說了!

“不許哭”

【案例】

① 程程奶奶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覺得心煩氣躁,就跟程程說:“別哭了!真是個愛哭鬼,煩人死了。” (直接表達自己對孩子哭鬧的厭惡)

② 皮皮5歲了,有時候磕碰受傷了會哭一下,尤其是媽媽在身邊的時候。這時候,奶奶就說:“男子漢不許哭!愛哭的男孩子羞羞臉。”

③ 豆豆想要玩哥哥手裡的玩具,可哥哥不給,豆豆就發脾氣大哭起來。爺爺走過去調節,讓哥哥把玩具給豆豆玩會兒,可哥哥還是不願意。

這時候,豆豆哭得更兇了。爺爺使出了各種方法,都哄不好,就改變策略,跟豆豆說:“不許哭,再哭,爺爺就不愛你了。” (威脅,撤離對孩子的愛)

沒想到,這句話讓豆豆哭得更傷心了,爺爺沒辦法,就又說:“你不哭,爺爺就給你買……”(利誘,不哭就買東西)

【分析】

哭,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有力語言。只有一直哭卻總得不到回應的、絕望了的孩子才不會哭。

孩子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來釋放自己的傷心、難過、委屈、憤怒等情緒。而一個不被允許哭的孩子,情緒是受到壓抑的。這對孩子的身心發育,自然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媽媽怎麼做】

告訴老人,想養出一個情商高、善於表達、敢於爭取的小孩,第一步,就得允許他有哭的自由——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哭,男孩子也是。

當孩子哭泣,大人做最好的做法是:抱著孩子,或者陪在孩子身邊,接納並說出孩子的情緒,而不要試圖去制止。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

“媽媽(奶奶)知道,你現在很傷心(生氣、委屈、難過、憤怒),你想要……”

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再跟他講道理,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

這套方法,老人也許不容易學會,那媽媽就多言傳身教。當孩子哭鬧的時候,至少媽媽可以無條件接納他的情緒。對孩子來說,這個非常重要。

老人帶孩子愛說的這5句話“有毒”,千萬別再說了!

“你再不聽話,我就揍你”

【案例】

齊齊的爺爺是個急性子,只要齊齊不聽話,他就揚起手,著急上火地說:“你再不給我老實點,我就揍你了。”“你再不聽話,我就要動手了。”

但是,他從來都只是嚇唬他,並沒有真的打過齊齊。齊齊小時候還有些害怕,可長大一點就知道,爺爺捨不得打。所以,當爺爺這麼說時,他也故意挑釁說:“好啊,來打我啊。”

而且,他也學到了爺爺這招,在和其它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搶別人玩具,並用這樣的話去嚇唬別人。

【分析】

老人帶孩子,如果孩子不聽話,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嚇唬。

然而,這種虛張聲勢的嚇唬也許當時有點震懾作用,但對孩子長期的負面作用更大。

它讓孩子明白:大人的那些話是沒有意義的,你是不會打我的;你打不打我,都沒有關係,我也不怕。

最重要的是,他還學會了一個與人交往的壞方式,就是誰要是不聽我的話,我也可以打誰。

【媽媽怎麼做】

開個家庭會議,和老人一起商量,給孩子建立好規則,然後所有家人都按照規則辦事。

規則可以具體詳盡一點,比如有些情況,孩子只是想要探索,就不要管太多;而有些原則性的問題,就一定要按照規則辦。

規則裡的懲罰方式,最好是自然後果,而不是打罵和嚇唬。

比如孩子喜歡吃飯時邊吃邊玩,那麼我們就嚴格規定好吃飯時間,如果時間到了還沒吃完,也要收碗;而且,如果飯沒吃完,那麼到下一頓正餐之間,沒有零食可以吃。

實踐幾次之後,孩子就能品嚐到邊吃邊玩、吃不完飯的後果了。

老人帶孩子愛說的這5句話“有毒”,千萬別再說了!

