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須彌山真存在嗎?在哪裡?

叮噹193650507


我們從佛經包括過去的傳說中可以瞭解到,須彌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中心。簡單來說它的樣子像什麼呢?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兩個尖對尖的金字塔;或者說我們是見的比較多的,沙漏的形狀,是兩頭粗中間細的一個形象。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個圖,展示的就是須彌山一個大致的樣子。

須彌山的下方,是代表六道之中天道以下的部分,呈現一個正立的金字塔的形狀,底下寬上面窄。與它相對應的還有一個金字塔,只不過是倒過來的,下面窄上面寬。從這張圖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從下面看它分成很多層,從上面看也分成很多層。具體來說以中間最窄的地方(四天王天)為分界,下面是從人到開始的五道,包括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等;再往上呈現一個倒金字塔狀的就是天道了,而天道也分成許多層,佛經上告訴我們有二十八重天,從最下面須彌山半山腰的四天王天到最上面的第二十八層非想非非想處天。它是這樣一個結構,樣子很像一個沙漏,很像兩個搭在一起的金字塔。

那麼大家不禁要問了:佛經上講了須彌山,現實中這個須彌山在哪裡呢?為什麼我們人類探索宇宙、探索太空這麼久了,都沒有能夠發現這個須彌山在哪裡呢?因為說句實在話以我們人類的力量,包括現在的境界,要想看到須彌山確實是比較困難的。須彌山的這個構造,是從佛菩薩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景象,不是說我們人類憑藉儀器或者肉眼所能夠看到的。這個須彌山的構造,本身已經超越了我們這個時空,超越了人類的認知範圍,所以整體須彌山的結構都來自佛經的揭示。

但是我們要知道,佛經裡還有句話,小可以入大,大也可以入小。或者說得更形象一點,芥菜子可以放進須彌山;反過來,須彌山也可以放進芥菜子。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其實須彌山不僅僅是宇宙的模型,包括我們人在內,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這個宇宙模型的化現。我們對照著看看下面這張圖,大家有沒有發現,須彌山的結構和人體的結構是不是很相似呢?中間細的部分是他的腰,倒過來的金字塔是上半身,而正的金字塔是下半身。

實際上所有兩個相對的金字塔形象,不僅須彌山是這樣的,包括人身在內,娑婆世界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有這種設置的形象、形態。我們可以以小見大,從人身也可以折射出須彌山,折射出這樣上下相對的結構。那麼這樣一個結構它體現了我們這個宇宙的什麼特點呢?這個須彌山的形象實際上也是我們這個宇宙內在構成的表現。我們這個宇宙有一個特點,大家注意,它是一個二元的世界,認識到這一點特別重要。

我們看這個須彌山,它就是一個上下相對應的二元結構。上面是天,下面是地,是一個二元對應、對立的這樣一個世界。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去認識娑婆世界的宇宙,它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二元世界。以前古人也有一個傳說,叫做盤古開天闢地。天地本來是一片混沌,當盤古運用神力把它們分開之後,其中清靈的部分就上升成為天,而重濁的部分就下降成為地。所以這也代表了一種二元的世界,有清而向上的部分,也有重而向下的部分。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有精神的部分,有物質的部分。

同樣,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做任何的事情,很神奇地,不論做什麼都會有一個相應的二元對立面出現。這個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這種情況?有了天,就有地;有了精神,就有了物質;有了善,就有了惡;有了修行人,就有凡夫……都是這樣一種二元的關係。那麼更深入一層,這個二元關係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會形成一個相反的力量。就像我們把一個球用力去拍它,那麼一定會回饋給我們一個相反的作用的力量。在我們娑婆世界的宇宙裡,都是這樣一種構成。

這個構成對我們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這個宇宙是一個二元的世界,所以我們做任何事都會引起一個相反的作用力量。這樣就會導致這個世界的構成也好,這個宇宙的發展也好,都會非常複雜。因為每一個緣起,都會形成一系列的鏈式反應,正負正負的二元對立關係,對應的二元的作用會一直延續、演變、生髮,無窮無盡。無數的這種二元關係結合到一起,形成的這個世界非常複雜,非常混亂。因為往往我們的一個想法、一個行為出現了之後,誰也不知道它將引發一個什麼樣的後果。

這就像有一個概念被稱作蝴蝶效應,意思是一個微小的力量可能會引發巨大的後果,打比方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週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系統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其實就是這種不斷疊加、重合的二元鏈式反應所導致的結果。所以這樣看來我們這個世界非常複雜,非常多變,而且非常地不穩定,很多要素都在這裡面呈現出一種震盪的狀態。包括我們自己也有體會:今天可能很高興,做事很順利,但是往往在高興的時候就種下了違緣的種子,結果過兩天可能就會遇到一些障礙,讓我們很不開心,覺得做事失去了動力——娑婆世界就是這樣一個世界,它從設置上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

