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成網紅爆款 ,稱「只想拍一個打動人的愛情故事」

本以為是一部不溫不火的文藝片,可經過這兩天的點映,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卻一下子成了網紅爆款。據貓眼數據顯示,這部將於本週六開映的影片,預售票房已超過6000萬,想看人數超過80萬,排名同檔期首位。而在微博上,該片大V推薦度也高達91%,很多媒體、影評人都將其形容為一部直戳女性觀眾淚腺、“能讓人哭慘了”的溫情之作。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成這部文藝氣息濃厚的影片受到廣泛追捧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日前對劉若英進行了採訪。

她的想法很單純

《後來的我們》根據劉若英的散文《回家過年》改編,井柏然和周冬雨飾演兩位北漂青年,他們在一次回家過年的火車上相識,因此開啟了隨後十年分分合合的愛情糾葛。劉若英坦言,改編這個故事源自自己身邊的一位朋友,“他是個製片人,有次找我借車回老家過年,我一問才知道他把錢都拿去幫一個導演了,連車都當掉了,片子還沒上映,他拿不回錢,又不想讓家人覺得他混得不好。”而到了電影中,則變成了兩位北漂青年的故事,“每年回家,他們都要面對家人的期許,可不管他們過得好不好,回去的時候都要表現得很好,即便兩人分分合合,為了讓家人放心,也要假裝在一起。但其實,家人對所有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雙方都在編織著善意的謊言。”

事實上,與大多數國產愛情片類似,《後來的我們》並沒有什麼太過複雜的邏輯,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比較矯情的對白,可偏偏它卻打動了包括媒體在內的很多女性觀眾。對此,劉若英有著自己的看法:“我就是想拍一部能感動‘你’的愛情片,當觀眾看到某句臺詞、某個場景或某段人物關係時,突然覺得自己也曾有過,忍不住會心一笑,這就夠了。”

喜歡周冬雨的未知

就好像兩年前的《七月與安生》一樣,周冬雨的存在一下子將《後來的我們》拉到了觀眾身邊,她接地氣的表演不僅讓角色變得真實,甚至把故事也帶進了觀眾的生活。當然,這只是鏡頭之內的周冬雨,很多觀眾並不知道進入表演狀態的她是個不按套路出牌的演員,甚至很難把控。

“拍攝時,我也常常想要拿手榴彈把她給炸了,但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劉若英坦言,自己也做過演員,所以很能設身處地為演員著想,“找她時,確實有很多人跟我說過她的不可控,但我覺得這恰恰是她的優點所在,如果我壓抑了她,給她限定條條框框,也許她的光彩就不見了。因為我也是演員,所以我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場去欣賞並保護周冬雨獨特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