“別的小朋友都會了,就你還不會”

【案例】

這個夏天,奶奶想給2歲的囡囡把紙尿褲戒掉,並教她自己如廁。可是囡囡就是不配合,她不願意坐馬桶,每次一坐下,就說沒有,著急要站起來。可一穿上訓練短褲,就尿尿或拉㞎㞎了。

為此,奶奶沒少罵囡囡。她還經常跟囡囡說:“咪西、帥帥他們都會自己坐馬桶了,就你還不會。你怎麼這麼笨?”

但是,奶奶的話對囡囡一點作用都沒有,她每天還是照樣不願意坐馬桶。

【分析】

“別人家的孩子”是中國孩子的公敵,我們這一代就是在這種聲音中長大的。

老人想通過跟別人比,來激勵孩子變得更好,然而往往事與願違,更多的孩子反而在這樣的對比中,喪失了自信。

【媽媽怎麼做】

告訴老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曲線,有些人快一點,有些人慢一點,這些都沒有關係,不要太著急,更不要去貶低他。

因為孩子在受到鼓勵的時候,會更願意去嘗試和改變;而在被指責的時候,往往傾向於抗拒成長。

並且,媽媽自己要保持穩定平和的心態,多學習育兒知識,瞭解更多的方法,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比如,給孩子一個更舒適的兒童馬桶,或者在他坐馬桶的時候,陪在他身邊,給他講故事,或者給孩子一個專屬的如廁玩具;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及時誇獎他,讓他知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可以做得很好。

老人帶孩子愛說的這5句話“有毒”,千萬別再說了!

“媽媽不要你了,奶奶陪你玩”

【案例】

圓圓媽媽因為上班時間早,家離單位遠,所以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出門了。出門時,圓圓還沒有醒,媽媽也就沒有叫醒他。

然而,圓圓每天醒來,看到媽媽不在身邊,就會哭一陣。這時候,奶奶就跟他說:“媽媽不要你了,奶奶陪你玩啊。來來,奶奶給你一個好吃的果果……”

有時候,圓圓玩著玩著,就會突然傷心起來,眼眶溼潤地說:“媽媽不見了。”

而且每天晚上,媽媽下班回到家後,圓圓就特別黏她,甚至一個晚上要醒五六次,只為了吃媽媽的奶。

【分析】

“媽媽不要你了……”很多老人都喜歡說這句話,有時候他們只是想要逗孩子玩,卻不知這句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傷害。

圓圓是個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本來,媽媽早上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離開,已經讓他很焦慮了,可奶奶卻補刀說“媽媽不要你了,奶奶陪你玩”,這就更加破壞了他的安全感。

所以,只要媽媽在他身邊的時候,他就要非常黏媽媽,因為他怕媽媽再次離開;他一晚上吃五六次奶,也只是為了確認媽媽一直陪在他身邊,媽媽一直愛他。

【媽媽怎麼做】

告訴老人,這樣說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並且在和孩子分離時,儘量建立一個分離儀式,比如,親親孩子的臉蛋,跟孩子揮手拜拜,告訴他:“媽媽上班去了,晚上下班回家,就又可以陪寶寶玩了。”

如果出門早,沒機會做分離儀式,那就要老人配合,告訴孩子媽媽上班的事實真相,千萬不能說“媽媽不要你了”。

如果老人覺得這句話沒什麼不好,堅持要這麼說,那麼媽媽就可以跟孩子說:“奶奶是逗寶寶玩的,媽媽最愛寶寶了,媽媽只是上班的時候早,走的時候不忍心吵醒寶寶……你看,媽媽不是每天下班後就準時回家陪寶寶嗎?”

有時候,老人比較看起來比較固執,或者表面上說通了,可說話的習慣卻很難改掉。

我們也不必勉強。媽媽做好媽媽就好——媽媽如果每天都能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就能更好地影響孩子,從而削弱老人的育兒觀對孩子的影響。

當你堅持這麼去做時,有一天,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會跟老人說:“我媽媽說”“我媽媽不是這麼說的”……

孩子身邊還有哪些“有毒”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