那麼我們就不禁要問了:為什麼要做這種二元的設置呢?為什麼要形成這樣一個複雜的世界呢?很簡單,為了加速我們的成就!我們可以舉一個相應的例子,相對於我們這個二元的世界來講,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另外模式的世界。什麼世界呢?就是極樂世界,它是一個一元的世界。極樂世界是沒有變化的,包括極樂世界的眾生長得都是一模一樣的,都是紫磨真金的金剛身;而世界也是一片平坦,沒有山陵溝坎;極樂世界也沒有黑夜,始終都有光明照耀。它是一個在我們看來不變、恆常的一個世界——一元世界,而娑婆世界是一個劇烈震盪的二元世界。

之所以會有這種不同的設置,前面我們講是為了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成就。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我們在一個一元不變的世界裡面,我們自己受到的外界影響也好,內在的觸動也好,都很少;內在、外在的世界都很穩定。但同樣我們足以引發改變的誘因也會很稀少。類似的例子就是在我們地球上,如果以自然的方式去生長的植物、動物,發生基因突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它們的結構是相對穩定的。但是為了加快它們的變化——實際上是為了加快它們的進化,有的時候要給它們設置更加多變、複雜,甚至是惡劣的環境。比如說我們會把一些植物的種子送到太空去,讓宇宙射線照射它;或者採用放射性元素來照射這些種子,來加速和誘導它們的變化,影響它們基因的重組。

對於一個二元的世界來說,它同樣起到了這個作用。它能夠加速我們的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一把雙刃劍。因為改變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就像我們經常談到,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具備的能力、力量越來越大,從過去茹毛飲血的物種,現在已經進化成一個可以憑藉群體的力量去改變世界的存在了。過去我們只能以自己很微小的力量去影響和改變周圍的環境,而現在我們已經完全可以運用人工製造的強大力量,來改變這個世界。這個對我們來說,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我們有了這種力量,有了能力,可以去做很多造福他人的事。而弊病同樣源於此,正因為我們有了力量,如果我們消耗福報,甚至去傷害他人的時候,也會非常嚴重。這就是一把雙刃劍。而雙刃劍恰恰也是二元世界的一個鮮明體現。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既包含了正面的因素,也包含了反面的因素。就像原子能的運用,既有可能提供造福人類的能源,也有可能形成毀滅人類的原子武器。所有的一切都同時具備正面和負面的力量。包括我們人也是如此。我們每一條人類的優點,都對應著相應的缺陷。比如說勇敢可能是一種優點,但是反面就是魯莽;智慧也是一種優點,但是反面就是斤斤計較、自私自利。所有這一切都存在於二元的對立之中,而這種二元的對立無疑加速了這個世界的變革和不穩定狀態。所以這個世界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一切都是無常,再好的東西也會由於這種二元的反覆作用,而形成它的成住壞空或者生住異滅。沒有任何一件東西,一個事物,是可以永遠地、不變地存在下去的。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特點,它和極樂世界從設計的思路上,從建成以後教化眾生的模式上,是完全不同的。

之所以有這種不同的設置,來源於不同的願力。這個世界我們知道,是釋迦牟尼佛的願力成就的;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的。他倆的願力是非常不同的。本師設計這個世界的根本或者說立足點,是希望大家在這樣一個多變而複雜的世界裡,能夠快速地成就。當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的矛盾和不斷變化的時空的時候,必然就導致我們要不斷地提升自己,適應這個世界,形成適應這種變化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地深入提升我們的境界。

打比方說,我們是在最嚴酷的環境下進行特訓的特種兵,一旦這種特訓效果表現出來,必然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訓練出非常優秀的戰士。他可以去積極地面對各種挑戰,而他的成長也是非常迅速的。而在極樂世界,它的環境很優越,大家在一元的狀態下生活、修行,可以講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有利於大家生存和學習的一個環境。但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在極樂世界缺乏相應的挑戰,缺乏相應的磨練。所以經裡就告訴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精進修行一日一夜,它的效果相當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所以大家就看出這兩個世界是有很大不同的。

既然我們瞭解了這個娑婆世界的特點,它是一個快速變化的,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世界,我們就要明白,能夠置身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它對什麼樣的人是最有利的呢?它對一個精進的修行人是最有利的。因為它可以快速地幫助我們積累善根福德,提升面對種種困難、解決種種問題的能力。所以這就是我們娑婆世界最值得寶貴之處。所以很多的佛菩薩都來護持這個世界,更有很多的修行人願意投生到這樣的世界。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快速成就,甚至可以說是加速地成就。而在這個過程裡面,確實我們發現這樣一個二元的世界特別有利於那些精進修行的人快速成就。所以很多我們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也會在第一時間,在極樂世界獲得了阿彌陀佛的佛力加持之後,就披上四弘誓願的鎧甲,馬上要重新回到像娑婆世界這樣的世界來,進一步地進行鍛鍊,快速地得到成長。

所以這樣的一個世界是非常有利於我們的修行的。但是與之相應,它也有一個不利之處。不利於什麼呢?這樣的一個世界是不利於我們的享受的。因為首先,由於劇烈的變化和震盪,這個世界充滿了矛盾和痛苦。所以被稱之為娑婆世界,娑婆是什麼意思呢?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這裡麵包含兩層意思:第一,這個世界充滿了矛盾與痛苦,需要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眾生要有一顆能夠忍耐的心,我們要去面對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痛苦,得忍。但是這種忍又可以形成一種鍛鍊,形成幫助我們成熟、成長的一種機制。所以我們總是在隱忍與忍不住這兩極間搖擺。遇到一件事,太痛苦太煩惱了,但是咬咬牙挺一挺,可能也就過去了。

