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和祝英台,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跡驚動皇帝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梁祝是中國帶有神話色彩的民間傳說故事,千百年來為世人爭相傳頌。故事說的是東晉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莊主祝員外沒有兒子,便將漂亮聰慧的女兒英臺自小男裝打扮。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臺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祝英臺在讀書時結識了家住善卷山北的同窗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便插草為香結為異姓兄弟。從此兩人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但祝英臺始終衣不解帶,梁山伯雖然智商頗高,情商卻低的可憐,始終不知英臺是女兒身。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在三年的求學生活中,祝英臺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戀之意。學習期滿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深造,而祝英臺則到了該嫁人的年齡,在父親的嚴令下只得回到家中。梁山伯起程赴杭,祝英臺十八里相送,途中多次借物暗示自已的真實身份和愛慕之情,但書呆子梁山伯渾然不覺。臨別時,英臺又虛構出自已有一個妹妹許與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梁山伯前來祝家求婚。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豈料英臺學成回家後,其父母已將她許配給馬家公子。梁山伯遊學歸來,興沖沖來到祝家莊拜訪,祝英臺以真實身份前來相見,梁山伯方知其為女子。但為時已晚,祝英臺已許配別人,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梁山伯自此心情憂鬱,不久便重病身亡,英臺聞訊悲痛欲絕,決定以身殉情。在出嫁路過樑山伯墓時,祝英臺上前撞碑哭祭,忽然天象驟變,梁山伯墓裂開,英臺墮入其中。當一切恢復正常之後,有兩隻碩大的蝴蝶,翩翩起舞,相傳為梁祝的化身,自此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對這個流傳已久的悽美愛情故事,一直以來人們以為它只是一個傳說,並沒有史實依據。但是仔細研究古代文獻史料後卻發現,梁祝故事並非虛構,而是由真人真事演化而來的。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唐初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張讀的《宣室志》及《寧波府志》等古籍記載:梁山伯名叫梁處仁,字山伯,浙江會稽人,生於晉穆帝永和八年,曾任鄞縣縣令,晉孝武帝寧康元年卒於任上,年僅20歲,至今寧波市鄞縣高橋尚有梁山伯廟舊址及墓址。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而祝英臺的原型叫祝貞,是浙江上虞祝氏之女,曾偽男裝與梁處仁同學。故事發展和傳說基本相同,《上虞縣誌》記載:“……英臺聞有山伯墓,臨冢哀慟;地裂而埋壁焉。馬言之官,事聞於朝,丞相謝安奏封義婦冢。”他們的真摯愛情最終驚動了朝廷,丞相謝安為此專門上表奏明孝武帝,為祝英臺之墓討了個“義婦冢”封號,大加褒獎。

梁山泊和祝英臺,並非只是民間傳說,原型的事蹟驚動皇帝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口口相傳,有了很大的演變,最終成了一個神話故事。它所展示的封建禮教壓制下的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堅貞守護愛情的精神依然是今天人們所讚揚和秉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