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进入底部,抄底吗?

从今年2月份以来,上证指数只用了5个月,就从3587.03点高点,跌到最低2691.02点,最大跌幅达22%!

与此同时,相信你也在新闻报道、券商研报等多种渠道中接收到一个讯息:A股正处于历史底部。

比如西南证券近期表示,当前A股多项指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指数整体进入底部区间,投资价值已经凸显。

不过,单看指数点位,目前上证指数的位置明显不是历史最低,毕竟指数还有1000点、2000点的时候。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10年前的今天,上证指数收于2910.29点。

10年后的今天,上证指数仍然在2900点徘徊。

对此,你怎么看?

1

美国十年长牛,但上证指数原地踏步,十年前的2800点和今天的2800点一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

衡量股票指数股价高低不能用机械、静态的方法,应当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前景、利润增长和净资产的增厚来动态地调整参照基准。

目前最常用的指标是市盈率和市净率。

我们观察上证指数历年来的市盈率走势就会发现:上证指数不仅比10年前便宜,而且比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要便宜。

A股进入底部,抄底吗?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部A股的市盈率为14倍,市净率为1.6倍,均处于前10%的分位,即A股历史上只有10%的时段估值比目前要低。

当前的市盈率水平已经接近2008年后市场底部的水平,当时A股市盈率为13.2倍;从市净率的比较来看,A股底部特征更加明显:历史大底2005年的998点前后市净率就在1.6倍,与目前持平。

当前A股已经与A股历史上前四次大底部处于同样低的区域,大幅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的24倍,甚至远远低于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

可以说,从估值角度来看,无论是横向与全球资本市场比较,还是纵向历史数据相比,目前的市场估值肯定是处于一个很低的位置。

2

那意味着可以抄底了吗?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你以为的抄底是这样的:

A股进入底部,抄底吗?

但它其实可能是这样的:

A股进入底部,抄底吗?

事实上,底部代表的是“低估区域”,而不是某个特定的点。即便是在2011~2014年所谓的底部,也熬了三年才走出来。也就是说,后市还将震荡反复。

从两三年长周期的维度来看,企业盈利、估值、换手率、交易量、产业资本等可以看出市场正在形成底部。

比如,今年以来,已有458家公司的主要股东(持股5%以上)增持自家股份,增持总金额超过336亿元。产业资本增持潮历来是股市底部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味着最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股东对当前估值的认可。

不过,如果要跟随产业资本进行投资,需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因为产业资本的投资周期往往比较长,不是特别在乎短期内股价的波动。

3

那么,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答案是基金定投。

相比抄底,这是一个更适合大多数普通人的投资方法。

基金定投,也就是基金定期投资。定期,很好理解,可以一月投一次,也可以一周投一次。在每月的固定的某一天,或者每周固定的周几,进行买入基金的操作。

基金定投有几大优点:

第一,收益高。

定投计划收益为复利效应,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收益,通过利滚利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效果会越来越明显。只要坚持定投走完一个牛熊周期,获得10%以上的年化收益并不难,如果在定投计划中,再加入一些策略和方法,收益会更高。

第二,省时省力。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关注投资,定期投入持有并耐心等待丰硕的果实不失为一种好的理财投资选择。

第三,风险相对较低。基金定投一般在一个牛熊周期轮回,熊市开始,牛市卖出。只要在这期间,积攒了足够的筹码,等到牛市来临时卖出,就能获得高收益。市场永远是牛熊交替的,只要你足够耐心,牛市一定会来。

第四,起步门槛低。不同于股票及理财产品等,动辄几万元的门槛。基金定投是持续性、分散投资,不用一次性拿出一大笔钱来投资,特别适合工薪阶层。从每个月的工资里留出几百块或一两千块钱进行基金定投,对日常的生活影响不大。

第五,帮你强制储蓄,养成理财的好习惯。很多人习惯于每个月用了多少钱,剩下多少才储蓄。有了定投之后,就变成了先储蓄再支出,在不知不觉中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

中国股市的特点是牛短熊长,这也是定投能让投资者均摊成本的现实可能。在过去近30年的资本市场中,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大概在5~7年,其中大部分的时间处于熊市低位。在漫长的熊市里,我们把原本零散的资金积少成多的积攒下来,就有了不少低成本的基金份额筹码。而且在较低位置,每一笔成本均摊之后平均持仓成本更低。在牛市到来后,我们就可以把手中的筹码分批卖出锁定利润了。

4

基金定投,投什么?

如果是新手,选择综合性的大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指数等宽基指数;

如果是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市盈率等指标,找到更多处于低估区域的指数进行定投。

A股进入底部,抄底吗?

(图片来源:且慢,2018年7月24日更新)

记得格雷厄姆曾说过一句话:“短期来看,股票市场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才是称重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