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囚犯含冤致死,臨刑提一個要求,連發3個毒誓,劊子手都哭了

美女臨刑前要了一樣東西,留下三個了毒誓,劊子手都忍不住號啕大哭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的奴隸制社會時期以及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都是人治“皇權大於法制”的社會。這種不以法律為準繩,僅憑統治者個人的好惡以及錢財、身份地位的高低來作為評判標準的社會,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很多的冤假錯案,一旦這些冤假錯案得不到即使有效的糾正和整改,就會使封建統治者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美女囚犯含冤致死,臨刑提一個要求,連發3個毒誓,劊子手都哭了

一股無形的怒氣和怨氣就會在老百姓的心中滋生,久而久之,隨著這種民怨的不斷累積和增長,封疆王朝獨裁統治的根基就會產生動搖。正如同民國時期大文學家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無論是奴隸制還是封建制,這種冤假錯案的例子十分普遍,例如春秋戰國時期大軍事家伍子胥將軍的“浮屍”案,南宋時期民族英雄岳飛元帥的“莫須有”案,以及明朝時期“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王朝續命長達200餘年的“于謙”案等等。

美女囚犯含冤致死,臨刑提一個要求,連發3個毒誓,劊子手都哭了

今天小編要來給大家講述的是元朝著名雜曲家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唐詩、宋詞以及元曲都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藝術來源於現實,又往往要高於現實,所以關於藝術上要表達的一些東西,我們必須要謹慎的吸收和揣測,不然我們的眼睛就會被矇蔽和誤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中國老百姓的身上都流淌著一種勤勞樸實的精神,尤其是在古代人們普遍相信“天道輪迴,因果報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所謂的“天道輪迴,善惡到頭終有報”只不過是封建統治階級愚弄百姓的一種手段而已。

美女囚犯含冤致死,臨刑提一個要求,連發3個毒誓,劊子手都哭了

現實中發生的情況和封建統治階級宣揚的往往相反,是一種:“為善的受貧窮命更短,作惡的享富貴又延年”。每每想到這裡的時候,我們都會對善良淳樸的古代老百姓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心情,同時也會對可惡的封建獨裁統治產生一種無名之火。

竇娥冤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名叫“竇娥”的美貌女子含冤入獄,又被貪官勾結惡霸誣陷致死的故事。竇娥原本是窮酸秀才竇天章的女兒,只因竇天章欠蔡婆婆銀兩,而不得已將自己沉魚落雁之容的女兒竇娥買於蔡婆婆家,做了一名可憐的童養媳。

美女囚犯含冤致死,臨刑提一個要求,連發3個毒誓,劊子手都哭了

可是,故事到此遠未結束,竇天章獨自一人前往京城趕考去了,蔡婆婆的兒子在不久之後也以為疾病而去世,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更加雪上加霜。年輕的竇娥不得不拋頭露面,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打工、種地以及操持家務讓竇娥每天都累得苦不堪言。

沒想到當地的一個地主惡霸張驢兒在一次外出的過程中,無意中看上了“傾國傾城”的竇娥,想要強行將竇娥拐擄到自己的家中欲行不軌。最終都被竇娥機智的躲了過去,張驢兒無奈只好讓媒婆前往蔡婆婆家給自己提親,然而,張驢兒非但沒有準備必要的彩禮還要惡言恐嚇蔡婆婆,自然得到了蔡婆婆的嚴詞拒絕。

張驢兒一計不成有生出一毒計,他和自己的父親假裝外出經商來到蔡婆婆家中吃飯,張驢兒在飯菜中放入了事先準備好的毒藥,想要趁毒死這個阻撓自己和竇娥好事的蔡婆婆。不料陰差陽錯的毒死了自己的老爹,心狠手辣的張驢兒就地撒潑一口咬定是蔡婆婆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一紙訴狀將蔡婆婆和竇娥告上了官府。

美女囚犯含冤致死,臨刑提一個要求,連發3個毒誓,劊子手都哭了

張驢兒勾結官府,竇娥自知官官相護的社會,無論自己如何辯解都無法洗清自己的冤屈,為了拯救自己的婆婆無奈之下只要違心承認了自己的毒殺張驢兒父親的事情。竇娥以“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臨刑前最後一刻竇娥心有不甘,索要了三尺白蓮,留下了三個毒誓:第一:血濺白練;第二:六月飛雪;第三:三年大旱。

可能是竇娥的冤情感動了上天吧,竇娥臨死前最後一刻留下的三個毒誓一一應驗,劊子手和全程觀看行刑的數萬老百姓看到這種景象之後,都忍不住號啕大哭,哭聲震天似乎都在為竇娥的冤情而控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