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秋季首选水果,它是润燥、降压、保肝的好帮手!

中医有“燥”主秋令的说法,秋天空气湿度小,风力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汗液蒸发很快,容易造成人体水分的大量丢失。中医认为燥邪伤人最易犯肺,影响肺脏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出现皮肤干燥、舌红少津、便秘、口鼻咽干、干咳少痰等“秋燥”的症状。故秋季养生应多食一些具有润肺、生津功能的食物,其中,以梨为首选。


作为秋季首选水果,它是润燥、降压、保肝的好帮手!

素有“百果之宗” 之称的梨,不仅营养丰富、醇香宜人、酸甜适口、汁多爽脆,而且也是治疗秋燥的良药。梨味甘,性凉,几千年来,中医一直把梨作为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良药。同是感受秋燥,不同的人症状常会略有不同,如有的人表现为便秘,有的人则表现为皮肤干燥。用梨来防治秋燥则能很好地体现出“因人制宜”的原则。这是因为梨可以做成多种不同的“抗燥”药膳,您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量身定做”的药膳吃起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作为秋季首选水果,它是润燥、降压、保肝的好帮手!

白梨蜂蜜:大白梨1个,蜂蜜50克。将白梨去皮核,纳蜂蜜于梨心中,放入碗中,置笼中蒸熟服食,每日1~2次,连续2~3天。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秋燥所致的干咳少痰者食用。

川贝冰糖梨:川贝粉5克,大白梨1个,冰糖适量。将梨去皮核,切片,将川贝、冰糖放入碗中,蒸熟服食,每日1~2次。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因秋燥所致的咳嗽且痰稠色黄者食用。此外,急、慢性支气管炎出现咳吐黄痰时也宜经常服用川贝冰糖梨。

雪梨饮:雪梨、蜂蜜适量。将雪梨去皮切碎,捣汁饮服或将其熬膏加蜂蜜饮服,每日数次。清热生津,适用于因秋燥引起的口干、口渴、咽干等症。

莲子银耳梨:莲子20克,银耳1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将莲子、银耳洗净,雪梨去皮核,切片,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至莲子熟透,汤浓时服食。具有清热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秋燥所致的干咳少痰、舌红少津、小便量少色黄者食用。

沙参梨皮饮:沙参10克,梨皮30克。水煎取汁,日分2~3次服。适用于因秋燥所致的口鼻干燥、皮肤干燥者食用。

雪梨葡萄饮:雪梨、葡萄、蜂蜜各适量。将雪梨、葡萄榨汁,加入蜂蜜适量,混匀饮服,每日数次。具有生津止渴除烦的作用,适用于因秋燥所致的烦渴、声嘶、咽干、心烦者食用。

麻仁梨汁:取梨1个、麻仁30克,煎煮取汁,加入蜂蜜少许,顿服。每日1~2次。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秋燥便秘或习惯性便秘者服用。

对于那些因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做上述“抗燥”药膳的朋友,坚持每天吃上1~2个梨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超市买点成品的秋梨膏或梨膏糖来食用。

作为秋季首选水果,它是润燥、降压、保肝的好帮手!

梨除了对防治秋燥有独特的疗效外,不同的吃法还还可产生解酒、降压等不同的功效,您也不妨一试。

解酒: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的记载,后世遂把梨作为解酒的良药。若酒后感觉极度口渴、心中烦热时,可将雪梨去皮切碎,榨汁服用,也可调入适量蜂蜜一起饮用。梨汁被中医称为“天生甘露饮”,有很好的清热、生津、止渴、解酒的作用。除了用于酒后烦渴,对高热所致的烦渴也有相当不错的疗效。酒喝多了,难免会伤胃,出现消化不良,梨还有助消化的作用,因此,若酒后出现胃脘不适、食欲不振、胃脘灼痛等症时,可取雪梨、柑桔各适量,洗净切碎后榨汁服用,每日数次,具有开胃醒酒的作用。

降压:梨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B2、B3及叶酸,具有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加心肌活力,降血压的作用。高血压病人经常食梨可滋阴清热,使血压下降,减轻头晕目眩和心悸耳鸣的症状。患者可取鸭梨一个,西红柿一个,煮熟,每日服一次,连服20天,对轻度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肝: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梨含有丰富的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具有保肝的作用,肝炎、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患者每天宜吃1~2个梨,也可饮用新鲜梨汁。用醋泡过的梨有辅助“退黄”的功效,如黄疸性肝炎患者可取梨两个,削皮、去核、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日分三次食完。

此外,韩国汉城大学的研究者认为,梨可通过促进体内致癌物质的排出、抗突发变异等功能起到抗癌的作用,吸烟者吸烟后吃梨或喝梨汁,可降低吸烟者患癌的风险。可见,有烟瘾的朋友若抵制不住香烟的诱惑时,请记得“吞云吐雾”后吃点梨或喝点梨汁,这样即可抗癌,还可减轻香烟对咽喉的刺激。

我国梨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雪梨、鸭梨、大白梨、酥梨、苹果梨等,各种梨味道稍有不同,功效也略有差异。如解酒一般选用雪梨,生津润燥一般选用鸭梨或雪梨,化痰止咳则以大白梨为首选。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梨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者多属中医脾胃虚寒的范畴,应忌食寒凉食物。而梨性凉,食用后极易加重脾胃虚寒而出现腹痛、泄泻等症,因此少吃或不吃梨。脾胃虚寒者吃梨后若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轻者可喝点温热的小米粥,加入适量温胃散寒的红糖,症状一般可以缓解,也可“请”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来帮忙,症状严重者则需尽快去医院治疗。此外,咳嗽咳痰色白质稀中医辨证属肺寒者、产妇、脾胃功能虚弱的老年人和婴幼儿也应少吃梨,否则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那么,需要与梨“划清界限”的朋友该如何应对秋燥呢?上述朋友不妨请具有滋阴、润肺、止咳作用的百合来做个“替补”。如可取百合30克,洗净切碎,加入健脾益气的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同煮至米烂汤稠,早晚温热服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