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淨」龍頭績優翻身機率大

本報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用好資本市場,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內在價值。”

212家“破淨”公司國企佔六成

截至8月8日收盤,A股合計有212家公司的股價跌破淨資產價格,佔兩市公司總數的約6%。分行業來看,房地產、公用事業、銀行、交通運輸、機械設備等板塊“破淨”公司家數居於前列,破淨數量分別為25家、22家、16家、13家和12家。

房地產行業是“破淨”公司數量最多的行業板塊,破淨率接近20%,即每五家房地產上市公司中就有一家“破淨”,包括福星股份、金融街、世茂股份、首開股份、華遠地產、新湖中寶、金地集團等。其中,折價率最高的是信達地產,這家由信達資管控股的中型房地產公司,最新股價為3.92元,較其淨資產6.09元折讓了約36%。

在兩市合計26家上市銀行中,有16家銀行的股價“破淨”,工農中三大行的股價全部低於淨資產價格,其中中國銀行股價較其淨資產的折讓最大,3.53元的股價只有其淨資產4.59元的77%。此外,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等四家銀行的市淨率均徘徊在0.7左右。

利潤穩定的公用事業股,也成了“破淨”較多的一個板塊,如豫能控股、郴電國際、甘肅電投、皖能電力、贛能股份、申能股份、深圳能源、武漢控股等。其中,央企華電國際今年最低價較其淨資產一度折讓超過20%,近期已反彈至淨資產價格附近。同樣跌破淨資產價格的還有一批效益穩定的交通運輸類公司,如日照港、重慶港九、天津港、楚天高速、贛粵高速、中原高速、福建高速、山東高速等。

在212家“破淨”的公司中,央企有39家,包括長安汽車、華電國際、東方電氣等一批國有大型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則有90家,包括江淮汽車、現代投資、四川長虹、首鋼股份等省屬大型國企。合計計算,“破淨”的國企佔比約60%。

龍頭企業績優公司翻身概率大

較大面積的“破淨”,上市公司主要股東積極增持,上市公司實施回購,是否意味著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會?

“根據歷史經驗,‘破淨’潮與市場低點往往同時出現,‘破淨’扎堆出現或許意味著市場底部,但是並不代表市場能夠馬上見底回升。”天風證券某投資顧問分析指出,最為關鍵的還是選擇公司。

以銀行股為例,目前A股部分銀行股的市淨率甚至跌破0.7,相當於以銀行淨資產價格的七折買入股票,這樣還會虧錢嗎?“要比較來看,港股市場上,重慶銀行、中國光大銀行的市淨率不足0.5倍。在海外資本市場上,除了對一些龍頭公司給予估值溢價外,股價跌破淨資產價格是很正常的事情。”

龍頭企業在任何市場都會被“高看一眼”。在“破淨”的A股公司中,有哪些屬於龍頭企業?“工商銀行,宇宙第一大行,無疑是龍頭,股價在淨資產附近,折讓不多;地產企業中,排名靠前又跌破淨資產價格的,包括金地集團和新湖中寶;券商裡面,海通證券已經跌破淨資產。”天風證券該投顧分析指出。

前7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6%

本報訊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6.7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6%。其中,出口8.89萬億元,增長5%;進口7.83萬億元,增長12.9%;貿易順差1.06萬億元,收窄30.6%。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6萬億元,增長12.5%。其中,出口1.39萬億元,增長6%;進口1.21萬億元,增長20.9%;貿易順差1769.6億元,收窄42.6%。

據數據寶統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累計同比增速由3月份的9.4%逐步下降至6月的7.9%,7月份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累計增速又回升至8.6%。具體來看,1-7月份進口累計增長12.9%,創3月以來的新高;1-7月份出口累計增長5%,略高於1-6月份的增速。

出口數據上升原因

歐美經濟向好利於我國出口貿易。近期美國的GDP增速達到4.1%。前7個月,中歐貿易總值2.46萬億元,增長5.9%,佔我外貿總值的14.7%。對歐貿易順差4613億元,收窄4.9%。中美貿易總值為2.29萬億元,增長5.2%,佔我外貿總值的13.7%。對美貿易順差1.04萬億元,擴大6.4%。

人民幣貶值有利於出口。2018年7月份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約3%;2018年6-7月人民貶值相對美元約6%。

貿易戰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從7月份的美國進出口數據看,均比預期的要好,可見貿易戰的影響從目前來看在心理層面比實際的影響要大。

貿易摩擦讓出口前移或者節奏原因。華泰宏觀李超團隊認為,出口增速好於預期的原因可能是貿易摩擦加劇的擔憂推動的出口前移。

培育新興市場。中美貿易摩擦情況下,我國需要加強或者增進與其他經濟體間的經貿關係。而且,國內很多外貿企業加快了拓展多元化市場的步伐。前7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4.57萬億元,增長11.3%,高出全國整體增速2.7個百分點,佔我外貿總值的27.3%,比重提升0.7個百分點。

進口數據增加原因

擴大進口的政策出臺或者落地。 “擴大開放也為我國外貿發展注入新動力。”高凌雲說,我國開放之門越開越大,進口尤其是日用消費品進口有望迎來新的增長。同時,在擴大對外開放進程中,我國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進出口企業的積極性,為外貿穩中向好提供了強勁支撐。

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政策利好維持進口增速。

未來貿易差額維持低位。7月貿易差額為280.5億美元,相比6月的416.1億美元,單月差額收窄。2014-2017年7月份的貿易差額分別為473.53億美元、418.7億美元、483.47億美元、448.51億美元,2018年7月的貿易順差明顯收窄。在我國出口承壓、進口較強的條件下,貿易差額雖然為正,但未來可能仍然維持低位,對GDP的正向拉動作用邊際減弱。

未來進口仍存在不確定性

貿易摩擦仍然是未來影響進出口的重要因素。8月初,美方宣佈已收到特朗普指示,在對由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的基礎上,擬將稅率提高到25%。據華泰證券測算,若實施將造成出口增長下降2.2個百分點。該懲罰性關稅措施可能在8月底正式推出。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3日發表談話表示,中方決定將依法對自美進口的約600億美元產品按照四檔不同稅率加徵關稅,最終措施及生效時間將大概率視美方未來行動而定。

銀保監會嚴格規範保險銷售行為

本報訊 銀保監會近日發佈《關於切實加強和改進保險服務的通知》,針對保險服務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嚴格規範保險銷售行為、切實改進保險理賠服務、大力加強互聯網保險業務管理、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四個方面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提出要求。

針對銷售行為不規範問題,《通知》要求各保險公司、各保險中介機構強化銷售宣傳內容管理和銷售行為管理,嚴格執行銷售行為可回溯制度,促進保險銷售行為規範化。針對理賠服務不到位問題,要求各保險公司加大理賠服務投入,暢通客服電話,充實理賠力量,簡化理賠手續,建立重大突發事件綠色理賠通道,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理賠服務。針對互聯網保險業務管控薄弱問題,要求各保險公司、各保險中介機構加強互聯網保險業務管理,規範宣傳、銷售、理賠、糾紛解決等服務行為,加強對第三方網絡平臺的管控,提高服務質量。針對糾紛處理不及時問題,要求各保險公司、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暢通投訴渠道,健全保險糾紛協商和解機制,積極參加保險糾紛調解機制,定期彙總分析投訴數據,及時發現並改進服務中存在的短板和問題,落實責任追究,妥善解決保險消費糾紛。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加大監管力度,通過開展服務評價、服務監測和服務標準化建設,督促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提高重視程度、採取有效措施,持續加強和改進保險服務,提升保險業社會信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廣大人民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