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了的赫魯雪夫同志

被誤解了的赫魯曉夫同志

赫魯曉夫作為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前蘇聯領導人,其言行往往被中國是人視為比較行事魯莽,不嚴肅,甚至略帶滑稽的領導人,相信每個人都知道當年毛主席拉著根本不懂游泳的赫魯曉夫下游泳池談事的故事,也有赫魯曉夫種玉米,赫魯曉夫在聯合國拿著皮鞋敲桌子的段子,實際上這麼評價赫魯曉夫是不公平的,赫魯曉夫本身是工人出身,父母也是貧苦人家,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前蘇聯的革命也給這個來自工人家庭的孩子帶來一種粗糲的性格,赫魯曉夫本人也承認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然而這名前蘇聯領導人曾經在和中國的交往過程中國給予過中國的巨大援助,這點我們還是不能忘記的。

被誤解了的赫魯曉夫同志

斯大林時期,蘇聯方面更加認同國民黨,反而對於志同道合,意識形態比較接近的中共援助的並不多,在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後,蘇聯基本上停止了對華援助,固然蘇聯此時已經必須要全力對付納粹德國的憂慮,但是這種行為確實沉重打擊了當時的抗日運動,而當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夕,蘇聯又和國民黨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蘇聯給予中國的物資援助幾乎都落到了國民黨手裡,這種情況一直到解放戰爭時期,以解放軍節節勝利而告終,斯大林終於能夠意識到新中國對於蘇聯以及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意義,這才有了49年的劉少奇和米高揚的互訪。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數次的簽約,除了修訂原先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外,包括長春鐵路,旅順口和大連港的協定,貸款協定等等,但是大多數協定中國都處於比較被動的位置,尤其是長春鐵路和旅順口基地,蘇軍擁有使用權的協定,已經侵害到中國的主權,而要求中國必須把過剩的原材料必須賣給蘇聯,基本成了一種商業壟斷,秘密簽訂的補充協定,蘇聯要求在東北和新疆劃出排他性的投資,幾乎要把這兩個地方變成蘇聯的實力範圍。

蘇聯後期對中共態度的轉變,與其說是意識形態接近,不如說是蘇聯對美國的一系列反應的制衡,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美軍以解除日軍武裝的名義在沿海地區登陸,並且製造出大量的反蘇事件,在這個前提下,斯大林不得不條調整了對華的策略,開始逐漸拋棄國民黨轉向中共,而即便是如此,在抗美援朝之時,蘇聯幾乎把責任都推到了中國頭上,而且以沒有準備好為理由,拒絕蘇聯空軍援助中國,提供的武器有大量的是過時的,尤其是1891/30步槍,由於蘇軍對此類槍械的保養極差,很多的M1891/30因部件磨損、有異物等原因槍機經常出現拉不開的情況,導致志願軍甚至不得不用腿去踹,落下一個蹬腿槍的外號。

斯大林死的很突然且沒有遺囑,沒有接班人,經過一系列權力鬥爭後,赫魯曉夫登上了第一書記的寶座,執掌大權,但赫魯曉夫並沒有當年斯大林的聲望,所以需求外界支持也變成必然,赫魯曉夫的訪華也成了赫魯曉夫能夠提高聲望的一種手段。

不得不說,赫魯曉夫對待中國相當慷慨,包括完全交還旅順口的基地,將四個中蘇公司的蘇聯股份交給中國,簽訂技術合作協定,修建蘭州--烏魯木齊--阿拉木圖鐵路,提供長期貸款,新建15個工業企業以及擴大原有的141項企業供應範圍議定書等等,蘇聯還贈送給中國足夠2萬公頃農場使用的機器設備,以及83件機床和農機產品。

