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石油城发力特色小镇

甘肃玉门:石油城发力特色小镇

玉门作为甘肃河西走廊上的一座石油名城,在改变石油一业独大向多元发展的格局、变身为新能源示范基地的同时,借助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小镇的机遇,高起点谋划建设特色小镇。

玉门市市长何正军表示,在特色小镇建设上,玉门按照“有主导产业和经营实体,产城融合,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原则,在具备产业优势和人口密集区域拟规划建设光热小镇、枸杞小镇、石油小镇和赤金小镇,以特色产业融合带动民生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从记者在玉门实地走访石油小镇、光热小镇、枸杞小镇项目所在地的情况来看,玉门市所打造的特色小镇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及配套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很大。

石油名城变身新能源示范基地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39年我国第一口工业油井在玉门投产,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并随之担负起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院”和“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三大四出”历史重任。

玉门也是甘肃风电产业的发祥地、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启动地和主战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一类太阳能资源区、二类风资源区。如今,石油名城玉门已变身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自1997年甘肃省第一个实验示范性风电场在玉门建成以来,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玉门市已建成各类电力装机达到372万千瓦,其中风电240万千瓦、光电20万千瓦、水电17.2万千瓦、火电91.8万千瓦、生物质能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到114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46.1亿元,初步形成了风、光、水、火、生物质能等多能并举、互补开发的多元产业体系,在全国能源和电力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2010年,玉门市被授予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并连续三年跻身“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正在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的全国一流新能源示范基地。

玉门是国家首批28个“多规合一”和甘肃省17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之一。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聚集发展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玉门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

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小镇

为建好特色小镇,玉门市做了大量“功课”。经过盘点和梳理,玉门市今年9月份出台《关于协调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环境提升的意见》,提出要规划建设光热小镇、石油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在条件较好的清泉乡跃进村等3个村试点建设田园综合体,在玉门镇沙梁子社区等试点建设3个新型业态村。

9月27日,玉门市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策划研讨会隆重举行,邀请15家国内知名设计院所和企业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及策划人,共同为玉门市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量身打造规划蓝图。其中,北京东方创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裴跃军以前瞻理念所做的规划,在研讨会现场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和关注。设计专家与玉门各乡镇、相关部门人员的互动研讨,也使玉门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路更加明晰、规划更趋科学、发展更有前景。

据何正军介绍,光热小镇主要依托花海镇500万千瓦光热示范基地,打造光热发电及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完善基础设施,引进研发机构,配套支架、储能等装备制造项目;规划新能源融合项目、远距离输热项目,带动花海片区一镇三乡产城融合发展。

枸杞小镇主要是整合枸杞种植区、观光体验区,建设枸杞产品加工区、交易区和展示区,研究规划乡土文化和餐饮民俗区;组建国有控股枸杞公司入驻枸杞小镇,依托自有基地、现有枸杞合作社及农户,注册商标,打造三品一标及GAP,开展多种模式的销售、检验及推广。

石油小镇主要依托玉门油田公司延长石化产业链,建设石化产业园;依托老市区自然和人文景观,打造石油河峡谷景观带、五十年代老街和油城公园;在现有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工业旅游和红色教育,为老市区重新注入新的活力。

赤金小镇依托赤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规划建设魔山-朝阳村、赤金峡金峡村、红山寺-铁人村三大片区,建设连接景区快速道路,配套发展旅游服务业;围绕集镇和中心村进行规划建设,吸引群众向集镇和中心村靠拢,促进村民集中居住。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上,玉门则探索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第一批在条件较好的清泉乡跃进村、柳河镇红旗村、黄闸湾镇泽湖村先行开展试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