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医疗在山西——变“病人跑”为“医生和技术跑”

“巡回医疗下派乡村专家百余人,巡回医疗诊疗服务上万人。”这是自2017年4月平定县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在巡回医疗方面取得的成绩。平定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县,变“病人跑”为“医生和技术跑”,开展巡回医疗,让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基层服务。

7月25日,记者跟随平定县人民医院和岔口乡卫生院医务人员组成的巡回医疗队,来到了岔口乡东峪井村。

巡回医疗在山西——变“病人跑”为“医生和技术跑”

东峪井村位于平定县北部,距离县城35公里,距离乡政府8公里,常住人口200多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10人。这里的人们总是为“出门难、看病难”而犯愁。听说巡回医疗队来义诊了,这个寂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前来检查的村民簇拥在村卫生室。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到村卫生室,但是村里的医疗条件有限,遇到突发状况,只能找人送到县里的医院。”村民赵何连告诉记者,村里太偏僻距离县城远,打车到县城里需要100多块,花钱不说有些病还耽搁在路上。

“巡回医疗队的大夫来村里看病,让我们感到很放心。大家不仅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学到了很多预防保健知识。”一个刚量完血压的村民说道。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村民们自觉地排队就诊,医务人员们耐心地询问病情,检查身体,接受健康知识咨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梁全来是东峪井村的一名村医。采访中间,他要和巡回医疗队的队员一起去看望村里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征得同意后,记者便一同随行。

这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叫梁七孩,今年74岁,患有脑出血后遗症,半身不遂。“因为村卫生室缺少检查仪器和设备,巡回医疗车来义诊时我就带着他们来给老人做检查。”梁全来告诉记者,老人比较可怜,儿女都在外地打工。生活自理比较困难,生病后更是艰难。有时候半夜有突发情况打电话,他就得隔着半个村子骑着摩托车赶过来。像梁七孩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东峪井村还有三位,巡回医疗队的到来切实给他们提供了健康保障。

穿梭于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上门诊疗是平定县巡回医疗工作的一个缩影。

巡回医疗在山西——变“病人跑”为“医生和技术跑”

近两年来,平定县把“实施边远乡村巡回医疗服务工程”作为县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为了切实把实事办实,解决边远山区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平定县专门印发了《平定县关于实施边远乡村巡回医疗服务工程实施方案》。巡回医疗工作由县医疗集团为统领,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支撑,12支巡回医疗队为抓手(2支县级巡回医疗队、10支乡镇巡回医疗队),与对口支援、医联体建设、健康扶贫、公共卫生服务等相结合,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使巡回医疗覆盖10个乡镇81个没有村医和村医服务能力弱的村。

截至今年5月份,医疗集团共派出参加巡回医疗的医务人员1000余次,服务群众1万余次,65岁以上老年人、5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群体检率达85%,真正为边远乡村的群众带去了健康福音。(本报记者 郝梓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