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伪富二代”……

‍[请花一秒,点击上方“关注”,也许有惊喜哟!]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伪富二代”……

01

表姐和姐夫都是中学老师,两人工资加起来不高,也就一万块。

表姐一直很喜欢这份工作,她为学生们做了很多分外的事情,但从来没抱怨过。

这样内心充实的她曾经一度成为我的学习对象,却不料,最近她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动摇。

原因也很简单:收入太低,养不起儿子。

儿子想参加上海的一个夏令营活动,费用一万多,对于月薪不足五千的她而言,这简直有点天文数字。

不去吧,儿子说他最好的朋友都去了,自己不去会被笑话;去吧,想想房贷车贷,还有身体不佳的婆婆,经济上真的不太允许。

儿子看她迟迟不做决定,干脆跑到姥姥家哭诉,姥姥既担心女儿的经济,又心疼外孙,不得已,把自己辛苦存的一万多块钱拿出来,让他去了夏令营。

表姐刚结婚那会和我感慨,现在的中学生,好像个个都是富二代,手机比大人的好,衣服也讲究名牌;开家长会的时候,学生倒是一个比一个光鲜,父母却一个比一个寒酸,要不是坐在一起,还以为学生和爸爸妈妈不是同一家的呢。

然而,当她有了孩子后,却重蹈了这覆辙,跟很多并不富裕的家庭一样,经济的天枰无形中倾斜到孩子身上,小孩花钱如流水,大人花钱如抽丝,真真变成了“富小孩穷大人”。

别家孩子有的自己孩子就要有,担心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会自卑;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各种夏令营,唯恐孩子见识太少……

可是,这样被“富养”的孩子,见识得越多,就要的越多、越贵,表姐家的条件也越显得捉襟见肘。

表姐说,开始的时候,她少买一件衣服就可以满足孩子,到现在,大人生病都不敢轻易去医院,如果再不能满足孩子,那就只能换工作或者多兼几份职了……

现在表姐谈到孩子,就想到钱,仿佛孩子是一个胃口无比大的吃钱兽。

更让表姐苦恼的是,自己付出这么多,儿子不光不懂得感恩,还觉得父母欠他的,脾气也古怪得很,真担心他的未来……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伪富二代”……

02

其实,表姐家的这种育儿尴尬,平时并不少见。

这些交际圈和虚荣心用钱堆起来的“伪富二代”,不曾吃过苦,也从没了解父母的不易,他们只顾享乐,却毫无担当。

不禁让我们思考,这样的“富养”教育是我们父母真心想要的吗?这样“富养”出的孩子,最后结果会是怎样?

南方都市报前几天发文提及,“穷家富养”的年轻人在进入职场以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堪工作压力,动辄就不干了;他们享受着最奢侈的生活,却不愿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工作,是因为已经习惯:即使什么也不做,财富就会向他靠拢。

唯金钱的富养观,培养出的不是一个有前(钱)途的人才,不过是让他有了个不曾穷过的童年。

最近两年,明星孩子曝光率增高,这些“真富二代”,综合能力远远超越了很多“伪富二代”。

《不可思议的妈妈》中的伊莱,在妈妈生病的时候,陪着妈妈去医院,他帮妈妈拿着检查单、缴费单,奔走于医院各个地方,几岁的他,担心妈妈却不见丝毫慌乱,已经很有担当了。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小时候和爸爸参加节目,为了轻装上阵,洗漱用品和画板一定要带,至于衣服,她告诉爸爸,不用带那么多衣服,我每天都可以穿一样的。原来公主,也可以没有公主病。

陈小春的儿子Jasper面对爸爸的责骂和不耐烦,能够平静地和爸爸沟通。爸爸养育了他,他也让爸爸变得更好。

这些孩子的“富养”,并非单纯地依靠金钱,而他们的“富有”,也不仅仅拥有很多金钱能换取的东西,更多的是金钱外的品性和能力。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伪富二代”……

03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经济条件的家庭,作为父母,首先就要调整自己的“富养”观,才能真正地“富养”孩子

如果用版图来比喻富养孩子,经济上尽量给予保障只是一个小拼块,真正有了下面这五块,拼到一起,才算得上“完整”。

· 富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很多家庭认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最后导致孩子四体不勤、眼高手低,只想坐享其成。

实际上,当孩子真正走向社会的时候,不会再有人关心他曾经考过多少分,更多地是看他能做多少事,能抗住多大压力。

而一个连私人事情都疲于应对的人,又如何应对职场竞争?

