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勇無敵一代名將,手握萬里疆土,若不被陷害安祿山絕不敢造反!

說起古代名將,很多人總會提到白起、樂毅、霍去病、李靖、岳飛等人。其實,歷史上也還有一些名將,他們的戰績絲毫不比人們所熟知的一些名將遜色,可能是缺乏演義宣傳的緣故,以至名聲不顯,在歷史上默默無聞。比如,唐玄宗時期的一位名將,他手握萬里疆土,作戰勇猛無敵以一當百,若他沒死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安祿山之亂!這位被人們所遺忘的絕世名將就是王忠嗣。

神勇無敵一代名將,手握萬里疆土,若不被陷害安祿山絕不敢造反!

王忠嗣初名王訓,是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王海賓在隴上以驍勇聞名,開元初在於吐蕃的作戰中,戰死於武階之戰中。王訓時年九歲,聞訊後入宮拜見唐玄宗,伏地大哭。唐玄宗心念王海賓忠烈,於是就把他王訓接在宮中撫養,並把他收為假子,賜名忠嗣。肅宗李亨為忠王時,唐玄宗就讓他和王忠嗣交往。

王忠嗣長大以後,為人勇猛剛毅,富於用兵謀略,唐玄宗每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總能對答如流。開元十八年(730年),18歲的王忠嗣離開宮廷,被任命為兵馬使,開始了他軍事生涯。當時,王忠嗣偵探到吐蕃贊普正在玉標川檢閱軍隊,於是就獨自率領三百精騎,對吐蕃突然發動襲擊,斬殺數千人,繳獲羊馬數以萬計,吐蕃贊普倉皇逃命。王忠嗣由此一戰成名。

神勇無敵一代名將,手握萬里疆土,若不被陷害安祿山絕不敢造反!

當時唐朝北部邊境有契丹勢力日益強大,唐朝曾數次征伐皆敗北,由此契丹遂成唐之大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王忠嗣奉命率十萬騎兵北伐契丹,兵出雁門關。契丹聯合奚族合兵20萬迎戰唐軍於桑乾河。結果王忠嗣雷霆出擊,三戰三捷,奚族與契丹聯軍全軍覆沒,三十六部全部向唐軍投降,之後幾十年不敢作亂。王忠嗣因此威名震於天下。

天寶元年(742年),突厥葉護髮生內亂,王忠嗣率軍以威震懾,烏蘇米施可汗恐懼,請求投降,卻又拖延不到。王忠嗣於是使用反間計,攻打米施可汗使之敗逃。接著王忠嗣乘勢攻打突厥西部軍區,突厥出戰死者,部眾基本上被唐軍俘虜。兩年後,王忠嗣再次出兵北進,攻打實力較強的突厥東方部落,由於唐軍攻勢凌厲,一路勢如破竹,大軍一舉擊破了突厥東方勢力。從此塞外安定,突厥不敢再進犯。

天寶五年(746年),唐玄宗任命王忠嗣兼任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節度使。四鎮兵力達26萬餘人。王忠嗣佩帶四種將印,勁兵重鎮,掌控著萬里邊疆,這是自大唐建國以來從未有過之事。

神勇無敵一代名將,手握萬里疆土,若不被陷害安祿山絕不敢造反!

後安祿山得唐玄宗寵信,漸有不臣之心。王忠嗣數次上書奏言安祿山將會作亂。然而由於宰相李林甫對王忠嗣嫉恨,誣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為帝,遂使得唐玄宗不僅不信王忠嗣奏言,反而對王忠嗣加以審訊,並打算處以極刑。後在哥舒翰的苦求下,才僅將其貶為漢陽太守。然而這卻得王忠嗣深受打擊,一年後即抑鬱而亡,年僅四十五歲。王忠嗣死後,朝廷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也失去了一位威震制約安祿山的武將,遂使得讓大唐王朝走向衰亡深淵的安史之亂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