考慮到這個世界獨到的優點,我們也就心甘情願地去忍,痛並快樂著。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在痛苦之中,才能感受到快樂的可貴;只有在精進中,才能體會到修行的真諦。正是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痛苦,所以人與人之間、眾生與眾生之間,那種突破了自我的那種無私的關愛才顯得那樣地可貴。正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無常變幻,那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瞬間才能長留在我們的心裡,讓我們體會到人生的可貴。所以這也是這個世界的一個矛盾之處。但是如果我們在這個世界一味地追求享受,消耗我們的福報,由於它是一個變化非常迅速的世界,它是一個種種誘惑層出不窮的世界,就會使我們福報消耗的速度、造惡的程度、墮落的機會,無窮無盡。往往我們積累了多生多世的善根福德,會因為我們一世的迷惑顛倒,而被快速地消耗掉。所以這個世界我們看,真是一個適合真正修行人的世界。

相對於永恆不變的極樂世界來說,這個世界充滿了痛苦,也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是一個讓人又愛又痛的地方。同樣,作為這個世界的眾生,我們跟這個世界、跟這個世界裡面的其他眾生,大家相互之間的關係也是這種二元的關係。走得太近了,就容易看到彼此身上的毛病;離得遠了,距離又會產生美。兩個人——一男一女,由於過去的因緣走到了一起,但是又很容易因為自己的疏忽,甚至是自私自利,最終快速地耗盡彼此的緣分而走向分離。所以不僅僅是事物在快速地變化,人跟人、我們內在也在快速地發生著變化。或者不如說其實本身這個世界,精神也好,物質也好,都在迅速地發生著變化。所以帶給我們的一個必然選擇,就是精進修行,追求解脫——這是一個必然的目標。


菩提佛語


存不存在?有待科學證實。輕易斷言已經被證偽,實際上是對現代天文學及佛教宇宙觀的雙重不瞭解。

佛經中的須彌山,指的是“世界中心”。世,指的時間;界,指的是空間。“世界”這個詞本身就是來源於佛教的,指涉的是時空概念,不單是指空間概念。佛教的“世界”,有“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的說法。而一個“小千世界”由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由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合起來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這意味著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相當於有10的9次方數量級以上的“小世界”。而一個“小世界”對應的是一個太陽系,因此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相當於1億個以上的太陽系。當然這裡的“千”也是泛指,沒必要過於拘泥。而現代天文學認為,銀河系包括1000~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所以不妨可將一個銀河系剛好對應上佛經中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佛經中對一“小世界”的定義是“一日一月”,也即一個“日月”系統,這裡可以理解為恆星與行星所形成的一個太陽系,稱為“一小世界”。這裡的“月”對應的應當是行星,不要簡單理解為“月亮”。

“須彌山”處於世界中心,所以對應所指當然就是指“銀河系中心”。

按照佛經中的說法,日月系統也即恆星系系統,處在須彌山的山腰。這應怎麼理解呢?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們可見的恆星世界,都大致處在同一個平面。這就像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大致處於一個黃道平面的道理。

類似地,佛經認為“日月系統”環繞須彌山腰運行,相當於認為所有的恆星系都是處在銀河系的圓盤面上。

而佛經認為,須彌山是有上下區別的,基座是所謂風輪、水輪、金輪、地輪逐級構成的,而超越“四大部洲”日月系統之上的有三界諸天。整體形狀大體如圖所示,大體類似於上下兩個圓錐對頂的結構,如圖:

(這兩張圖,我們都只當作示意圖來看,不要較真)


這就意味著,佛經認為銀河系的圓盤面之上與之下的空間結構是不一樣的。銀河系圓盤面的上下兩面是否具有不同的空間結構,這顯然是一個非常有趣並且十分重要的天文學問題,我們目前的天文觀測水平應當還無法證實或證偽。

那麼,佛經中的“四大部洲”指的是哪裡呢?“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南蟾部洲,按照佛經所描述的位置對應的應當就是銀河系的四個主旋臂,分別叫做:

盾牌-半人馬臂人馬臂、英仙臂、外臂。因為這“四大部洲”之上對應的是“四天王天”,而“四天王天”是比較接近須彌山體的。

佛經還指出有七重金山與七重香水海環繞須彌山,這個結構怎麼理解?我們直接上圖看看:

實際上“七重金山”不妨可以理解為銀河系的多條旋臂,這些旋臂主要由星際物質構成。“七重香水海”則不妨可以理解為旋臂之間的空間。佛經中經常有把空間又稱為“海”的說法,比如《華嚴經》中有各種“世界海”的說法。

由此可見,輕易斷言佛經中對“須彌山”的描述已經被證偽,並不是一種負責任的講法。我們不妨還是繼續存疑著吧。


建章看世界


說到“須彌山”,在佛門典籍的記載中,可算是這整個世界的中心,如古人有詩形容雲:“須彌不動住中央,日月遊行繞四方”,就連太陽、月亮都是圍繞他旋轉的。其同時也是極高、極大、極重的象徵,如為大眾所熟知的佛門一偈,有云:

“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這就是說佛門中人,荷擔如來家業,也是有如須彌山之重,若是一味貪求名利、供養,沒有真正努力求道,自己這份福田沒有給世上蒼生種出福德來的話,來生只能當牛做馬的來償還了。而這個“須彌山”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是象徵意義,因為畢竟其是不可知、不可見、難以形容的,但其究竟存在與否呢?

