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在音樂中找到「光明」:順德10名視障者組成的藝術團省賽中獲獎

在最深的冬季,我終於瞭解到,我的內心一直保存著一個不可征服的,永恆的夏天。——阿爾貝·加繆【法國】

這首詩,恰好可以用來形容他們。在最深的黑暗中,我終於瞭解到,我的內心一直保存著一線不可征服的,永恆的光明。

他們就是光明天使順風殘疾人藝術團。

這個藝術團有10名成員,他們大都遭遇過“人生急拐彎”,有過沮喪和絕望。是音樂讓他們互相感染和激勵,不固步自封,不沉溺於失明的痛苦中自怨自艾。因為音樂,就是治癒一切的力量。近日,在2018年全省殘疾人聲樂器樂大賽中,順風殘疾人藝術團的黃震南、餘志亮、梁銘嫻身穿著豔麗的藏族服飾,用葫蘆絲合奏了一曲《藍色的香巴拉》,斬獲了本次比賽器樂類銅獎。

「艺术」在音乐中找到“光明”:顺德10名视障者组成的艺术团省赛中获奖

7月24日清晨6點,暴雨嘩啦啦地下著,城市還在熟睡。

在大良清暉路一住房裡,沒有開燈,黃震南摸索著穿衣、洗漱、吃早餐。事實上,黃震南已經快32年沒開過燈,對他來說,燈光和日光一樣,都是黑色。

幾公里外,是他開的按摩店,店裡騰出一處10來平方米的空間。這是他組建的視障者藝術團的排練室。每天早上或者晚上,這裡都聚集了10名視障者練習葫蘆絲。

黃震南萌生組建葫蘆絲藝術團的想法,是來自一次順職院向吉尼斯世界紀錄發起的挑戰。2015年12月27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順職”)1589名學生人手一支葫蘆絲,共同奏響了《龍的傳人》、《青春舞曲》,向當時“1141人保持的世界最大規模葫蘆絲同奏”吉尼斯世界紀錄發起挑戰。

作為一名葫蘆絲愛好者,在順職任職康復專業老師的黃震南親眼見證著學生們成功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內心十分激動,同時也多了一份信心和力量:“一定要把順德殘疾人葫蘆絲藝術團辦好!”

葫蘆絲外觀古樸典雅,音色獨特優美,讓人心情愉悅。 也許有人覺得葫蘆絲門檻太低不屑於去學,但黃震南覺得,葫蘆絲對於盲人來說再合適不過了。他覺得學鋼琴、小提琴等不太接地氣,普通人沒有十年八年,都很難出成績,盲人學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其他諸如二胡、蕭、竹笛也都很難學,就只有葫蘆絲,只要按住孔,就能吹出來,並且還方便攜帶,工作之餘隨時都可以練習。

2016年初,黃震南和10名本土視障者自發組建了葫蘆絲藝術團,後改名為順風殘疾人藝術團。黃震南擔任該藝術團團長,餘志亮擔任副團長。

「艺术」在音乐中找到“光明”:顺德10名视障者组成的艺术团省赛中获奖

學習樂器最大的障礙是識譜

在2018年全省殘疾人聲樂器樂大賽中,黃震南、餘志亮、梁銘嫻身穿著豔麗的藏族服飾,在看不見葫蘆絲髮聲孔和譜子下,他們的演奏卻依然精彩。耳朵間傳遞的默契,讓人動容。現場的觀眾有的也閉上眼睛,彷彿只有跟他們一起在黑暗中才更能領略這份音樂中的純粹與安寧。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於視障者來說,更要花大功夫。“普通人用葫蘆絲吹一首《生日快樂》,也許三天就學會了,但是對於視障者來說,則需要3倍以上的時間。”黃震南,對於視障者來說,學習樂器最大的障礙是識譜。

在葫蘆絲的譜子上,曲子都是用音符組成,看譜者能夠清晰地分清楚不同音階的“do re mi”。但視障者看不到譜子,在學習曲子的時候,只能用耳朵去聽曲子的旋律。對於樂感比較好的人來說,聽夠快速的分辨出不同音階的音調。

在順風殘疾人藝術團了,除了黃震南、餘志亮外,其他成員都沒有音樂基礎的,也就是說很難通過聽旋律來來記者音符。因此,葫蘆絲老師就把曲子的音符“do re mi”唱出來,然後錄下來讓學員反覆地聽。

