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少年意气,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冯唐说,年轻人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要踢球,要恋爱,要经历人生,不要把时间都花在书本里。但在古代,选择将一辈子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并不是很奇怪的事。因为读书读得好,跃上龙门,谋得官职,才有另一种人生,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有高俅的好球技。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考试的人多,段子也就多,比如几代人都参加考试,命运却大相径庭。父子二人,父强而子弱,或父弱而子强,都是有的。唐代肃宗年间,顾况登进士第,虽然官运不亨,最高只做到著作郎,编修国史,但文坛地位不低。他年轻时,有一件轶事名动一时。天宝年间的秋天,顾况独自游玩,路过上阳宫时,在流向下池的水道中拾起一片红叶,上有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天宝年间,一万多名宫人入住上阳宫。最初,这里还算热闹,唐玄宗经常在这里举办宴会。很快,他将梅妃打入上阳宫,这里冷寂一片,宫人们陪着梅妃,彻底失去了上升的机会。在上阳宫时间最长的宫人,在这里度过了四十多年,好不寂寞。顾况看到这首诗,感慨万千,回诗一首:“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据说二人果真凭借红叶取得联系,没过两年,发生安史之乱,二人双双逃出洛阳。又过两年,战乱平定,百废待兴,顾况就中了进士,二人情投意合,矢志不渝,传为一时美谈,这首《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也成为名作。顾况发一代乐府先声,亲力亲为,还提拔了一位年轻诗人,让他尽快登上文坛,这是顾况对文坛的另一大贡献。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这位年轻诗人就是白居易。科场之外,有“行卷”之说。所谓行卷,是将自己的诗文集结成册或装订为卷轴,递送给京城各位达官显贵,以求推荐。白居易就拿着自己的诗文集去见顾况了。刚开始,顾况不以为意,还挖苦他:“京城米价腾贵,居住不易。”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惊叹不已,随即改口:“能写出这样的诗,还能有什么不容易的。”自此之后,白居易一直很顺,进士科、拔萃科、制科考试皆一次通过。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但顾况自己的儿子顾非熊就很惨了,“在举场垂三十年而不中”。父弱子强的也有,清代历史学家王西庄是三十二岁中的进士,那年是乾隆十九年,他以“一甲第二人”的成绩高中榜眼。但他父亲却止步乡试,考了一辈子,始终未能榜上提名。后来,王西庄的同年点了督学,督查省试,还遇到了王老爷子,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同年看不下去,劝他别考了,王老爷子义正言辞地告诉他:“大丈夫奋志科名。”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最奇妙的一种情况是,爷爷很厉害,孙子也很厉害,偏偏中间这一代是废柴。清代苏州彭定求和孙子彭启丰都是状元,而儿子彭正乾却连个进士也没考中。彭定求恨铁不成钢:“我怎么生了你这样一个废柴,你看看你爹,再看看你儿子,心里就没什么想法吗?”,儿子反驳道:“我老爸是状元,我儿子是状元,你呢?”老爷子哑口无言,捂着唯一的软肋哀嚎不已。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而最振奋的一种情况是,全家都很厉害,世世代代厉害下去。《明史•文苑传》记载,四川巴县刘规自从成化五年中进士后,四代共出了八位进士,山东新城王氏家族,从明代中后期到清初共出进士二十位,朱彭寿《旧典备征》载,清代徐乾学的五个儿子全部考中进士,名副其实的五子登科。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相比于这些学霸,还有些人成功绕过了考试本身,凭借别的条件跃过龙门。同样是行卷,白居易是捧着自己的诗文集,老老实实拜见顾况。王维就不这么干。开元八年,王维首试不中,开始四处寻找门路。那一年,他常常出入宁王、歧王府,和王爷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一次,夜宴,王维知道玉真公主要来,抱了琵琶在席间奏唱《郁轮袍》。玉真公主不喜入世,早早入了道,和文人骚客交往密切,是李白的密友。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玉真公主非常心动,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锦绣衣袍,吩咐重新开席,携王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王维风流蕴藉,语涉禅趣,公主不禁一再瞩目。这段故事很快传遍京师,人人知道王维,争睹斯人风采,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利考中了。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王维造成此势,借力跃过龙门,这一手并不是人人都会的。王维和孟浩然是好朋友。有一次,孟浩然去找王维聊天,恰好唐玄宗驾到,孟浩然不知道在想什么,吓得往床底下钻,有友在此,王维不敢隐瞒,如实禀告,玄宗听过孟浩然的名号,就招来一见。问可带了诗稿来,回偶然造访,未带的来,又问可否吟咏一首,孟浩然点点头,吟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这首诗有放归之意,玄宗听了很是感慨,果然就将孟浩然放归南山,终身未用。这是王定保《唐摭言》、计有功《唐诗纪事》中记述的事情。两本书的记载有所出入,似乎不可尽信。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孟浩然本有一次面见玄宗的机会,山南采访使韩朝宗曾偕孟入长安,“光扬于朝,约日引谒”。若是孟浩然能把握这次机会,可大展宏图,可是到了约定面圣那天,孟浩然和文友、酒友们喝高兴了,根本没去。清朝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嘉庆接见新科进士,状元徐开业、探花梅万清因故没能赶到,被从金榜上抹掉,到手的鸭子飞走了。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另一种可以绕过考试,直接晋级的天赋,叫作长得帅。清朝时选人,有“大挑”的政策。所谓“大挑”,就是把在各省会试赢得举人身份的读书人们举在一起,由礼部组织面试,这其中看起来特别顺眼的,就直接录取了。这项政策不是清朝的发明,是承袭了唐代铨选制度,注重考查应试者的容貌和应对,体貌端正,言语译明,于时事吏治素有研究的举子,就有机会经过选拔,提前走入仕途。陈春嘘,吴敏树,包世臣,郑珍等人,都是如此。

科举人生,有人见皇上没考中,见公主却考中了,见宫女也考中了

幸福的人经历往往相似,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考不上的例子里,有因为避讳终身无法科举的,比如李贺,有得罪了考官就是考不上的,比如谭人凤,有考试时写得太顺手,一不小心超纲而落榜的,比如欧阳修……还有身体太弱,一路上又是晕船、又是中暑,最后愤然放弃考试的,比如龚炜。事实证明,人生并不只有这一条路,适合大多数人的,不一定就适合某一个人,不如开心一点,该恋爱恋爱,该踢球踢球,至少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