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霸」比特大陸的IPO隱憂

這場看似風光的IPO事件,實則暗藏比特大陸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隱憂。而這種隱憂,在“嘉楠耘智”、“億邦科技”身上也有體現。技術瓶頸,幣價波動,營收單一,政策風險;一不留神,比特大陸就會登高跌重。

區塊鏈一詞,最初是一個關於技術與夢想的美好故事。隨著這個故事的廣泛傳播,技術極客們的烏托邦世界也逐漸被入侵。礦霸、交易所逐漸掌握了這個世界的領導權,他們站在金字塔的頂端,看著財富滾滾而來,“高處不勝寒”的隱憂卻從未消失。

2017年,數字貨幣市場在中國遭遇強力監管,動盪局勢下,站在金字塔尖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明槍暗戰不斷,一向“悶聲發大財”的數字貨幣挖礦行業開始走向傳統金融市場,繼“嘉楠耘智”、“億邦科技”赴港IPO之後,礦業的絕對霸主比特大陸也開啟了IPO。三家中國礦機芯片公司緊鑼密鼓籌備上市,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尤其引人注目。

比特大陸一度佔據了全球比特幣礦機70%以上的市場份額,以胡潤2018年一季度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為參照,比特大陸排名已經達到13位,排名超過它的僅有螞蟻金服、滴滴、美團等12家公司,其IPO事件受到資本市場的極大關注。

這場看似風光的IPO事件,實則暗藏比特大陸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隱憂。而這種隱憂,在“嘉楠耘智”、“億邦科技”身上也有體現。

技術瓶頸,幣價波動,營收單一,政策風險;一不留神,比特大陸就會登高跌重。

“礦霸”比特大陸的IPO隱憂

1.風光IPO

2018年8月4日,比特大陸正式完成Pre-IPO輪簽約。本輪投資者包括騰訊、軟銀和中金,本輪融資10億美元,投前估值140億美元,投後估值150億美元。本輪融資將於近期交割。同時,比特大陸將於9月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請表,並於年內在香港正式上市,預計市值300億美元。

此前,比特大陸共完成兩輪融資:2017年9月,比特大陸獲紅杉資本、IDG資本等5000萬美元A輪投資;今年6月獲得紅杉中國領投的3-4億美元的B輪投資,估值為120億美元。

企業上市一般作為融資的渠道之一,從數據上看,比特大陸並不缺錢,為何還要急於上市?企業上市一般都是C輪、D輪之後,比特大陸在A輪後直接開啟了Pre-IPO,並計劃於2018年底在香港上市,是哪些原因讓比特大陸的IPO進度如此之快?

在B輪融資之前,比特大陸外部股東佔比較低,一共不足5%,上市之前,外部股東佔比大概率不超過15%。而無論港股還是美股的上市規則中,對於“集中持股”或社會持股少的上市公司都有較為敏感的審核。本輪投資人透露:“比特大陸要不是外部股東太少,完全沒必要進行這輪(Pre-IPO)融資。”

“比特大陸是個非常值得對手以及整個區塊鏈行業尊重的企業。比特大陸的IPO會真正意義上把區塊鏈/加密貨幣相關的公司帶到主流金融市場。比特大陸本身也會獲得充足的現金以及順暢便捷的融資渠道,對他們自身的發展以及行業的未來有好處。但同時,會擠壓其他礦業相關的公司的未來發展空間。因為礦業本身是重資產運營的行業,便捷低廉的融資渠道是推進礦業公司發展的重要保障。” 科銀資本創始人Jacob Cheng告訴財經網。

2.礦霸崛起

挖礦作為區塊鏈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利潤豐厚,礦機生產更是一個暴利行業。

2009年1月3日,人類歷史上首個比特幣算法程序上線,中本聰首次通過電腦挖礦獲得50個比特幣。

2012年6月,美國一個開發比特幣挖礦機的機構“蝴蝶實驗室”聲稱,他們準備研發一種功能遠勝過當時水平的集成電路式(ASIC)礦機。如果研製成功,蝴蝶實驗室很可能將掌控比特幣世界超51%的算力。

