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騷客的「騷」,是貶義詞嗎?

毫無疑問,現代人把很多詞都曲解了,或者說原本的內涵喪失,削弱了,後來的意義反而成了主流。

比如,這個騷字。


最早的騷字,肯定是與《離騷》有關

文人騷客的“騷”,是貶義詞嗎?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心懷各種鬱悶與不滿,寫出來的《離騷》,後人解釋,所謂離騷,就是離憂啊。就是發表心中的憂愁。這種含義,現在似乎只有在“發牢騷”這個詞中,能夠看見遠古騷字的含義了。後來的騷客,騷人,也是指代文化人的詞彙。最有名的便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一句:然則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騷字還代表騷亂。

這個在《詩經》中便有體現:徐方繹騷。震驚徐方。現在的騷擾,騷擾等詞彙,就是從這樣的路徑演化而來。

騷字,還指騷味。羊騷味,尿騷味等等。

文人騷客的“騷”,是貶義詞嗎?

《官場現形記》裡面就說: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騷。現代人也說:羊肉沒吃到,反惹一身騷。意思是一樣的。而在《牡丹亭》裡面,則嘲笑外族蠻人“性愛風騷”。所以騷字出現負面含義,很有可能是在少數民族入侵之後。金元時期,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漢族人民深受其苦,不敢反抗,只好拿異族身上的羊騷味說事兒。等到明朝漢族人翻身做主,自然要百般嘲弄蠻族的騷味了。慢慢的,騷味就很人的品性聯繫起來,於是到了《儒林外史》裡,就出現了“今日還得功夫去看那騷婊子”這樣的詞句來。騷字,慢慢的就成為一個貶義詞,汙名化的路徑大約由此而來吧。

文人騷客的“騷”,是貶義詞嗎?

很多詞在漫長的演變中,都喪失了原始的含義,而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並非騷字一字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