若是站在佛法第一義形而上的角度講,那自然是一切唯心的,所謂“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花”,整個的物理世界虛空、宇宙,都是如同是眼睛有毛病看燈光時所產生的暈圈與“眼冒金星”時的“金星”,都是本無所有的,都是唯心所造的幻妄。如《愣嚴經》中所云: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因而整個的這個虛空、宇宙、世界,都是自心中所顯現的幻妄,若是能了此心,證得菩提,這些包括“須彌山”在內的物理世界,畢竟是四大皆空,本自不存的。然而,站在形而下角度講,物理世界又是真實存在的,我們能夠真真切切感知到的。而佛經中言之鑿鑿的這個“須彌山”,若是真實存在無誤的話,那麼其究竟又是指什麼?又會是在哪裡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這個物理世界的看法,與佛所在的那個時代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現代天文物理學,由早初“地心說”,逐步發展到“日心說”,再到如今的“銀河系”,以及“黑洞”、“量子物理”等,對於宇宙的認知,可謂範圍是越來越大,其微小處也是愈來愈細微。而以我們這些皮毛都算不上的科技知識,來理解佛經中記載的這個“須彌山”,是比較困難的。顯然,誰也提不出足夠的證據來否定佛說的合理性,畢竟即便是科技第一強國的美國也僅僅能夠登上月球而已,而這代表著如今航天最高成就的登上月球,比之整個太空那是滄海一粟也不如的,所以這也並不能代表真的瞭解這整個的太空、宇宙。

當然現代的很多佛學家們,認為這個“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經中的“須彌山”,因為日月都是繞須彌山轉而轉,而我們這個“太陽系”又是屬於整個“銀河系”的一小部分,所以“銀河系”就是須彌山。這種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顯然太過著相了,也有很多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方,如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南贍部洲就是地球的話,那西牛賀洲與東勝神洲又是指哪裡?而要說日月在它的半山腰轉,也是太過的牽強。

而所謂“須彌不動住中央”,在佛經的世界觀念中,它是一個不可知、不可量、極其高、極其大的不動參照物。同時我們又應該知道,從物理科學的角度上講,是不存在絕對的靜止與絕對動轉的,而至於誰繞誰轉的問題,是要先選取參照物的。因而若是以太陽為參照物,那自然地球、月亮都繞它轉,但若是以地球為參照物,則是日、月、五星都是繞地而轉的。而我們若是以大地為參照物,似乎又回到了“地心說”,以“太陽”、“銀河”為參照物等都也不夠究竟。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雖然跳出所謂的“太陽系”、“銀河系”等的束縛,但究竟何謂“須彌山”?我們仍然沒有頭緒。

這樣我們只好參考我們的古天文學了,要知道幾千年來,我們的天文學一直是最領先的,只是後世的今天沒有人真正的懂而已!而古天文中不動的只有“北辰”,因而是否可以講“須彌山”理解為“北辰”呢?如古人所謂“北辰所居,眾星所拱”,天上群星,當然包括日月,也包括銀河在內,都是圍繞北辰而轉的。而古人又將“北斗七星”比作“帝車”,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整個宇宙的運轉,圍繞這個“北辰”的中軸線,所以永遠不會錯亂。

而佛經中又說,日月處於須彌山半山中,而山頂又是欲界天主帝釋天的居處,而我們的古天文中,北辰以及紫薇垣本身就是至高皇權的象徵,是代表天子的。如在《論語》中,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又《史記·天官書》雲:“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都是從天象變化中,化出為政、治國的道理,此所謂聖人們那“仰以觀於天文,俯自察於地理”。如歐陽文公有詩云:

“天形如車輪,晝夜常不息。三辰隨出沒,曾不差分刻。北辰居其所,帝座嚴尊極。眾星拱而環,大小各有職。不動以臨之,任德不任力。天辰主下土,萬物由生殖。一動與一靜,同功而異域。惟王知法此,所以治萬國。”

靈臺主人


須彌山是佛經中出現的一個比較大的bug。因為它是可以被證偽的。這就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連帶著把釋迦牟尼的“正遍知”能力也給消解掉了。

臺灣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法師在《佛學群疑》中回答“佛教的世界觀是合乎現代科學的嗎?”這一問題時,提到過須彌山:

