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破淨”又“破發” 大券商或已跌出投資價值

受歐美股市大跌影響,週三(5月30日)A股集體殺跌,滬指創下年內新低。券商板塊集體調整,部分次新券商股價“破發”,部分老牌券商股價“破淨”。業內人士表示,從歷史走勢看,券商板塊估值已接近底部區域,尤其是大券商,其估值已具備長線投資價值。

昨日早盤,華安證券跳空低開0.92%後繼續下跌,在6.41元附近短暫停留,臨近午盤股價一波小跳水後便來到發行價(除權後)附近窄幅震盪,尾盤受大盤拖累,發行價支撐位宣告失效,股價逐級震盪下行,盤中最低下探至6.15元,收報6.2元,跌4.47%,創上市以來新低。

華安證券並非昨日唯一一家破發的次新券商。第一創業證券昨日跌幅更大,達6.89%,收報6.62元,擊穿了其除權後的發行價6.625元。

在部分次新券商股“破發”的同時,部分老牌上市券商股價“破淨”。連續下跌6個交易日之後,海通證券的股價仍未有止跌跡象,昨日該股繼續跳水,大跌4.19%,收報10.28元,低於其每股淨資產值10.35元。

海通證券也不是唯一“破淨”的券商。華創證券於2016年“借道”寶碩股份登陸資本市場,寶碩股份最新一期的每股淨資產為8.61元,昨日該股收報7.7元。

此外,還有多家證券公司如東吳證券、東北證券、光大證券等多家券商也在“破淨”邊緣掙扎,它們的最新股價與每股淨資產值之間差別不足10%。

面對多隻券商股的“破發”或“破淨”,中小股東在各大財經網站上的股吧裡討論熱烈:“第一次看見這麼便宜的券商股”;“正在創造歷史”;“現在券商股的價格回到2014年時了”。

但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券商股是否已經跌出了投資價值?

對於週期性極強的券商股而言,使用市盈率、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等無法對其價值進行估算,採用市淨率估值是業界最常用的方法。東方財富Choice顯示,以上年年報數據為基礎,截至昨日,券商行業的整體市淨率為1.38倍。

歷史數據顯示,大型綜合類券商的歷史最低估值通常在1.1倍至1.2倍市淨率。以中信證券為例,該公司自2010年以來的最低市淨率為1.11倍。

華創證券首席非銀分析師洪錦屏分析師認為,在市場整體情緒比較悲觀的背景下,券商股短期內可能會出現超跌現象。但從中長期看,券商股尤其是大型綜合券商的估值已經進入長線投資價值區間。

洪錦屏進一步分析道,未來券商股可能會像港股一樣兩極分化,小券商的估值有可能會低於1倍市淨率,大券商則可能表現更佳。

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則表示,目前券商行業景氣度一般,行業盈利能力受到抑制。1倍市淨率的估值表明,券商股已具備中長線投資價值,向下空間已非常有限,但就當下而言,行業缺乏刺激股價向上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在今年一季度耗資逾70億元增持了16家券商股。目前,大部分被增持券商的最新股價已跌破證金公司的增持成本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