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淵源(一)

在晉國的魏氏,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家族。他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的家族。

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於畢,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

魏氏,原是姬姓的後代。是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的後代,武王伐紂,被封於畢地。故稱畢氏。

魏氏淵源(一)

而畢公高,地位崇高。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代散落。

魏氏,始祖畢公高,封於畢,為畢氏。杜預曰:‘畢在長安西北’。今長安縣西有杜山,又曰畢陌。至畢萬事晉,封於魏。杜預曰,魏在河東河北縣。河北今為平陸縣,陝州治有魏城。後雖遷徙不常,自封魏之後皆號魏,惟徙梁之後,亦謂之梁。畢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蓋庶子也,故云姬姓之別族。周武王伐紂,而高封於畢,其後絕封為庶人。其苗裔曰畢萬,卜事晉,遇屯之比,辛廖佔之,曰:‘吉。此公侯之卦。’(《通志》)

等到畢國滅亡,畢氏的子孫,畢萬逃奔晉國。之所以逃奔晉國,因為此時晉國滅除桓莊之族,正是用人之際,所以畢萬去往晉國。

獻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初,畢萬卜事晉,遇屯之比。辛廖佔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晉獻公時期,正是晉國開疆之時,公元前661年,晉國作二軍。獻公為上軍,太子申生為下軍,趙夙為御,畢萬為右。出兵攻打各國。凱旋以後,畢萬倍封在魏,於是稱之為魏氏。

故而魏氏和畢氏,是同一個祖先。

而卜偃更是認為,畢氏必定能夠昌盛。

魏氏淵源(一)

畢萬封十一年,晉獻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諸子事晉公子重耳。晉獻公之二十一年,武子從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為晉文公,而令魏武子襲魏氏之後封,列為大夫,治於魏。生悼子。

在晉重耳時期,畢萬之孫魏犨,跟隨重耳出亡。然後重耳成為晉文公,並沒有給魏氏於卿,只是給予大夫的位子。

晉文公即位以後,開始攻打曹國。曹國當年,不禮遇晉文公,曹文公不禮。最後曹國大夫,僖負羈獻給晉文公一頓飯。所以晉文公下令,保護僖負羈和他的族人。但是魏犨和顛頡違背軍令,火燒了僖負羈的家宅。

這樣一來,晉文公大怒。表示必須殺死魏犨和顛頡二人。魏犨深知文公的心意(因為自己還有利用價值),於是在使者來的時候,上躥下跳,表示自己很健康。最終晉文公放過了他。

但是這樣一來,命是保住了,政治生命完結了。戎右被舟之僑代替。

在趙盾執政時期,趙盾希望用計讓士會回來。於是讓魏氏的魏壽餘,假裝投降秦國。秦國不疑有他,由此可見魏氏的地位。

魏犨一看,既然自己沒戲了,那就讓子孫有戲吧。魏犨有三個兒子。

魏氏淵源(一)

長子,魏悼子。主要的事情,《史記》只有一句話

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絳。

次子,魏顆,令狐氏。公元前594年,秦晉爆發輔氏之戰。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於輔氏,壬午,晉侯治兵於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雒,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

傳說是魏犨有個小妾。魏犨要死之前,就跟魏顆說:希望把她重新嫁給好人家。

但是死前,又改變注意,說:還是把她和我陪葬吧。

但是魏顆沒有遵從父親的命令。等到輔氏之戰,杜回勇猛過人,此時出現一位老人,用打結的草繩,絆住杜回。擒獲杜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