從較為原始的佛教聖典阿含部起,即有相同的記載,例如《長阿含》的《大樓炭經》第一品、《起世經》第一品、《起世因本經》第一品,都講到我們的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須彌山的四個方向有四大洲,南方稱為南瞻部洲,或稱南閻浮提,就是我們所住的世界。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腰各有四個宮殿,稱為四天王天;在山頂有三十三個宮殿,稱為忉利天。可是依據現在的地理學和天文學的觀點,我們無法找到須彌山,也不知道另外的三個洲在那裡。如果說須彌山的神話,就是起源於印度北方的喜瑪拉雅山,是比較妥當的;而且此一傳說,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以前,已經在印度流傳,佛教的經典只是敘述古老的傳說,不必過於重視。何況佛教的教義,是在解決人間生活的實際問題,不在用科學態度說明世界觀。

由此可知,須彌山在佛教世界觀中的地位特別重要。它可以說是我們生存的世界的中心。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我們生活在南瞻部洲,而花果山水簾洞在東勝神洲。按照佛教的教義,須彌山四周分別是東勝神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和西牛賀洲,四洲都有人類居住。問題是,如果南瞻部洲是地球的話,那其他三個州是什麼呢?須彌山又是什麼呢?對照現在的天文學成果,很顯然是沒有須彌山和四大部洲這回事的。

這一點,連佛教內的大佬聖嚴法師都承認。他甚至認為須彌山是喜馬拉雅山,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南瞻部洲就是印度和尼泊爾一帶,也就是釋迦牟尼說法的區域。但這樣也說不通,因為四大部洲的人均壽命是不同的,其中東勝神洲人壽250歲,這顯然不是地球人的壽命了。所以須彌山如果存在,不可能是在地球之上。

須彌山也好,四大部洲也好,都是釋迦牟尼之前就存在的概念。須彌山是婆羅門教術語,可以說釋迦牟尼就是把它複製過來而已。但不能因為非原創,就說“佛教的經典只是敘述古老的傳說,不必過於重視。何況佛教的教義,是在解決人間生活的實際問題,不在用科學態度說明世界觀。”這就有點太扯淡了。

宗教的各種說法常常因“無法證實”,而為信徒所接受:我們無法證實它,不能因此說沒有!但其實,有些說法可以證偽啊。如果世界的基本構成都是想當然胡編亂造,那不可能存在“正遍知”的佛格。道理就這麼簡單。


韓福東


須彌山真的存在,但是這來源於佛講的法,所以人們總會誤解,會問:這個山是不是我們家地球上的山啊? 還有人做了對比,說是喜馬拉雅山等等,這是大錯特錯的。

因為佛講出的話,是站在神的基點上,用佛眼看到的宇宙的情況,其範圍之廣大深遠根本就不是人能想象的,其講出話的含義也是人難以理解的。

下面我轉述我知道的高層次上的這部分法,來徹底講透這個問題:

釋迦牟尼佛當年也講過對一定範圍宇宙的認識,他講到了三界內和三界外一定範圍的具體情況,比如須彌山之說,也講了須彌山存在的形式。須彌山四面有四大部洲,有兩大層天。其實釋迦牟尼佛講的話傳到中國來,翻譯成中國話或在印度流傳過程當中都是有誤的。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須彌山的兩大層天,根本就不是兩大層天,而是兩個宇宙的概念,是我們這個小宇宙和其上的第二層宇宙的認識。 

 第二層宇宙怎麼認識呀?人類認識的這個宇宙是由眾多銀河系組成的,這還是從人所能認識的這層空間的結構講的,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宇宙。就是這個宇宙,我們人類永遠也都看不到它的邊。那麼這個宇宙它不是天體中唯一的一個宇宙,在浩瀚的天體中也不是最大一層粒子,還有眾多的這樣大的宇宙,構成了更大的宇宙範圍,這些小宇宙也是有外殼的,它也只是構成了更大一層粒子而已。這個宇宙太龐大了,說是小宇宙,其實對人來說,永遠也認識不到那麼大。可對神來說那還是一層粒子的一小小部份而已,可是在更大的佛來說呢,它小的真的是不算什麼。不同境界的思想方法、思維方法、觀念都會發生變化,看問題差別很大的。 

 繼續說釋迦牟尼佛證悟到的那個須彌山,它是在我們人類生存的這個銀河系及太陽系的北邊。那麼“北”這個概念可不太好說啦,因為在宇宙中它沒有這個概念,地球還在轉的,宇宙也在旋轉,哪有具體的東西南北。按照釋迦牟尼佛的話說吧,我們就這樣講,大家對這個概念容易理解。不然的話,今天這樣講在這兒,它明天又轉到那兒去啦。就按照釋迦牟尼佛講的在北邊,就說它在北邊吧。這個須彌山有多高哪?須彌山超出了銀河系,超出了我剛才講的這個宇宙的範圍、眾多眾多星系構成的這個範圍。大家想一想,眾多數不清的星系有多大?星系與星系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須彌山超出了這個宇宙,在第二層宇宙的中心位置,就這麼大的山。其實須彌山是三座連在一起的大山,而對映這三座山的就是阿 彌 陀 佛、觀 音 菩 薩、大 勢 至 菩 薩。阿彌陀佛是這一境界的第一位佛。 

