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去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

你應該去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

你是不是總覺得自己每天都很疲憊,拖著沉重的身體下班,到晚上12點依然有忙不完的工作?

你是不是覺得每週的時間都過得飛快,連週末都不能好好放鬆,惦記著沒有做完的工作?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體力下降了,一天好多時候都會犯困?想運動增加活力,但總覺得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然後導致體重沒法控制,漸漸長胖?

你是不是,偶爾會有個念頭,覺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已經失控了,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疲於奔命,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了。

你應該去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

這一切的現象,都讓你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精力水平越來越跟不上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了。

調查表明,成年人的精力在30歲之後是逐年下降的,然而,工作、家庭和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卻越高了,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也是自己的身體和精力跟不上工作和生活帶自己的要求,而帶來的疲憊和無力感。

有時候我們會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夠高效,才讓自己處於不斷地加班中,然而怎麼變得高效,怎麼有條不紊地處理工作和生活拋來的各種問題,卻沒有找到答案,卻在不斷地加班中變得越來越疲憊不堪。

那麼,是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就不得不屈服於自己的精力水平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是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他們每天總是精神煥發、目光如炬,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做起事來聚精會神、效率過人,工作事業像開了掛一樣,心態樂觀豁達,遇到困難也不焦慮。

你應該去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

這些人一般是工作上的能手或者領導,我們所說的精力管理,其實就是想讓你成為這樣的人。

互聯網屆的大佬都是名副其實的精力旺盛的人。比如蘋果CEO庫克和帶領百度轉型AI企業的陸奇也都是十足的“工作狂”,精力十分充沛。庫克每天早上3:45起床,起床之後先檢查郵箱,大約5點左右開始進行鍛鍊,6點半就開始工作了,然後工作到下班。

你應該去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

陸奇,也是一天上班18小時的工作狂,他每天凌晨4點起床,查看信箱郵件,接著在跑步機上慢跑5公里,早上5、6點就進入辦公室,隨後開始一天近18個小時的工作,直到晚上10點才下班。

你應該去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

所以說人的精力水平其實是有很大潛力的,只要我們合理科學地去管理,也能成為成為一個精力充沛、行動果決的人。

那怎麼來管理我們的精力呢,讓我們每天能夠保持精力充沛,控制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節奏?

精力管理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金字塔模型,如果你理解了這個模型,就知道應該怎樣去有計劃地改善自己的精力了。

你應該去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

金字塔模型第一層-體能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體能好,尤其是心肺功能特別突出的人,大腦的供血、供氧、供糖都會更好,所以大腦的工作效率也高,長時間地工作更不容易疲勞。

所以說,體能是精力充沛的基礎,是金字塔的最底層,而體能跟我們的健康狀況、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和睡眠質量都有關係。

金字塔模型第二層-情緒

情緒對於精力的影響非常大,比如說,早上起來遇到一件特別開心的事,心情大好,一天都會覺得精力充沛,而早上起來就遇到一件難過的事,一天都會覺得很壓抑,幹什麼都沒有心情。

積極正面的情緒是精力輸出的保障,但是往往我們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當我們遇到了負面情緒,首先我們要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並且正視它,然後可以通過呼吸練習、運動等方式對抗負面的情緒,讓自己儘快走出負面情緒。

積極正面的情緒不僅讓我們自己精神狀態更好,也能影響身邊的人,持續產生正能量。

所以,一個人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

金字塔模型第三層-注意力

注意力能夠讓我們的精力有一個有效的輸出,創造出有效的結果。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是注意力缺乏的人,因為我們的腦子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簡單、重複、滿足好奇心的事,比如刷朋友圈、看今日頭條,刷的停不下來,工作時常常被跳出來的信息以及收到的郵件所吸引, 我們甚至用“多任務並行”來安慰自己,但其實我們多任務時,大部分其實做的都是簡單和被動的事,如果遇到特別重要而且有挑戰的事,往往只有拖延。

我們應該改掉這種習慣,每天鎖定一些時間,通過一些儀式感進入心流狀態,處理複雜和困難的事。

金字塔模型第四層-意義感

意義感也就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是精力的最終源泉。

換句話說,你是否熱愛你正在做的事情,決定了你在做這件事情的精力狀態。

我們的工作會佔據人生的很大一部分,如果你的工作不是你喜歡的,或者你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那你很難在工作中找到意義感,也很難熱愛和百分之百投入在其中。

總結來說,好的精力=充沛的體能+積極正面的情緒+隨時可以聚焦的注意力+明確的意義感。

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自己每天精力充沛,遊刃自如地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