為避免比特幣被蝴蝶實驗室壟斷,嘉楠耘智創始人張楠賡“南瓜張”和“烤貓”蔣信予先後宣佈製造ASIC礦機的計劃。

2013年1月,“南瓜張”研發的第一臺商用ASIC礦機“阿瓦隆”礦機正式發佈,算力更高的ASIC礦機逐步取代電腦和顯卡礦機,成為礦工挖礦的主流選擇。

2013年,比特幣早期佈道者吳忌寒聯合技術天才詹克團創立了比特大陸。4年時間,比特大陸淨盈利從2014年的負2萬元人民幣飆升至2017年的11.8億美元。而2018年,比特大陸僅第一季度的淨利潤就達到了11億美元。而在2016年,比特大陸淨利潤僅為0.97億美元。

作為礦機芯片公司,比特大陸的主營業務以銷售比特幣礦機為主。

“礦霸”比特大陸的IPO隱憂

2013年8月,比特大陸推出第一顆BTC芯片BM1380流片,這顆芯片的工藝節點比當時競爭對手烤貓的BE100功耗好了很多,得到了礦工的認可,實現了幾個億的銷售額。

2014年到2015年初,礦業進入“寒冬”,幣價大跌,比特大陸跟隨整個行業陷入了低谷。但這個寒冬卻戲劇性地成為了比特大陸稱霸行業的歷史節點,當時,比特大陸最大的競爭對手-烤貓,神秘消失了。

2015年,虛擬貨幣市場回暖,加之比特大陸S7礦機(1385芯片)的問世,比特大陸迎來了“春天”。相對於嘉楠耘智的阿瓦隆(Avalon)A6來說,比特大陸S7礦機(1385芯片)的功耗和成本的優勢都很明顯,銷售火爆,銷量20萬臺左右、銷售額達近20億人民幣、市場佔有率達到80%。依靠S7礦機,比特大陸很快打響了名號。

2015年12月,比特大陸推出了S9礦機(1387芯片),比S7礦機(1385芯片)的功耗降低了50%以上,進一步拉開了與當時競爭對手阿瓦隆(AVALON)的距離。

除了銷售螞蟻系列礦機,比特大陸旗下還擁有BTC.com、ConnectBTC、AntPooly、 viabtc4個比特幣礦池,旗下礦池總算力已經超過BTC全網總算力的50%,早已掌握了雙花攻擊的權利。並且在馬太效應下,比特大陸控制的礦池總算力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在這場比特幣算力競賽中,芯片升級研發能力,直接決定著競賽的成敗。比特大陸跑贏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從此成為礦業霸主,站上金字塔頂端。

3.反抗“礦霸”

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初衷是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理想國,而從目前行業的現狀來看,權力似乎越來越集中了。

2018年第一季度,比特幣價格腰斬,比特幣礦機價格隨幣價暴跌而崩盤,礦機價格跳水“坑殺”的除了食物鏈底端的散戶,還有無數的礦機經銷商。而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比特大陸,在幣價暴跌、“礦難”頻發的這一時間段,賺得盆滿缽滿。

國盛證券的報告顯示,比特大陸2018年Q1的淨利潤為11億美元。

比特大陸被指“一家獨大”、“算力壟斷”,從項目創始人,到經銷商,再到礦工,反抗比特大陸的行動一直在上演。

5月21日,LBTC創始人點付大頭直指比特大陸是礦霸和分叉王,5月24日,被BTG創始人廖翔懷疑是攻擊BTG幕後黑手。

2018年7月31日,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發佈推特,稱“比特大陸2018年Q1淨利潤達到11億美元,所有比特幣Q1的總價值為13億美元,挖礦的獎勵要麼歸礦工所得要麼歸礦機制造商,所以如果比特大陸賺這麼多錢的話,給礦工們剩餘的份額就所剩無幾了。”

