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被用错的四个人,有庸才也有天才,历史因他们而发生巨变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就是希望后世能以史为鉴。历史上有许多有智慧的人,他们可以给后世人指明方向,使得不我们会轻易犯错。当然,也有些愚蠢之人,他们用血和泪的教训,提醒着我们,千万不要重蹈覆辙。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历史上四个被用错的人。

史上被用错的四个人,有庸才也有天才,历史因他们而发生巨变

慕容彦超

后汉皇帝刘承佑杀死郭威一家,将郭威逼反。郭威率军攻向后汉都城洛阳,刘承佑慌忙召集天下兵马勤王。其中到的最早的也是最活跃的就是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此人真是个奇葩。因他最为活跃,所以刘承佑把击退郭威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封他为此战的主帅。

慕容彦超也信誓旦旦的说:“臣必胜。”这句话相当于给刘承佑吃了一剂定心丸,他安安稳稳的站在洛阳城楼上观战。一开始,慕容彦超的却没有什么反常,他甚至是身先士卒,亲自带着军队像郭威军发起了冲锋。刘承佑见慕容彦超冲在最前面,很是英勇。心中甚是欣慰,可这欣慰仅仅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因为慕容彦超的军队刚与郭威军队短兵交锋时,忽然 慕容彦超的军队开始向后退却。慕容彦超第一个逃跑了!主帅都逃了,军心涣散,军队也无心恋战,士兵都跟随主帅逃亡。

郭威以及他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慕容彦超与他的士兵就逃离战场了。战场上只留下郭威一方的军队愣愣的站在那里,一脸懵逼的看着敌军逃跑。

总结:被敌人套路没有什么,要防着被自己人套路,那才是真的欲哭无泪。这么不靠谱的人都能做节度使,也难怪刘承佑把国运都压在这么不靠谱的人身上。

史上被用错的四个人,有庸才也有天才,历史因他们而发生巨变

纸上谈兵--赵括

赵括在今天的人眼中,绝对是个逗比。不过在那个时代,能看出赵括是逗比的人,可能就只有他老爹赵奢了。话说赵奢在当时也是位风云人物,谈起兵法来说滔滔不绝。俨然是一代战神,所以那时的赵国,除了赵奢以外,都被赵括的表面蒙蔽了。赵武灵王不顾赵奢的极力反对,将廉颇换下来,命赵括为帅,抵御入侵的秦国大军。

此战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这一战成就了一位战神,他就是杀神白起。长平一战他坑杀了赵军近四十万人,这也是他一生的污点所在。

总结:往往是那些口若悬河,又装腔作势的人。在一些决定前途命运的事情上,决定不能受其蛊惑。

史上被用错的四个人,有庸才也有天才,历史因他们而发生巨变

胸怀大志的太监--王振

明英宗朱祁镇还是太子的时候,他有个老师,叫王振。王振是个能忍辱负重的人,他本是秀才出身,在家乡做个小官。他心有大志,不想这一生碌碌无为。他听说宫中招有学识的太监,教皇子公主读书。王振很是心动,他已有了家庭儿女,就心一狠割了自己,进宫做了太监。

命运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王振在宫中是教朱祁镇读书的。当然,那时候,朱祁镇还不是太子。但是王振很用心的教导朱祁镇,朱祁镇对王振也很尊敬。后来,朱祁镇当上了皇帝。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振也从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朱祁镇对王振是言听计从。久而久之,王振独揽大权。

不知道王振哪根脑子搭错了,在他听说瓦剌布造反时。内心的民族感油然而生,他立誓要成为岳飞那样的人。可惜他是个太监,不能指挥大军平叛。于是他灵机一动,只要带上皇上,他就可以跟随皇上御驾亲征。这样他就可以指挥军队了。

太监就好好当太监,非要做着大将军的梦。结果,由于王振的瞎指挥,最终明朝的平乱大军全军覆没。最为屈辱的是,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了。

总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可以了,过分插手别的事,最终结局是害人害己。

史上被用错的四个人,有庸才也有天才,历史因他们而发生巨变

鹰眼狼顾--司马懿

司马懿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阴谋家。此人很能隐忍,老辣程度不在诸葛亮之下。曹魏就是用错了这个人,才导致曹操呕心沥血打下来的江山不保。曹操、刘备、孙权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打得你死我活那么多年,却便宜了一个局外人。他们要是泉下有知,肯定追悔莫及,可能连打都不想打了。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司马懿。

总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不要小看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人,他们不爆发则已,一爆发必定是积聚了许久的力量,破坏力是极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