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分散了投資,還是賺不到錢?

為什麼我分散了投資,還是賺不到錢?

今天朋友給我發來一個P2P雷潮之下分散投資的梗。

為什麼我分散了投資,還是賺不到錢?

誠然,你在任何一個理財大V那裡都能看到“雞蛋籃子”理論。

我之前也一直在強調分散投資大法好,因為這確實是我們在實踐中最容易操作的投資技巧。

但是,很多人可能還是不明白:

“為什麼我按你們說的分散投資了,踩雷概率還是那麼高?”

因為,分散投資不一定就能分散風險。

一、

金融學裡有個很簡單的概念,叫風險的相關性。

我們之前說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目的就是為了在一個籃子翻了的時候,不至於摔壞所有的蛋。

舉個例子。

假設雞蛋被分別放在兩個籃子(籃子A和籃子B)裡。

通常情況下,A和B是獨立存在的,互不影響,一個翻了和另一個翻不翻沒有關係。

這個時候,把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裡確實能分散風險,把全軍覆沒的概率降低50%。

如果這種相互獨立的籃子有更多,那麼發生風險的概率就會更小。

越重要的資產,越會採用這個投資技巧。

比如,美國有一個“指定倖存者制度”。

設立的原因,就是防止總統等高級領導人都擠在一個屋子裡開會的時候被一鍋端了,導致群龍無首。

所以,美國在開國會的同時,會找一個總統備胎去外地避避風頭,隨時stan by。

這樣一來,就儘可能避免了兩邊人手同時發生意外,美國沒有總統的情況。

這種籃子是我們比較理想的狀態。

可現實很骨感。

很多情況下,籃子們並不總是完全不相關的。

二、

最常出現的狀況是,你把雞蛋放在了不同的籃子裡,結果這些籃子都放在了同一輛車上。

車翻了,蛋全碎了。

就像最開始朋友給我發的P2P維權梗一樣,分散了100家,最後活躍在100家維權平臺。

其實,P2P圈裡像他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之前某論壇就有一位知名的大規模分散投資先驅:

200萬資金入場,只投高息,分散投資了70個平臺左右,逐漸分散到200家。

入場前發帖,仔細計算分散後能多大程度保本。

四個月之後發帖:“60萬逾期。30%逾期率,終究還是錯付了...”

這位就是很明顯的全部分配在高息的車上,只攻擊不防禦,最後浪費一腔情緒。

同理,有些朋友覺得P2P風險高,索性把自己的錢一分為二,全拿去買了兩個貨幣基金。

貨基的收益率本來就相差不大,且基本都是跟著市場資金價格走——

大家要漲一起漲,要跌一起跌。

另外呢,還有一些產品,本身雖不像貨基一樣屬於同一種理財渠道,但關係非常密切。

比如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房產和地產板塊股票等——

也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把雞蛋放在這樣的幾個籃子裡,跟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差別並不大,風險也不會因此而分散。

三、

當然了,也有兩種投資品不在一個車上,關係是負相關的狀況——

一種漲,另一種就跌。

同時持有這兩種路數相反的投資品,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公司生產雨傘有利潤,但是往往在雨季的銷量大,非雨季銷量小,使得公司盈利有明顯季節性;

相反,生產太陽鏡也有利潤,但是盈利季節性恰是相反的;

那麼,如果這個公司同時生產兩者,就可以在維持利潤的基礎上,平滑不同時期的利潤,增強盈利的穩定性。

這其實就是金融圈常說的“對沖”。

它是一種資產避險方法,對操作者的專業度要求很高(理論經驗雙支撐)。

並且,對沖的主要目的就是規避風險,收益並不算高。

比如,我常聽說有人對照明星基金經理的資產池去買股票,結果大多不盡如人意。

因為他發現,總是資產池裡的股票也是有漲有跌,照抄作業後的總收益率,比買理財產品高不了多少。

原因就在於,基金經理的盤子玩的比散戶大很多。

他的大多數投資,都是為了做對沖保障資金安全的,並不追求所有投資都賺錢。

所以,只一昧追求“字面上的分散”可不行,重點是真的能瞭解其內在涵義。

四、

在我看來,真正的分散投資,也許是在於分攤集中火力投資的風險。

比如,不是說炒股票怕賠錢就少買點,而是若看好某一個投資機會,就把錢分散到可以抵消你不能確定的其他因素可能會引發的風險上。

萬一目標崩塌,還可以有其他籃子保證基本生活。

因此,建議大家,投資任何產品前一定要想清楚:賺多少錢,需要冒什麼樣的風險。

並且,瞭解自己在風險防禦處、中等風險處、攻擊位都要拿什麼不同產品排兵佈陣。

既要看準目標積極爭取,但又不過分冒進,這大概才是分散投資的意義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