僅156個工業項目都足以改變整個中國的工業狀況,由於14年抗戰和3年內戰,中國的工業基礎幾乎被摧毀殆盡,而156個工業項目幾乎是把整個中國的工業進行了重生。其中第一次又50個項目,遍佈了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國防工業以及化學工業等一系列基礎性工業,第二次91個大型項目,包括醫藥,鋼鐵,石油,煤炭,橡膠,機器製造,電廠,國防工業等等,重工業比例超過50%以上,實際上蘇聯援助中國的工業項目遠不止這156項,在這156項外,1956年4月7日,中蘇又簽訂了《關於蘇聯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某些工業部門的協定》,又援助了中國55個工業項目,包括冶金,機器製造,化工,塑料,人造纖維,無線電,發電廠,人造液體燃料,航空工業等等。

不但如此,當時中國急缺工業人才的時候,大批的蘇聯顧問和專家來華工作,包括50名建築工程的專家,8名城市規劃顧問,57名鐵路設計專家,6名鐵路施工專家等等,到1955年,來華專家的總數超過800人,不但解決了中國一系列的工業問題,還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幹部,而到1957年,來華專家已經增加到額2739名,而此時剛好是中國一五計劃的攻堅之時,可以說沒有了這批蘇聯專家,就沒有當時中國一五計劃的順利完工。

除了貸款,援助項目,援助專家以外,蘇聯對華技術轉讓其慷慨是世所罕見的,在蘇聯之後我們再也沒見過任何國家對中國如此慷慨過,包括援助中國工廠的設計資料,設備圖紙,科技文獻都是無償交給中國,還有大量的工業部門的裝備資料和圖紙,僅在1958年底,蘇聯就向中國提供了1100套工業建設項目資料,3500套機械設備圖紙,950套技術資料和2950份技術說明書,根據蘇聯的資料,中國自己就可以設計出鍊鋼廠,機器製造廠,高爐等等。

軍事援助是衡量兩國關係的一個重要標準,朝鮮戰爭期間,雖然斯大林也零零星星援助過中國一些軍工產品,但是遠不及赫魯曉夫時期的援助力度,斯大林時期援助中國的武器很多屬於蘇軍已經淘汰掉的,但是赫魯曉夫時期完全不同,僅在蘇軍撤離旅順口之時,所遺留的價值近10億元的裝備直接移交到中國,截至到1955年,蘇聯向中國移交了80萬支槍械,1萬1千門大炮,3000多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中國軍隊幾乎全面換裝,不僅如此,蘇聯還向中國移交了大量的槍炮圖紙,以供中國研究仿製,包括殲5噴氣式戰鬥機等等。

高科技裝備,蘇聯貢獻極多,例如說原子彈,蘇聯提供了實驗原子反應堆的加速器,核燃料和放射性同位素,培養中國專家提供技術支持,在導彈方面,蘇聯向中國提供了蘇制爾一2型近程地地戰略導彈、克一5愛姆型空空戰術導彈、斯一75型地空戰術導彈和潑一15型反艦戰術導彈,中國根據這些樣品反覆研究,基本全面仿造。

被誤解了的赫魯曉夫同志

而中國軍事迷口中的59式坦克的梗,也是來自當時蘇聯的T54/55坦克,蘇聯幾乎在這類坦克剛剛研發完就直接把技術資料交給了中國,放在今天的國際上,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美國的盟友們一起贊助了美國的第五代戰鬥機的項目,結果F22還是美國一家有,其他盟友,哪怕是核心盟友也只能得到F35,想象當年中蘇之間真是過命的友誼,也難怪迄今為止在中國依然有一大批蘇聯粉。

實際上對比起赫魯曉夫前面的斯大林,以及赫魯曉夫的繼任者勃列日涅夫,這兩位對華的態度遠遠不及赫魯曉夫,可以說赫魯曉夫給了中國的經濟,教育,軍事等方面的基礎,沒有赫魯曉夫中國可能要走彎的多的路,聯想起中國後來對赫魯曉夫的評價,也實在對赫魯曉夫不公平,或許蘇聯人有資格批評赫魯曉夫,美國人有資格批評赫魯曉夫,而當年給予中國這麼大情分的人,我們還是說聲謝謝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