 釋迦牟尼佛所證悟到的遠遠超出了人們對他的認識。釋迦牟尼佛講了很多天上的故事、他前世的故事,但沒有完全講出他自己真正的身世,特別是涅槃以後的事就更沒有人知道了。

再順便引申講一個事情,就是“宇宙牆”,現在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到了一個地方,就刷刷的什麼都觀察不到了,好像被一堵巨大的牆擋住一樣,他們叫”宇宙牆“。我引用下他們的部分原文:

『《新科學家》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稱,這堵牆是虛空的,裡邊沒有像銀河系一樣的任何星系,沒有星雲團,甚至連暗物質也感知不到,科學儀器繪製的次聲波構圖顯示那裡寒冷異常,宇宙的任何能量和物質似乎到被隔絕在這堵牆之外,它空虛到了連真空能都可能不存在的地步。

“我們當前的標準宇宙無法詮釋這樣存在著的巨大空洞結構,我們弄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使它拒絕宇宙已知的任何結構物質或者能量進入其中,它這樣的隔絕能力,使我們想到現實中的一種事物——牆!既然我們這個宇宙的架構無法解釋它,那或者,它毫無疑問是另一個宇宙橫亙在我們宇宙邊緣

的一種物質。”研究人員霍頓是這樣富於想象力地給《新科學家》雜誌解釋道。』

他們說發現這個“宇宙牆”,覺得是宇宙的邊界,我告訴大家,根本就不是,而是被須彌山而擋住了,因為那個山太大了。科學啊,研究不透的事情太多了,人無論怎麼發展,發展多久,都不可能認識到超出其生命境界太多的宇宙真~~相,因為那是神的領域!

這一次算是把這個問題講透了,其實這都是直接來源於神的認識,很大一部分是師父的原話。講的很高,適合有些基礎的人看,更多高層次上的直接揭~!~秘,只在:

w w w .... d a j i e j u .... w i n


橫行無忌大喵子


🎓如同老子創立道教,否定了:巫蠱咒詛等下流的😏作妖術;並且同時又收納了:占星,數術,祝融等學問;

🎓世尊也摧毀了各種😏作死式修行;吸收了幾個原有的良性門派,所以道教與佛學都是廣泛的綜合學問。

🎓世尊否定了許多虛構的狂妄理論,但是常常引用“須彌山”。不光是世尊與婆羅門提過,後來弟子也常提“須彌山”,在許多典籍裡都有。但若按《西遊記》思維,永遠都理解不了。

🎓南瞻部洲不是南京,西牛賀洲也不是印度,北巨蘆洲也不是俄羅斯――若真用南京作南,東勝神洲就該是日本――可日本人不是黃眼珠黃頭髮。
🎓悟空長老是師叔輩,因為他不想回國,唐太宗就不準僧侶再取經,所以玄奘法師是個“偷渡客”。他去的地方不是西牛賀洲,而是:那瀾陀寺。



🎓釋迦牟尼創佛教時,中國是漢朝,白馬寺《四十二章經》等是第一批;玄奘是唐朝人;《西遊記》出在元朝。
🎓中國稱西藏蒙古是西域而不是北,日本只位於中國的東,但歐洲看中國印度日本全是東亞,所以不能用地球儀的位置測量“須彌山”。



🎓南瞻部洲,是人類世界包括:慾望靈魂和血肉之軀,位於太陽一側。人魂的原始面貌是龍,在地,不但能吃血食,又能消除怨恨。本來是得天獨厚的,卻因互相之間的爭鬥而墮落。

🎓魂魄散成無數,到了南瞻部洲,好勝心又化為口舌。所以佛傳心法,振開智慧去感受:局部鬥爭沒必要!


🎓雖然佛總是鼓勵:人人皆有佛性――但其實,來立法的人,比零散破碎的龍魂高多了。他們來世一回,能做出大的局勢扭轉。因為入世前,魂識就比肉身宏偉,所以血肉擋不住智慧

🎓世尊的來處不同,他的因地在太陽另一側,與我們承直角。

🎓而南瞻部洲的來源,是一個令人傷心的過程――北巨蘆洲

是幼龍發源地,採集陽光與水相染而生。龍的軀體五彩繽紛,非常漂亮,發怒時才會變難看。龍的相貌與性格是一至的,非常直觀。

🎓龍是太陽用光芒化生的,本來可以做為太陽的手臂,協助開蹠宇宙。龍初生時也很單純很友愛。

🎓而宇宙的本來面目是實心的黑暗,被光芒烤化後,分解出種種色,擴展出的有色光芒區域,是球體,中空。



🎓這世界是紅黃藍組成黑,真實世界是黑分解出各種色,擴展出近於無色的光。

🎓太陽衍生龍是為了擴張宇宙,光合水又染上一點黑暗,產生五顏六的各種龍,能脫離太陽去遠方開蹠。


🎓就好比人類馴服了牧羊犬,用來驅趕狼,龍=光+水+暗,長成後會噴火,烤化溶解宇宙的黑暗。

🎓可有的龍未脫暗黑的性格,沒成熟就互相鬥毆,弄壞了自己的軀體,破碎的靈魂裝聾做啞,鑽入海底躲避懲罰。

🎓四部洲以太陽為中央點,而太陽又位於須彌山的一側。用未墮落前的眼睛看,太陽圍繞著須彌山

在轉,四部洲位於太陽四邊。本來有一處是純水的海,後添加了許多碎石,又長出林;