李啟威的發聲,除了為礦工發聲,多少還有些對比特大陸算力壟斷的不滿。面對李啟威的指責,比特大陸並未給出回應。

有礦機投資者認為,“掌控著全球算力,且擁有極為龐大的礦場,隨著其挖礦規模的擴大,持有大量比特幣的礦機廠商實際已經成為了影響幣價走向的莊家。

對於比特大陸控制了比特幣50%以上的算力這一說法,吳忌寒回應稱,“比特大陸並沒有那麼多比特幣算力,而是“受託”了很多比例的算力。客戶自己運維礦機,只是把算力指向比特大陸經營的礦池,這種算力指向隨時可以變化。如果比特大陸作惡,礦工會把算力切到其他礦池。”

ASIC礦機這種專業設備,一旦發生產品更新換代,算力普遍提升。或者幣價暴跌,挖礦週期也在變長,礦工需要非常久的時間才能賺回成本,甚至根本無法賺回電費,只能停止挖礦,礦機在一夜間就成為了廢鐵。而產品的迭代的權力掌握在礦機廠商手裡。

Siacoin首席開發者大衛•沃裡克在《數字貨幣挖礦的現狀》的這一博客裡指出,部分ASIC製造商自己偷偷使用新礦機挖礦,直到不再盈利再賣給礦工。文章指出,“挖礦設備的總成本不到1000美元,也就是說花10000美元購買礦機的人給礦機制造商帶來巨大的利潤,一臺礦機的利潤足夠製造商再製造9臺礦機。ASIC礦機就是製造商的印鈔機。

根據《紐約時報》2016年一篇名為《比特幣戰爭》的報道,“比特大陸為自己保留了數量可觀的礦機。這些礦機分佈在冰島、美國和中國。”在2016年,這些礦機佔全球比特幣網絡算力的10%。

此前,比特大陸被部分礦工指責在銷售機器前預先挖礦獲益。比特大陸向財經網否認了這一指責,稱比特大陸對秘密採礦實行“零容忍政策”,並且只在小批測試中使用這些非公開設備。

此前比特大陸生產的螞蟻B3礦機,被礦工們曝出涉嫌虛假宣傳、礦機算力不足、二手礦機賣散戶等系列問題,比特大陸陷入礦工維權的糾紛之中。

“比特大陸現在一家獨大,完全無視礦工們的聲音,這跟比特幣世界裡所提倡的去中心化,完全是南轅北轍。”礦工李楠表示。

比特大陸的獨大將是暫時性的現象。因為區塊鏈行業的特徵就是去中心化,這與中心化的公司業態從某種方面來說是衝突的。所以無論從行業競爭抑或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來說,這種一家獨大的模式肯定會被打破的。談替代為時過早,但是未來一定是充分競爭的態勢,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狀態。”科銀資本創始人Jacob Cheng表示。

4.技術瓶頸

“比特大陸在今年以前確實獨領風騷了,但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比特大陸的市場份額、江湖地位其實會受到很多衝擊。整個市場會進入到更加複雜的一個競爭局面,而且價格戰一定會出現。”F5Tech集團創始人、LoMoStar創始人、Xstar創始人熊立健(高原飛熊)告訴財經網。

對於礦機芯片行業來說,除了芯片本身成本,最核心的指標只有一個:功耗比,也就是挖一個比特幣需要的電力或每T算力的功耗(W/Ths)。礦機芯片公司都在用盡一切辦法降低W/Ths值,以降低礦機的功耗。節約的電費直接成為礦工的利潤,也會促進礦機公司的銷售。

比特大陸依靠S9礦機(1387芯片)打敗了無數競爭對手,成為礦業霸主。然而,近兩年來,比特大陸在最重要的BTC產品線上並沒有推出任何具有顛覆性優勢的新芯片、新礦機,依然是靠2016年推出的S9礦機支撐市場,但該產品技術指標已經被競爭對手超越,芯動BTC礦機的功耗比比特大陸少20%多,神馬礦機M10的功耗比比特大陸少40%。