“這個過程異常艱難,一首2分鐘的曲子得分開十幾個小節,一小節一小節地反覆聽,反覆記,記不住又倒回去聽。”黃震南說,勤奮是他們的共同習慣,因為看不見,所以對聲音尤為敏感,也特別執著,藝術團的成員個個如此,每天練習葫蘆絲3個小時以上。

餘志亮是屬於天生樂感比較好的,但要演奏好葫蘆絲沒有捷徑,唯有勤奮。他平時搭公交或者沒事幹的時候都會用手在大腿上敲著手指,模擬練習。“當大家把譜子爛熟於心的時候,合奏的時候就很整齊了。”

但磨合是每個人都在經歷的。餘志亮覺得,一個人玩樂器和組團玩樂隊“區別太大了”。最難克服的就是配合協調,“尤其是大家都看不見,看得見,配合完成一首曲子時,只把自己那部分記住,盯準樂譜就能行。但看不見就沒辦法,必須把整首曲子的每個音符都記牢了,才知道什麼時候該你。”如此一來,但凡有某個人偷懶,效果就達不到,“練熟一首曲子,至少要一兩個月。”未來,順風殘疾人藝術團將組建高中低三聲部的葫蘆絲團隊,這就更考驗隊員間的配合程度。

「艺术」在音乐中找到“光明”:顺德10名视障者组成的艺术团省赛中获奖

在音樂中找到“光明

在這次比賽中,順風殘疾人藝術團演奏的《藍色的香巴拉》獲得了器樂類銅獎。對於這次獲獎,藝術團裡的成員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對於盲人來說,別說用音樂給他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哪怕開一個孔都好,起碼光線能照進來,不會那麼黑暗。”黃震南如是說道。

讓時光倒回到1986年。16歲的黃震南,在一次籃球比賽中,左眼被撞傷導致眼底視網膜脫離。隨後由於用眼過度導致右眼的視網膜也脫離了,黃震南徹底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先天失明和後天失明到底誰更痛苦?黃震南覺得是後者,因為最難醫治的是心病,任是誰也接受不了這個打擊,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嗜書如命的少年。整整半年時間,黃震南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敢出門。

既然看不成書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消遣,黃震南買了一把紅棉吉他,拜一位同學為師,開始學彈吉他。黃震南跟著“小老師”背歌譜,然後在吉他上一個個音去摸,去試。“上天對我關上了一扇門,音樂卻為我打開了另一扇窗”,說這話時,黃震南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也許當時的他未必會想到,這另一扇窗會比那扇門還要大。

練習了將近一年,在學校的文藝晚會上,黃震南以一曲自彈自唱《小草》征服了聽眾,演出後學校廣播站介紹了他的事蹟,他無疑成了同學們心中的另一個“史光柱”。這讓黃震南信心大增,更加努力練習吉他,甚至練到肘關節發炎的地步。音樂對於他而言,不僅是心靈的慰藉,精神的需求,更是與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

隨著演出登臺機會的逐漸增多,黃震南的膽子慢慢練了出來,性格也越來越外向,在音樂裡,他將曾經那個內向,一度因失明想輕生的愛書少年“埋葬”,另一個能說會道、自信陽光的盲人按摩師在音樂中獲得了“新生”。如今,他組建順風殘疾人藝術團,就是希望有更多人視障者在音樂中找到那一絲“光明”。

素材

策劃運營:廣東省殘疾人新聞宣傳促進會

「艺术」在音乐中找到“光明”:顺德10名视障者组成的艺术团省赛中获奖
「艺术」在音乐中找到“光明”:顺德10名视障者组成的艺术团省赛中获奖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廣東殘聯”加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給好友

【助殘諮詢熱線】12385

【今日頭條】打開APP關注\搜索“廣東殘聯”

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手語新聞”

播出時間:每日17:00——17:30

1.電視收看: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實時收看;

2.網絡收看:登錄“荔枝網”,選擇“直播”欄目的“新聞頻道”,再點擊“正點報道”欄目即可;

3.手機等移動終端收看:下載“荔枝臺”App,選擇“直播”一欄、“廣東新聞”頻道即可實時觀看。

廣東新聞廣播《自強之聲》播出頻率:FM91.4

播出時間:每週二上午11:00-11:30

我們向您徵稿啦!

親們:

歡迎您關注“廣東殘聯”公眾微信號!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為廣大朋友及時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廣東殘聯特向您徵集稿件,歡迎您將相關內容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