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诗情画意,山海相依。连云港,一座富有诗情的海滨城市,一轴奥妙无穷, 百看不厌的山水长卷。当你靠近她时就会被其独特的气质所吸引,流连忘返。五月去哪儿,相信很多人心中已有了答案。去苏马湾尝地道海鲜见证海誓山盟、登海上云台山品云雾茶香寻踪海市蜃楼、住八间房体验民俗文化诠释世外桃源、赴连云老街把酒临风感怀岁月变迁。步移景换,别有洞天。亚欧大陆桥的起点、一带一路的交汇处、美丽浪漫的连云港欢迎您。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在苏北连云港我的老家高公岛不远处的大海之滨、云台山山脚下一一宿城 ,有一景点“八间房",常年吸引着无数宾客慕名前往游览、参观、居住。2018 年春节期间,我与老伴有幸在我儿时同学闫正玉和街道负责人及侄儿清波的陪同下,造访了这里。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八间房" 位于素有世外桃源美誉的宿城街道核心区夏庄村夏庄组49 号院,占地总面积25 亩,背靠国家4A 级景区一一海上云台山景区,集民宿、品茗、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在宿城这个因秦王李世民东征夜宿而得名的小山村里,地方虽不大,但名气很大。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八间房”其实就是通过宿城老石墙瓦房升级改造而古色古香之特,但因原老屋依山而建,年限长久,整修后仍基本保留原址格局,因而处处透露出浓浓的农家风情。其装饰材料大多选自宿城本地材料,室内、院外还收藏了许多六七十年代的老古董,给来旅游居住的老人带来怀旧,给来旅游居住的年轻人带来新奇。加上八间独立的农家庭院,院院不同中有溪水相连,小桥错落其中,各个庭院室内、院外各具特色,各有创意和亮点,让人不管是站在院内还是进入室内,映入眼帘的都有一种赏心悦目、新奇清静之感。

其不远处便是号称“淮海间第一丛林”的汉代古刹——法起寺,三国时期康居国高僧康僧会曾来此“开坛说戒,传经授法”在其西南侧的留云岭古道旁,“僧会尊者留仙饮泉”的题刻清晰可辨。在这浓浓的“佛”的氛围里,“八间房”似乎增添了多“静”与“禅”的色彩。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细心观察,这里的雕塑似乎都有脉搏呼吸之灵气,突出了静这个自己的独特韵律。这种静,让人如同进入人间仙境般的感受。我深深感觉到在静中可以听到水声,在静中可以引来虫叫,在静中可以引来鸟鸣。院内的花草丛四周的山石间,掩映着丛丛簇簇很有特色,被藤条缠绕着的各色矮小树木,一下子把人的全部感觉收服了。因为这里不但有美景,还有诗文和中国文化,只要进入庭院,会立即给人一种浮想联翩、回绝尘世的“隐”的感受。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难怪清代道光年间,两江总督、太子少保、湖南安化人陶澍两次来到宿城,把这里视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督建陶公祠、撰写祠堂记,为陶公祠亲撰楹联:“此间亦有南山,看云归欲夕,鸟倦知还,风景何殊栗里?在昔曾游东海,忆芳草缘溪,林花夹岸,烟村别出桃源。”

山乡“隐庐”八间房

山乡“隐庐”八间房

穿越八间房各个院落相连的院门,沿山而上,山道越走越宽,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似乎天地已连为一体。我在想,这著名的" 八间房" 实在是造物者用一片匠心雕镂出来的人间奇观。让人无不啧啧称奇。

在这一院一景,一房一景的庭院中散步、聊天,品茶,虽然春天才刚刚踏步而来,院外万物还未惊艳亮相,但八间房内我已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拂面而来。由于远离大城市的暄闹,在这充满中国古典式园林、住宅融为一体的建筑流派的庭院中入住,领略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顿觉神清气爽,身心感到无比愉悦。

“八间房 ”是一本厚重的史书,一方净土的隐庐。有历史,有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真是“迈入隐庐八间房,一步一景田园诗。”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