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成网红爆款 ,称“只想拍一个打动人的爱情故事”

本以为是一部不温不火的文艺片,可经过这两天的点映,刘若英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却一下子成了网红爆款。据猫眼数据显示,这部将于本周六开映的影片,预售票房已超过6000万,想看人数超过80万,排名同档期首位。而在微博上,该片大V推荐度也高达91%,很多媒体、影评人都将其形容为一部直戳女性观众泪腺、“能让人哭惨了”的温情之作。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这部文艺气息浓厚的影片受到广泛追捧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日前对刘若英进行了采访。

她的想法很单纯

《后来的我们》根据刘若英的散文《回家过年》改编,井柏然和周冬雨饰演两位北漂青年,他们在一次回家过年的火车上相识,因此开启了随后十年分分合合的爱情纠葛。刘若英坦言,改编这个故事源自自己身边的一位朋友,“他是个制片人,有次找我借车回老家过年,我一问才知道他把钱都拿去帮一个导演了,连车都当掉了,片子还没上映,他拿不回钱,又不想让家人觉得他混得不好。”而到了电影中,则变成了两位北漂青年的故事,“每年回家,他们都要面对家人的期许,可不管他们过得好不好,回去的时候都要表现得很好,即便两人分分合合,为了让家人放心,也要假装在一起。但其实,家人对所有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双方都在编织着善意的谎言。”

事实上,与大多数国产爱情片类似,《后来的我们》并没有什么太过复杂的逻辑,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比较矫情的对白,可偏偏它却打动了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女性观众。对此,刘若英有着自己的看法:“我就是想拍一部能感动‘你’的爱情片,当观众看到某句台词、某个场景或某段人物关系时,突然觉得自己也曾有过,忍不住会心一笑,这就够了。”

喜欢周冬雨的未知

就好像两年前的《七月与安生》一样,周冬雨的存在一下子将《后来的我们》拉到了观众身边,她接地气的表演不仅让角色变得真实,甚至把故事也带进了观众的生活。当然,这只是镜头之内的周冬雨,很多观众并不知道进入表演状态的她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演员,甚至很难把控。

“拍摄时,我也常常想要拿手榴弹把她给炸了,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刘若英坦言,自己也做过演员,所以很能设身处地为演员着想,“找她时,确实有很多人跟我说过她的不可控,但我觉得这恰恰是她的优点所在,如果我压抑了她,给她限定条条框框,也许她的光彩就不见了。因为我也是演员,所以我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欣赏并保护周冬雨独特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