據業內人士透露,2017年以來,比特大陸的核心產品比特幣礦機芯片屢遭市場冷落。2017年2月,BTC 16nm(納米)芯片優化版本BM1X89芯片失敗。2017年12月,BTC 12nm版本BM1X90芯片失敗。2018年3月,BTC 10nm版本BM1X93芯片失敗。

據悉,2017年第四季度,比特大陸斥巨資採購已經過氣的BM1385 28 nm WAFER(晶圓)芯片,用來生產新型號礦機V9。但是,礦工們很快發現V9礦機就是S7礦機,這批造價20個億的100多萬臺V9礦機至今仍塵封在比特大陸的倉庫。

2017年末,比特大陸斥資10億人民幣,採購沒有經過驗證的12nm BTC芯片BM1X90的RISK WAFER,期望流片成功同時備料生產礦機,以失敗告終。

2018年初,比特大陸投資30億人民幣下單採購10nm BM1X93芯片的 RISK WAFER,芯片設計再次失敗。

比特大陸向財經網回應稱以上數據不實,但對於近兩年在技術研發上取得了何種突破,比特大陸並未做出任何具體解釋。

據全天候科技,比特大陸將於9月份推出7納米asic礦機芯片。據財經網瞭解,7納米礦機芯片已有國內外多家廠家推出。

2018年6月,日本科技公司GMO集團宣佈其7納米礦機芯片已經接受預訂貨,10月份量產,屆時全網算力將比現在增加9倍。GMO公佈了GMO B2礦機的價格及參數。這款礦機搭載了7納米ASIC挖礦芯片,算力為24TH/s,而電力消耗能減少20%,網絡設備的成本也將減少1/55。在這樣的技術標準下,比特大陸不會有太多優勢。

據一位接近比特大陸的知情人士消息,核心人員的出走是比特大陸的出現技術瓶頸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礦機芯片行業來說,失去了人才和技術優勢,其實就是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比特大陸研發的萊特幣L3、以太坊D3、Zcash Z9等礦機芯片,其技術指標也已被競爭對手“芯動科技”等對手趕超,比特大陸的技術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頹勢已現。”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比特大陸。

5.市場之憂、政策之患

Tokenclub區塊鏈分析師孫航表示,“礦機廠商對下游市場的反應,略滯後於數字貨幣幣值波動1~2個月,由於2017年全年、尤其是四季度數字貨幣市場空前火爆,所以礦機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務數據比較好看。隨著幣價下跌、市場礦機需求下降,不出意外的話,礦機廠商二季度的財報可能會大大低於市場年初的預期,也就是說,在未來幾個月比特大陸的營收會下降,難以支撐起更高的估值。

“市場使得這個行業進入到一個熊市的狀態,不管是礦機廠商,礦工、礦場,現在其實都在做好過冬的準備。比特大陸接下來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率會受到衝擊,財務指標會下降。所以趕在這個時機IPO,原因也是可想而知的。”高原飛熊告訴財經網。

除了資本市場可能發生的估值變化以及加密貨幣的幣價的不確定性,政策風險也是比特大陸必須面對的問題。

2017年11月份,國家電網四川甘孜州電力有限責任公司丹巴縣供電分公司發佈《關於禁止比特幣生產的緊急通知》,禁止耗電巨大,並可能存在的偷電行為的比特幣礦場。

2018年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相關挖礦企業的整治文件,直接引發礦圈大規模恐慌。

2018年3月,傳中國將關閉比特幣礦場。吳忌寒稱比特大陸為此正研擬措施以應對政策風險,規劃進軍人工智能芯片、加強區塊鏈領域投資,同時加速海外佈局。

2018年7月23日,新疆地區發佈關於清退虛擬貨幣挖礦企業的通知。要求發電企業於今年8月30日前完成違規用電虛擬貨幣生產企業——“挖礦”企業的清退工作。

當挖礦面對政策擠壓,幣價持續下跌,繼續專注礦機可能將比特大陸引向險境。

6.AI“自救”

