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没有任何根基的胡儿安禄山,凭什么腰斩了大唐盛世?

安史之乱:没有任何根基的胡儿安禄山,凭什么腰斩了大唐盛世?

李隆基剧照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的华清宫里,跟往日一样的富丽堂皇,温泉水产生的雾气盘旋而上,龙涎香悠然的气味充斥其中,身着轻纱的宫女立于两侧,身材曼妙,皇帝李隆基如往常一般,驾临骊山,七十一岁的他,老态尽显,但心爱的女人杨贵妃,依然是动人心魄的美,一起在池子里鸳鸯戏水。

“爱妃啊,又有人告你那干儿子安禄山谋反了!”李隆基满是皱纹的大手,摩挲着杨贵妃的后背说道,贵妃翩然一笑,往皇帝的怀里凑了凑,于是,满室皆春

安史之乱:没有任何根基的胡儿安禄山,凭什么腰斩了大唐盛世?

安禄山剧照

李隆基不知道的是,安禄山真的造反了,让他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自己也成为了太上皇,开元盛世,如同烈火烹油一般,来的也快,走的也快,大唐盛世,在未重现,那么安禄山何许人也?能颠覆了泱泱大唐?

安史之乱:没有任何根基的胡儿安禄山,凭什么腰斩了大唐盛世?

杨国忠剧照

安禄山,西域昭武九姓,康国后裔,和小伙伴史思明,因为通晓多族语言,起初在边境充当大唐和西域商人的中介,赚点小钱,时不时的偷偷抢抢,上不得台面,直到得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赏识,当了敢死队员,自此青云直上,张守珪贬职,安禄山以平卢节度使的身份,见到了皇帝李隆基。

那时的安禄山,还是个小人物,只好以装傻卖萌,获得皇帝的圣心,进而当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杨贵妃的干儿子,恩宠一时无两,但李隆基也不是一味的宠信,也希望安禄山能当好河朔地区的看门狗,安禄山也不负众望,经常奏捷,虽然有些战事,都是他为了战功挑起的。

这一切直到李林浦下台,杨国忠上位发生了变化,李林浦此人,口蜜腹剑,排除异己,但也不失为一个能吏,可最大的恶,就是劝李隆基以番人为大将,常镇边境,理由是番人没有根基,不会危及中央,但实则是怕自己位置不保,因为大唐的规矩,就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汉人大将立功后,就会入朝当宰相,启用番人,又是常驻边境,自然对他没有威胁。

但李林浦在位时,也把这些番将压制的死死的,安禄山很害怕他,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上位后,就不一样了,怕的人已经死了,多次进京,也对大唐的虚实了解的透彻,外表光鲜,里子糜烂,皇帝懒惰,官员欺瞒,中央军久违战事,所以对杨国忠不屑一顾,而杨国忠也经常说安禄山要造反。

于是,安禄山终于反了,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洛阳,封常清和高仙芝奏请李隆基,坚守潼关,不让叛军攻入洛阳,此时的李光弼和郭子仪也已经挫了叛军的士气,但凡造反,最怕拖延,如果哥舒翰坚守潼关,二将直扑安禄山的范阳老家,釜底抽薪,损失就会降到最小,李隆基也不用出逃四川。

可他不听,反而杀掉了高仙芝和封常清,杨国忠又逼镇守潼关的哥舒翰出战,全军覆没,投降叛军,于是李隆基不得不逃,在马嵬坡,禁军哗变,杀死杨国忠,又害怕杨玉环报复,一起处死,太子李亨和李隆基兵分两路,一去四川,一去灵武,李亨称帝,李隆基成了太上皇。

结果就是,平叛之路变的又长又乱,还有吐蕃回纥趁火打劫,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招降纳叛,节度使越封越多,宦官掌握了神策军,护卫天子,于是在朝,宦官擅权,在外,繁镇割据,这时的大唐,已经是积重难返,不可避免的走向沉沦。

综上所述,安禄山以区区胡儿之身,开启了葬送大唐的序幕,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皇帝只图享乐,权臣欺上瞒下,只为私心,排除异己,置国家于不顾,阵前,冤杀大将,葬送了平叛的大好时机等等,早就了一个让后人扼腕叹息的安史之乱,念念不忘的盛唐,就此烟消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