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破淨”面或進一步加大

進入2018年以來,市場正經受著連續性的下跌調整,截至昨日收盤,A股26家銀行上市公司中,已有15家“破淨”(股價跌破淨資產),佔比近六成,其中江蘇銀行和上海銀行近日被迫啟動“救價”機制。有分析認為,在金融去槓桿、監管趨嚴的過程中,龍頭銀行股經過去年大漲後,避險功能弱化,而中小銀行股面臨壓力依然較大,預計破淨面積會繼續擴大。而針對目前A股超過80家的破淨股,仍要以基本面甄別真正值得抄底的個股。

股價輪番跌跌不休

江蘇銀行、上海銀行被迫“救價”

自今年2月份以來,上市銀行股價開始從高位一路調頭向下,持續數月的低迷走勢。截至昨日收盤,26家上市銀行中已有高達15家銀行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處於破淨狀態。在這接近六成的破淨上市銀行中,華夏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和浦發銀行的市淨率甚至均以達到0.8倍以下。按銀行類型劃分,股份制銀行無疑是破淨隊伍中最為龐大的一類,除招行外的其餘7家A股上市的股份制銀行目前已均處於破淨狀態,與此同時,在10家次新銀行股中,江蘇銀行、上海銀行與杭州銀行也均已處於破淨狀態。

5月25日,股價遭遇腰斬的次新股江蘇銀行發佈公告稱,截至2018年5月24日收盤,該行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7.90元/股,達到實施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該行將5月24日起5個工作日內製定並公告股價穩定具體方案。

無獨有偶,5月22日,上海銀行發佈關於觸發穩定股價措施的提示性公告顯示,該公司A股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於該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16.27元/股,觸發公司穩定股價措施。上海銀行將在2018年6月5日前制定穩定股價方案。

銀行股近期可否介入?

破淨面或進一步加大

統計顯示,2017年26家上市銀行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合計達1.39萬億元,佔A股3514家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的41.49%。作為盈利大戶,卻大面積破發,銀行股走勢頗為尷尬。

根據財報,大部分銀行去年營收增速由負轉正,且歸母淨利潤仍保持較快增長,不良率情況得到緩解並有扭轉趨勢,經營狀況普遍好轉。從整體上看,上市銀行2017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6%;2018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5.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3%,增速回升。

國信證券分析師董德志稱,淨利潤增速回升主要依靠淨息差同比改善,其次是資產質量改善帶來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減少。

在去槓桿大背景下,2017年上市銀行資產增速繼續下行。以可比口徑計算,上市銀行同比增速較2016年從13.96%大幅下行至6.79%。即使整體業績改善,但內部分化明顯,大型銀行維持穩定,中小銀行增速下降。城商行2017年整體淨利潤增幅同比下降了1.69個百分點。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成熟市場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銀行股估值都長時間內處於5-6倍市盈率,市淨率也長期運行在1倍以下。因此,即使未來優先股發行以及股份回購等事件性刺激,可能給行業帶來一定的脈衝交易機會,但從整體上看,金融去槓桿的大環境下,依然缺乏系統性機會,破淨面積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剛上市面臨眾多中小原始股東的次新股。

在二級市場上,2017年的白馬股行情中,大型銀行如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表現突出。而吳江銀行、無錫銀行等中小次新銀行卻持續下跌,其中,吳江銀行和常熟銀行2017年累計下跌了3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