孩子未来“丰衣足食”的资本,都来自于从小获得的“自力更生”的本领。

我们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可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之间划一个界限,让孩子学会独立,适当给予帮助,才是父母给孩子最理性的爱。

· 富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一位妈妈让孩子在公交车上练吊环,司机为安全考虑制止时,这位妈妈还大吵大闹,强行扶着不知所措的孩子继续吊。

在这位妈妈看来,只要孩子有需要,什么地方都是自家地盘,什么东西都是私有财产,尽可享用之。

这种毫无原则的爱培养出来的孩子,绝对不会有规则意识。心中没有规则,就会越界,越界就会被惩罚。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其实并不难,做到下面四点就可以:

和孩子提前设定好可执行的规则;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承担违反规则的后果;引导孩子修正违规行为而非批评和否定孩子。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伪富二代”……

· 富养孩子的抗挫力

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定律:跨栏定律,即挫折越多,人的成长就越快。

在《变形计》中15岁男孩陈新颖,叛逆,不尊重妈妈,妈妈叫他吃饭,他反而动手打妈妈,仿佛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后来他被送到一个贫穷的山村,自己搬石头赚钱,还要照顾一个小妹妹。他很用心地给小妹妹煮了一碗面,结果被妹妹嫌弃倒掉了。

经过一个月的挫折体验,陈新颖明白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之前那些不平顺的“坑”,是妈妈一直在帮他填。

培养孩子抗挫力,孩子更能会意父母做每件事情的初衷,达成孩子和父母的“视野融合”。

所以,当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不必马上帮忙,告诉他解决的思路,比直接告诉他怎么做更好。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总要学会自己去处理问题。

· 富养孩子的学习力

现代社会“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现在很多公司30+、40+的职员被20+的年轻人取而代之,不是因为这些“老家伙”能力不行,而是他没有放空自己,缺乏“终身学习”的认知,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过早停滞。

去年一位被下岗的收费站大姐跑到公司大闹,“我今年36岁了,我这年龄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 可惜公司最终也未能给她一份稳定的工作。

虽然这是大人的故事,但也给教育孩子带来启迪,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我迭代的意识,就是最大的“稳定”。

引导孩子多问“为什么”,并鼓励他去自己找答案,不仅能够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更能帮助孩子形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爱思考的孩子,学习力不会差。

· 富养孩子的金钱观

教育学家默尔克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正如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而这个教育的重心,总是容易被父母忽略,所以频繁出现类似“14岁初中生打赏女主播16.6万元”以及“10岁孩子打游戏花光爸爸的救命钱”的新闻。

这些孩子,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简直是把钱当纸用。他们根本不懂赚钱不易、花钱节制,更不懂家庭金钱的分配。

孩子在父母那里缺失的金钱教育,被网友和骗子“帮忙教育”了,只是这的代价真高啊。

教会孩子和金钱打交道,让孩子懂得钱的来源和价值,了解家庭的收入,了解生活成本,让孩子学会区分“想要的”和“需要的”,是建立孩子金钱观的第一步。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伪富二代”……

04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对物质的敏感度,远远没有对亲人的敏感度强。

父母常常出现在孩子身边,积极乐观地引导他们学习,孩子将收获富裕的品格,日后无论顺境逆境,都有能力照亮自己的人生。

所以,真正的“富养”,不光需要合理的经济付出,更要良好品行的教育积累。

品格被富养的孩子,即便经济贫穷,物质缺乏,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以707分考上北大的女孩说“感谢贫穷”,其实不是贫穷值得感谢,而是贫穷生活中妈妈带给她的品格教育让她拥有了希望。

出自寒门的孩子,也要“富养”,只是此“富养”非彼“富”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