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爲何會出現突然貶值?釋放了什麼信號?

最近,美元指數雖然“王者歸來”,正在衝擊95關口,目前,美元指數自4月17日開啟單邊上漲趨勢以來,目前已經累計上漲近6%。但人民幣的表現仍要好於多數非美元貨幣,比如,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現依然慘烈(下跌2.6%),和2017年全年相比,人民幣升值幅度8.12%為九年最大年度漲幅,而此時的美元指數已跌逾13.3%,創下近15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

人民幣為何會出現突然貶值?釋放了什麼信號?

美銀美林分析師認為,美元空頭可能正在重新集聚,因為,美元已經迴歸相對合理的位置,如果想要進一步走高,則需要有新的推動力。比如,美國相對於歐洲經濟的優勢、貿易形勢及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力度。

我們查詢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今日(5月2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包括CFETS和BIS指數在內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均出現七週以來首次下跌,數據顯示,5月25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7.63,較前周下跌0.25,此前六週累計上漲1.26;5月25日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0.94,較前周跌0.18,此前六週累計上漲1.88。與此同時,今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次跌破重要關口,在岸、離岸人民幣均跌破6.40,為今年1月以來首次。

人民幣為何會突然貶值?分析認為,人民幣承壓是因近期美債收益率持續暴漲帶動美元指數連續強勢,但一些投資者未放棄區間思維,逢高結匯仍不少。

不過,彭博社在援引一位曾經對人民幣匯率預測最為精準的策略師Sean Yokota的觀點稱,要想了解中國的外匯政策,只要看看每天的人民幣中間價就可以了。如今更是如此。比如,前夜主要匯率變化的預估模型與官方數據之間的差異,就是一個評估中國央行對人民幣期望走向的良好指標。

瑞穗證券亞洲駐香港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沈建光進一步解釋表示,通過這個中間價的透明的數字來了解央行的貨幣政策意圖要比媒體報道的貨幣政策容易得多,因為媒體的報道可能會引起投資者的誤解。

這在德國商業銀行周浩看來,觀察人民幣長期走勢需要跳出短期市場波動,人民幣兌美元的雙向波動是最有可能的選項,但人民幣不太會重現2005-2015年的單邊兌多數貨幣走強,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的貶值的趨勢。《中國證券報》也發表文章認為,“短期內人民幣並不存在較大的貶值壓力,雙向波動的運行邏輯並未改變”。

人民幣為何會出現突然貶值?釋放了什麼信號?

而這又釋放了什麼信號?對此《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對於投資者來說,通過箇中間價的信號,我們可以發現央行似乎釋放了不願讓人民幣過快升值的信號,也進一步表明了中國對人民幣貶值的擔心有所緩解,因為,這項措施可防範宏觀金融風險。比如,今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59點報6.4021,也是1月以來首次跌破6.40關口,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在今天早間走出了反彈型走勢。

與此同時,我們又不得不正視的現實企業困境是,正如本文開頭所說,如果人民幣繼續像去年那樣持續升值,這料將會給中國的出口企業帶來壓力,稍早前,一項針對中國出口企業的調查顯示,超6成企業主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若升值2%或以上將對他們的業務帶來負面影響。

這也意味著央行可能在主動放緩人民幣升值預期,一方面是因為升值太快會影響到出口,更希望看到匯率雙向波動,另一方面也擔心出現單邊升值預期,即市場對美元弱人民幣強,美元強人民幣更強的預期。換句話說,從人民幣目前的匯率指數點位上看,仍處於兩年來的高位水平,未來出現一定的調整也不奇怪,多數市場機構也認為人民幣貶值可控。

而這背後更為關鍵的是中國金融開放帶來的資金流入,以及市場預期美元可能反彈高度有限,中國也正在進一步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匯率形成機制及資本項目可兌換相互協調,允許境外銀行參與內地銀行間外匯業務。比如,外資仍在加速佈局中國在岸債券市場,德銀估計,2018年流入中國內地債券市場的外資將達7000億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