最近兩年在技術上遭遇瓶頸,資本市場和政策的不確定性,或許是比特大陸赴港IPO、尋求AI轉型的原因之一。

2017年11月,比特大陸發佈了量產加速計算AI芯片(TPU)——Sophon BM1680(算豐),吳忌寒表示,“比特大陸經過區塊鏈芯片領域的發展,擁有優秀的芯片研發人才資源,全球多個國家設有研發辦公室。在高速度、低功耗電路的設計上,我們積累很多。比特大陸目前這塊業務的營收佔比仍很小,預計未來5年內比特大陸40%的收入將來自AI芯片。”。

據比特大陸產品戰略總監湯煒偉介紹,比特大陸的第二代AI芯片Sophon BM1682已經在2018年3月量產,第三代算豐1684將在今年9月份流片,第4季度量產,使用臺積電的12nm工藝,其性能指標將達到6T運算力、30W功耗、同時還支持FP16、INT8等低精度計算。2018年底這一代是基於12納米的一個最新工藝。未來會主要佈局在安防+AI 、互聯網+AI、城市大數據+AI三大領域。”

“礦霸”比特大陸的IPO隱憂

比特大陸重金打造的AI芯片性能如何呢?

以已經量產的Sophon BM1682為例,其功耗為10(w/t),而寒武紀dadiannao的功耗僅為2.8(w/t),比特大陸重金打造的AI芯片的功耗是其競爭對手寒武紀的3倍多。

“挖礦需要大量重複的邏輯運算,挖礦芯片重複大量簡單的邏輯運算單元即可,設計比較單一。而AI芯片不僅需要海量運算,也需要高度的靈活性、高效的數據交互效率,去迎合快速多變的深度學習算法的演進,不斷適應神經網絡的奇思妙想,這和ASIC挖礦芯片的設計思路天差地別。”深圳地區一家AI公司芯片業務負責人曾表示。

國盛證券在報告中表示,雖然目前中國大陸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眾多,但提高估值的資源搶奪戰一旦開打,大者恆大趨勢確立,許多無法獲得優質資源,不能吸引優秀人才的新興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將註定被淘汰。

7.虛晃一槍

ASIC礦機芯片和AI芯片設計有相通的地方,AI芯片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想要參與市場的競爭,性能十分關鍵。然而,這個領域中有多個技術儲備雄厚且經過多年市場篩選的企業存在,與高通、海思、谷歌、AMD、英偉達相比,比特大陸並無優勢。

比特大陸轉型人工智能領域,但研發的AI芯片其實是簡化版的GPU,可以用來做以太坊、zcash等所謂顯卡算法的數字貨幣礦機。比特大陸的AI芯片大量出貨並沒有在AI行業,而是用於製造了以太坊礦機,zcash礦機等其他行業的一些礦機。”一位業內資深從業人員告訴財經網。

財經網就此向比特大陸求證,得到回應“目前不方便接受採訪”。

如果比特大陸研發的AI芯片的大量出貨並沒有在AI行業,而是用於大量製造以太坊等虛擬貨幣礦機,那麼所謂的AI轉型其實只是虛晃一槍,掛著人工智能的招牌繼續在做礦機,不用擔心與高通、海思、谷歌、AMD、英偉達等巨頭競爭了。

這場看似風光的IPO事件,實則暗藏了比特大陸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隱憂。

比特大陸的崛起始於ASIC高效率挖礦芯片的出現,ASIC芯片完爆顯卡GPU的挖礦效率。但是目前比特大陸已經在ASIC芯片的能耗/算力比戰場上出現頹勢,核心人員出走,導致產品迭代問題,技術瓶頸難以突破;而AI芯片挖礦又退回到傳統的GPU兼容挖礦思路,目前看來這種設計並不能與專業ASIC挖礦芯片抗衡,同時AI芯片列強環伺,比特大陸優勢難尋。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卻不道流年暗中偷換,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往往轉瞬即逝。以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速度,即使強如霸主,擴張一旦失衡,踏錯了路,也難免會登高跌重。

文章轉自金色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