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爆雷後,借款人借的錢還需要還嗎?

P2P行業,最近雷聲不斷,聯璧金融、唐小僧等四大高返平臺先後出事,就連一些"上市系""國資系"平臺也在接連爆雷。當平臺暴雷以後好多人都束手無策,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幹啥,甚至被很多偽專家給忽悠了。對投資人而言,恐慌還在持續蔓延;可是對借款人而言,要不要還錢,卻成了一個令人糾結的難題。

P2P平臺爆雷後,借款人借的錢還需要還嗎?

近日,小編就收到了眾多網友的留言詢問,其中大家問的最多的就是P2P平臺爆雷後,要不要還錢的問題。其中有一個是這樣的:我在XX平臺(某P2P)借了3萬塊,還沒到還款日,上個月突然爆雷了,官網打不開,客服聯繫不上,找不到對接人。這種情況,我這3萬元借款還要還嗎?其實小編也明白大家心裡的擔憂所在,接下來小編就詳細幫大家解答一下P2P爆雷後各方的擔憂,一起為P2P維權支招。

P2P平臺爆雷後,借款人借的錢還需要還嗎?

在支招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P2P平臺逾期或跑路應該屬於什麼性質?

這個需要從平臺本身業務的合規性來看,如果平臺本身業務真實且沒有違規,只是個別項目逾期,從法律上講,平臺無刑事責任也沒有替借款人還款的義務。

這個時候借款人還錢自然沒有迴避的可能了,投資者可以通過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借款人償還。但很多出事的平臺其實都有發假標或自融,這樣平臺的行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那麼投資人就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把挽回損失的希望寄於公安機關了,這時候只能"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了"

事實上,2018年6月30日網貸備案的大限將至,但從四月起,備案延期的消息就鬧得滿城風雨。多位業內人士對備案延期予以肯定的同時,也指出監管部門正在加大了"排雷"力度。其實,近期暴雷的平臺自身都有一定的問題,有的是高利貸,有的是非法集資,有的是金融詐騙,很多都是打著"高收益高回報"的旗幟吸引了投資人的入坑。但這些投資人趨之若鶩的同時是否想過高回報的同時還會有高風險呢?任何投資,收益和風險都是成反比的,這是市場規律。其實在投資人投資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一點。

P2P平臺爆雷後,借款人借的錢還需要還嗎?

大律司支招:平臺跑路或倒閉後,投資者如何最大程度挽回損失呢?

P2P平臺倒閉或跑路後,很多投資者到處尋醫問藥,期望儘快找到挽回損失的方式,其實很多投資者在投資之初就已明白P2P的高風險性,無非是經不住其高回報的誘惑,大膽的博了個風險期。只可惜這次栽進去了,未能在風險期到來之前及時收手撤退而已。下面為投資者列舉三招,以期最大程度挽回損失。

第一,發揮集體力量,組團理性協商。P2P平臺一旦暴雷,牽涉人數多,單個個體維權的成本高、週期長。因此,投資人可聯手組團,這樣既能分攤維權成本,而且能夠擴大輿論影響力,獲得社會媒體和政府部門的關注。同時,組團還可以共同探討維權事宜,並選舉相關代表進行協商。如果平臺需承擔還款違約責任,而其自身有房產、車輛等抵押物,可以讓平臺方儘可能用現有的不動產、抵押物等變現賠償,如果最終能協商解決,各方萬般歡喜。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採取組團形式維權務必要理性,"橫幅圍堵""遊行示威"等方式容易引起負面影響,而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還可能致使自身身陷囹圄,從而導致"人財兩空"。

第二,發現問題提前佈局,善用各類投訴渠道。一旦發現P2P平臺存在問題,投資人應當迅速行動進行投訴,儘量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就目前而言,主流的投訴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官方渠道,如一些金融監管部門的投訴舉報熱線、網站等;

(2)行業自律組織渠道,以互聯網金融行業為例,中央和地方互聯網金融協會往往會承擔部分的投訴處理或轉報職能;

(3)尋求社會媒體或者記者等曝光與協助;

(4)某些非官方投訴渠道,如新浪推出的"黑貓投訴"等;

(5)必要時,也可以選擇直接報警的方式。

第三,運用司法手段維權。首先,投資人應注意保留相關證據材料,而且應當儘可能地拿到原件。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類:

(1)自身與P2P平臺關係的證明資料,如與該平臺簽訂的借款協議、轉賬記錄、網站服務協議等;

(2)平臺相關資料,包括產品宣傳材料、平臺網站截圖、公司內部照片及管理團隊等;

(3)平臺溝通記錄,如短信、微信、電子郵件、電話錄音等;

(4)實際借款人的身份證、住址、電話及銀行賬戶等信息;

(5)儘可能掌握平臺方及借款人,甚至擔保人的財產線索,如不動產、股權、車輛等,以備後期申請財產保全所需。其次,向有權司法機關提起民事訴訟。

P2P平臺爆雷後,借款人借的錢還需要還嗎?

一般而言,投資人應向按合同約定的法院提起訴訟,如合同沒有約定,可向平臺所在地或者借款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終以法院生效判決書的形式確定債權,並申請強制執行等措施收回錢款。此種手段主要針對合法的P2P平臺,投資人可直接向實際借款人主張債權,亦可以要求借款人支付合理的利息或承擔逾期還款損失。最後,向公安機關報案,由法院通過審判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並將追討回來的款項返還投資人。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投資人既可以在平臺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亦可在自身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及財產遭受損失地的公安機關進行報案。報案時,投資人應提供初步證據,選擇一個或多個罪名(常見罪名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集資罪等)。此種手段主要針對那些可能涉嫌犯罪的P2P平臺,一旦公安機關立案,會迅速組織偵查布控,追討效率高。

當然,此類刑民交叉案件一般會遵循"先刑後民"原則,需經過刑事偵查、審查起訴、刑事審判等多個環節,耗時較長。因此,投資人需要作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P2P平臺爆雷後,借款人借的錢還需要還嗎?

借款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平臺倒閉或跑路後,到底還用不用還錢?

其實答案很簡單:看運氣。

正常來說即便平臺倒閉或者跑路,電子合同依舊真實存在,如果投資人通過法院維權,借款人應該按照合同內容,履行償還義務。如拒不履行,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具體懲罰措施要看法院判決。

2018年,國家對徵信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百行徵信已掛牌運營,而全國各地到處都在進行"打擊老賴"等執法行動。這是一個信號,對於"不還錢",尤其是"有能力償還卻拒不履行"的人,絕對是大大的"利空"。所以奉勸多數借款人還是依法履行合同為妙,免得上了徵信黑名單,那就不好玩嘍!

但是如果借款人在還款中的平臺跑了無法調單更無催收之說,而且平臺倒閉前沒有把這些用戶拉上徵信墊背,那麼大家都懂的!

運營人員:大律司

更多P2P維權內容諮詢,敬請關注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