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寿县丰庄镇柴岗村

曾经是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

如今变成了“富裕村”、“文明村”

2017年实现了全村脱贫出列

这里的村民们都深深地记住了一个叫彭自军的人

2018年彭自军挂职结束离开时

村民们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舍得你走!”

彭自军是谁?为何村民对他如此不舍?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的故事~

「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彭自军

1977年出生

1999年参加工作

2014年11月-2018年4月

挂职在寿县丰庄镇柴岗村

开展扶贫工作

现任淮南市寿县司法局

办公室副主任

「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1

一分钱没花,贫困户就病愈出院了

年逾花甲的张老汉,是个“五保户”,因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打胰岛素,经济状况非常拮据。

为了省钱,张老汉只能自己“缩食减药”,没想到这一下可坏了事——因未及时打胰岛素,张老汉酮症酸中毒昏迷在家中,幸好被人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方才无恙。

可醒来的张老汉却一脸愁容: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他望而却步。他的腿还颤颤巍巍地在发抖,就嚷嚷着要出院,拦都拦不住。

彭自军听闻后,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他对张老汉说,受惠于现在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这次住院,他不用花一分钱,可以安心地在这里配合治疗!彭自军还告诉张老汉,像他这样的情况,国家都有对应的政策予以补助,他以后再也不用为吃药打针的问题发愁了!

彭自军的一席话,又将张老汉“请”回了病床。张老汉的愁眉苦脸变成了喜笑颜开,他握着彭自军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不禁感叹:“国家这政策也忒好了!”

「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经济来源少、收入低,没钱医治,是村里贫困户就医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彭自军深知,要让村里贫困居民看得起病,就要在政策上降低他们的治病经济负担。

村里的残疾人生活缺乏保障,彭自军帮助他们争取到残疾人生活救助和护理补贴;贫困家庭生活困难,他争取让他们享受低保待遇;村民担心看病花钱,他及时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让他们享受到新农合代缴政策。

在他的努力下,全村246个贫困户已享受由政府补助代缴的医疗保险,其中有26户因求医问诊需要,享受到了健康脱贫“351”和“180”政策。

* “351”政策:在县级医院看病, 按医保政策分次报销,一年内自己最多付3000,其余费用分别由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和政府兜底承担。

“180”政策:“180”中的”1”是指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80”是指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2

上学路,脱贫路!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柴岗村的小雯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她父母多年下落不明,小雯没有经济来源,无奈之下,她想退学出去打工。

彭自军为了帮助小雯,申请开展了爱心助学活动,向社会各界筹集到助学资金2万余元,并向小雯捐赠了各类学习和生活用品。

同时,彭自军联系法律援助工作者,帮助小雯通过法律途径,宣告她的父母失踪,认定小雯为孤儿,这样又为小雯争取到民政部门每月发放的700元救助金,真正解决了她读书的后顾之忧。

「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上学路,就是脱贫路,下一代的成长,是拔掉“穷根”的关键。不仅仅是小雯,在彭自军的帮助下,有42名在校贫困家庭小学生享受了三免一补加营养餐政策;5名2017年秋学期新录取的大学生获得了助学金;4名高职院校学生获得雨露计划补助......

3

“输血”变“造血”,大力抓产业~

彭自军不满足于简单的“输血”,同时力争“造血”。

他带领大家大力发展养猪产业和种植产业,在柴岗村成立了双凤、坤修、张中海三个规模性养猪专业合作社和源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贫困户的发展,为贫困户实现增收。

同时,还尽力为养殖户争取自身产业发展补贴,最大程度的保障村民的利益。现在,柴岗村的规模种植效益已经形成,养猪业也成为了柴岗村的主导产业。

「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彭自军入村后,经常深入贫困户家庭了解情况,和他们建立了家人一般深厚的感情。

在彭自军的努力下 ,2017年,柴岗村顺利完成了村出列和96户390人脱贫的扶贫工作目标。村集体经济逐年增收也实现了从2015年的基本空白到现在突破25万元的飞跃。

「人物微故事」全村脱贫!村民对他说:“最不舍得你走”~

现在的柴岗村,是旧貌换新颜。新修建起的道路美化了村容村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民活动中心设置的功能室,更便于开展工作和为民办事;建设好的扶贫宣传阵地让干部群众更快了解、熟悉扶贫政策;养殖产业蒸蒸日上、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彭自军的辛勤工作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如今,彭自军已经离开了柴岗村,但回想起扶贫工作,还是颇有感慨。他说:“最让我感动的是驻村工作结束了,村民们都说舍不得我走。其实我就是做了我该做的事,为村民们服务,让他们满意。”

供 稿:淮南市司法局

作 者:王雪莹

编 辑:何 欢 吴一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