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醫療在山西——變「病人跑」爲「醫生和技術跑」

“巡迴醫療下派鄉村專家百餘人,巡迴醫療診療服務上萬人。”這是自2017年4月平定縣醫療集團成立以來,在巡迴醫療方面取得的成績。平定縣作為全省第一批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試點縣,變“病人跑”為“醫生和技術跑”,開展巡迴醫療,讓醫療資源下沉,助力基層服務。

7月25日,記者跟隨平定縣人民醫院和岔口鄉衛生院醫務人員組成的巡迴醫療隊,來到了岔口鄉東峪井村。

巡迴醫療在山西——變“病人跑”為“醫生和技術跑”

東峪井村位於平定縣北部,距離縣城35公里,距離鄉政府8公里,常住人口200多人,65週歲以上老年人就有110人。這裡的人們總是為“出門難、看病難”而犯愁。聽說巡迴醫療隊來義診了,這個寂靜的小山村頓時熱鬧起來,前來檢查的村民簇擁在村衛生室。

“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就到村衛生室,但是村裡的醫療條件有限,遇到突發狀況,只能找人送到縣裡的醫院。”村民趙何連告訴記者,村裡太偏僻距離縣城遠,打車到縣城裡需要100多塊,花錢不說有些病還耽擱在路上。

“巡迴醫療隊的大夫來村裡看病,讓我們感到很放心。大家不僅瞭解了自己的身體狀況,還學到了很多預防保健知識。”一個剛量完血壓的村民說道。量血壓、測血糖、做心電圖,村民們自覺地排隊就診,醫務人員們耐心地詢問病情,檢查身體,接受健康知識諮詢,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梁全來是東峪井村的一名村醫。採訪中間,他要和巡迴醫療隊的隊員一起去看望村裡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徵得同意後,記者便一同隨行。

這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叫梁七孩,今年74歲,患有腦出血後遺症,半身不遂。“因為村衛生室缺少檢查儀器和設備,巡迴醫療車來義診時我就帶著他們來給老人做檢查。”梁全來告訴記者,老人比較可憐,兒女都在外地打工。生活自理比較困難,生病後更是艱難。有時候半夜有突發情況打電話,他就得隔著半個村子騎著摩托車趕過來。像梁七孩這樣行動不便的老人,東峪井村還有三位,巡迴醫療隊的到來切實給他們提供了健康保障。

穿梭于田間地頭,“走村串戶”上門診療是平定縣巡迴醫療工作的一個縮影。

巡迴醫療在山西——變“病人跑”為“醫生和技術跑”

近兩年來,平定縣把“實施邊遠鄉村巡迴醫療服務工程”作為縣政府為民興辦的實事之一。為了切實把實事辦實,解決邊遠山區群眾的看病就醫問題,平定縣專門印發了《平定縣關於實施邊遠鄉村巡迴醫療服務工程實施方案》。巡迴醫療工作由縣醫療集團為統領,以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為支撐,12支巡迴醫療隊為抓手(2支縣級巡迴醫療隊、10支鄉鎮巡迴醫療隊),與對口支援、醫聯體建設、健康扶貧、公共衛生服務等相結合,採取劃片包乾的方式,使巡迴醫療覆蓋10個鄉鎮81個沒有村醫和村醫服務能力弱的村。

截至今年5月份,醫療集團共派出參加巡迴醫療的醫務人員1000餘次,服務群眾1萬餘次,65歲以上老年人、50歲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群體檢率達85%,真正為邊遠鄉村的群眾帶去了健康福音。(本報記者 郝梓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