🎓石林間有魚,有的在稠密的水中游,有的在稀薄的水氣中走……

🎓墮落後,每一條龍魂教散碎無數縷,分別投胎成人。但命數不定,可改,還能再墮落。

🎓散碎的龍魂選擇了:再見互不識――所以只能見到對方與自己的外觀,連自己的原貌都不想搞清楚。

🎓人世間是一個傷心的轉折:即是一個結果,也是一個起點。龍是多愁善感的,龍也是驕傲自負的,龍有許多種性格,因為靈魂糾纏了一點宇宙原始的黑,不自控的龍魂組成了南瞻部洲



🎓仍然有許多龍,嚮往陽光感激陽光,勇敢的控制那一點魔性,讓自己越來越接近太陽的顏色。

🎓太陽喜愛每一個他創造的靈魂,無論是否有魔性,太陽只在意行為怎麼去做。在與黑暗的鬥爭中,我們掉隊了,成了離須彌山最遠的靈魂。


🎓在墮落後的肉眼裡,是與各種類的形體交錯生存的。未墮落前的識別中,龍魂獨據一方,與非智生命不共存,是可以統治動物靈魂的。


馬秦Sun深處是故鄉


很好的題目;因人不見須彌山、鬼道等,所以有眾多人不信佛法。 今當隨份隨力分享見解 ,以解眾疑!

。 一、 首先:不宜以現代科學套佛法,也不宜以佛法解釋現代科學。 為何? 因現代科學尚未窮底,各新的、適用範圍更廣的物理理論、天文學理論持續發展。(一方面也是須新的數學新支配合,更容易更新的物理天文論述)。 為何說現代科學尚未到盡頭?還須再更新! 現代科學家宣彌,我們只看到宇宙質能的百分之5,其他百分之95,有無暗物質(暗物質除重力有關外,還有啥特性?)、有無暗能量都仍未確認真是啥東西!。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尚未公認調和(超弦論、M論宣稱已行,但仍無實驗觀測證實或預言證實)。 再說遠一點,現代科學研究物質、能量,僅在色法上深研,未見研習"心法" ,"心所有法",應會碰到無法再分析、測看不著、無法確定…等瓶頸。(乃因色法是依於本心再依各心法、各心所有法而暫生而暫顯,只深研色法,定難能窮底。 當然不信佛法者,不會信受。) 二、 不見須彌山,事實上是與 人不見鬼道、地獄道、天道眾生…(只見部份畜生道眾生) ,的問題一模一樣! 但這是在佛法裡的什麼階段能稍稍解釋的問題? 個人知見是: 這是禪門三關(明心、見性、牢關)中之第二關;眼見佛性! 在這關,無論只是解悟或是證悟(實地以父母所生眼來"眼見佛性"!才算證悟),大多可知為何看不見的原理。因為他們經歷:"自己為什麼看得見"的道理,或更進一步的實證(親眼看見)! 學過佛學的先進們,都知"相由心生"這名句! 萬相萬法都由如來藏本心、真心所生、所顯、所輾轉生顯!(此"心"不是"意識知覺心" ,要分清! 因佛法是實證的事務,我們可以現觀我們的意識覺知心,不能改變任何外境(相),只能稍改覺受、自己反應,不是嗎? 所以此心必非意識心!) 。 簡潔的說就是: 我們只能看見、聽見…覺知,與自身如來藏所含業種今世能相應的"各相"而已! 不會超出!(業種未消前,下下一世 或依所生的六道而或可依業相應而看見、聽見…。)。我們看到、聽到、觸到…,都是自己神經元、腦瓜子,秀給自己的! 決不是真的觸到外境的!關鍵在於 如來藏如何依根、依業、顯合適已業的如鏡現像而不參與的各法相,而由意根、意識、前五識來觸,來生見、聞、…名覺知! 但這不能講破(不是吝嗇),讓大眾在時節因緣到來,到了這個見性階段,自行去參,才有功德受用! 三、 如果 追問到底,那我現在是怎麼看世界的呢? 現在我的知見是:一個世界(我們的小世界)是一個銀河系。 4大旋臂為四大部洲(名大部洲各有數千洲堵)。看其他先進發的圖 小世界只到忉利天。 上面的初禪天至四禪天都沒顯示出來。(故火災丶風災、水災等等的範圍極其廣大)。 一個三幹大千世界為一佛土,只有一個四禪天。盧舍佛就在色究竟天為地上菩薩說法。 所以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土非常非常廣大,以算術粗算,即三千大千世界至少為十億個銀河系!(或是更廠大的 "可觀測宇宙",則因我未真知,不敢亂講)。 總之,以到今日我所知、所見,都體驗了佛法的可修、可證性! 不認為佛會為這世界悉檀的世界相,不清楚而亂說! 因 佛不妄語、不誑語,其所說佛法 是可修丶真可證,已檢驗! (要套金剛經的 修證,即非修證,是名修、證也親見,沒問題)。 當然總上所說,只是我學到現階段的知見,未必就是終極真相,但必應是近似,不會大錯。 敬恭大眾參考。 謝謝🙏。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行者


