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渊源(一)

在晋国的魏氏,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家族。他是一个很没有存在感的家族。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魏氏,原是姬姓的后代。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武王伐纣,被封于毕地。故称毕氏。

魏氏渊源(一)

而毕公高,地位崇高。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后代散落。

魏氏,始祖毕公高,封于毕,为毕氏。杜预曰:‘毕在长安西北’。今长安县西有杜山,又曰毕陌。至毕万事晋,封于魏。杜预曰,魏在河东河北县。河北今为平陆县,陕州治有魏城。后虽迁徙不常,自封魏之后皆号魏,惟徙梁之后,亦谓之梁。毕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盖庶子也,故云姬姓之别族。周武王伐纣,而高封于毕,其后绝封为庶人。其苗裔曰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此公侯之卦。’(《通志》)

等到毕国灭亡,毕氏的子孙,毕万逃奔晋国。之所以逃奔晋国,因为此时晋国灭除桓庄之族,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毕万去往晋国。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晋献公时期,正是晋国开疆之时,公元前661年,晋国作二军。献公为上军,太子申生为下军,赵夙为御,毕万为右。出兵攻打各国。凯旋以后,毕万倍封在魏,于是称之为魏氏。

故而魏氏和毕氏,是同一个祖先。

而卜偃更是认为,毕氏必定能够昌盛。

魏氏渊源(一)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在晋重耳时期,毕万之孙魏犨,跟随重耳出亡。然后重耳成为晋文公,并没有给魏氏于卿,只是给予大夫的位子。

晋文公即位以后,开始攻打曹国。曹国当年,不礼遇晋文公,曹文公不礼。最后曹国大夫,僖负羁献给晋文公一顿饭。所以晋文公下令,保护僖负羁和他的族人。但是魏犨和颠颉违背军令,火烧了僖负羁的家宅。

这样一来,晋文公大怒。表示必须杀死魏犨和颠颉二人。魏犨深知文公的心意(因为自己还有利用价值),于是在使者来的时候,上蹿下跳,表示自己很健康。最终晋文公放过了他。

但是这样一来,命是保住了,政治生命完结了。戎右被舟之侨代替。

在赵盾执政时期,赵盾希望用计让士会回来。于是让魏氏的魏寿余,假装投降秦国。秦国不疑有他,由此可见魏氏的地位。

魏犨一看,既然自己没戏了,那就让子孙有戏吧。魏犨有三个儿子。

魏氏渊源(一)

长子,魏悼子。主要的事情,《史记》只有一句话

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绛。

次子,魏颗,令狐氏。公元前594年,秦晋爆发辅氏之战。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传说是魏犨有个小妾。魏犨要死之前,就跟魏颗说:希望把她重新嫁给好人家。

但是死前,又改变注意,说:还是把她和我陪葬吧。

但是魏颗没有遵从父亲的命令。等到辅氏之战,杜回勇猛过人,此时出现一位老人,用打结的草绳,绊住杜回。擒获杜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