須彌山是佛教的一個日月體系,風輪託著水輪、金輪,中心是須彌山,四面有四大部洲。

須彌山其實是一個高維時空結構中的山,並不是地球上面的山,高維時空結構是丘成桐空間。

四大部洲:一是東勝神洲,二是南贍部洲,三是西牛賀洲,四是北俱盧洲。四大部洲是來源於佛教的說法,這四個陸地(或者說星球)在須彌山四方的鹹水海中。

很多人錯誤地把四大部洲都當作地球上的陸地,把須彌山當作是喜馬拉雅山。

有人把東勝神洲看作中國,南瞻部洲看作印度,西牛賀洲看作伊朗,北俱盧洲看作俄羅斯。

南瞻部洲縱廣七千由旬,縱廣就是長度和寬度相加,一由旬大約10公里,南瞻部洲的長度大約是4萬公里,正好與地球的赤道一樣長。

北俱盧洲人身高是南瞻部洲人身高的8倍,差不多是12米以上的身高,壽1000歲,還從不夭折短壽。很明顯不是俄羅斯人啊,2017年俄羅斯男性平均壽命只有67.5歲。

四大部洲是四大星球,每個大洲還有兩個中洲,中洲還有很多小洲。

須彌山和四大部洲體系,實際是一個高維太陽系。

我們一般認為宇宙是個三維的空間:長寬高。但量子力學超弦理論已經證明:宇宙是十一維的時空。

我們看不到另外的時空,是因為另外的空間是卡拉比-丘成桐(美籍華裔數學家)空間,相對於我們來說是緊緻捲縮的。

南瞻部洲是地球(南瞻部洲有部分也在丘成桐空間,但大部分是地球),地球其實有三顆衛星(月亮和兩顆中洲星),其中兩顆衛星在丘成桐空間,我們人類肉眼看不到。其中一顆中洲星是烏金剎土,另一顆是香巴拉。

所以地球本身就是處在三體中!

其他三大部洲並不是八大行星中的行星,而是丘成桐空間的太陽系行星。四大部洲都有兩個中洲作為衛星,衛星還會有小洲作為衛星,上面也住著外星人。

須彌山大部分也在丘成桐空間,地球的地核和太陽的內核是通過丘成桐空間與須彌山相連的。

太陽系就有外星人

地球的另外兩顆衛星就居住有外星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住的人都是太陽系本身的外星人。他們都住在丘成桐空間。

所以不用到其他星系找外星人,在太陽系找就對了!想辦法突破丘成桐空間,就能看到外星人!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從世間法的角度看,須彌山是存在的。

首先,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認識事物的功能是有限的。舉個例子,蝙蝠能聽到超聲波,而我們人類聽不見,假如在人類沒有認知超聲波之前,假如蝙蝠會說話,它說我聽見了聲音,你卻什麼也沒聽見,你會相信它的話嗎?你會相信有人類聽不見的聲音存在嗎?



佛用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來觀世界,佛在禪定中可以遍觀十方三世一切世界,而我們有的人,連三尺遠的地方都看不見,怎麼能拿我們狹隘的認知來測量佛廣大無邊的認知呢?

在佛智慧面前,我們渺小得連螞蟻都不是,除了認知洞穴周圍的幾株小草,能相信世上還有星辰大海嗎?



其次,時間和空間是有為法,是相對的存在,證得諸法實相,一個毛孔可以遍含十方世界,不可思議的境界多了去了,一個須彌山又算得了什麼!在凡人心裡須彌山廣大得不可測量難以想象,在聖人眼裡,不過芥子一般。須彌山也是相對的存在,你的心量小如螞蟻,一棵大樹就會超過你的認知能力,而心量廣大如佛,看須彌不過是掌中物。



最後,佛所說的一切,並沒人讓人去迷信,而是告訴了我們打開心量親見須彌的方法,如果沒讀過佛經,這些方法連看都沒看過,聽都沒聽過,也就更別說去身體力行了,最好不要亂說。道聽途說一些東西,甚至把小說《西遊記》裡的東西都搬出來,就太可笑了。


那邊仍是孤獨


須彌山存在於仙界之中,其山之大不可思議。

須彌山之東西南北的四面山坡上各有一峰,每一峰之上有八個天,共三十二個天,為第一層天,也稱四天王天。

每一個峰的八個天,分別由四天王中的一位天王掌管,即: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記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須彌山之上也有一個天,名忉利天,也稱三十三天,為第二層天。

忉利天之上又有一一層疊的天: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與四天王天合稱六慾天。六慾天之上又有……

須彌山在人間屬於虛幻的山,常人不可見,其輝煌壯大不可思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